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丛友滋 《海洋学报》1983,5(4):473-479
大洋沉积岩芯的古地磁学研究工作,虽然从1938年就开始了,然而直到1964年由C.A.G.哈里森和B.M.芬内尔对太平洋一沉积岩芯进行古地磁测量时,才发现深海沉积岩芯能提供比火山岩更为完整的反映地球磁场极性变化的连续记录[1]。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3—2017年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中尺度涡旋追踪数据集,对东海陆架区及从西北太平洋入侵东海的涡旋进行路径分类、季节变化及特征参量统计分析,并结合再分析流场资料,进行背景流场、涡度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25 a,在东海追踪到318个气旋涡和276个反气旋涡。根据涡旋运动路径将其分为:东海陆架浅海生成往深海传播型(148个)、深海生成向东海陆架浅海传播型(35个)、沿等深线运动型(180个)、徘徊型(121个)、外来入侵到达东海陆架型(25个)及外来入侵到达东海深海型(85个)。6类涡旋的数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各个类型气旋与反气旋涡数量的季节分布也各不相同。其中,沿等深线运动型涡在春、夏季的数量高于秋、冬季。陆架浅海区生成往深海运动型涡的季节分布较为平均,气旋式涡在夏季数量最少,在春季和冬季数量较多。黑潮与涡旋数量的季节分布有关。徘徊型涡的平均生命周期最长,约为44 d;陆架浅海生成往深海运动型及外来入侵到达东海陆架的中尺度涡具有最大的平均振幅,为13.2 cm;外来入侵到达东海陆架型涡具有最大的直径,为122 km;外来入侵到达东海深海型涡在进入东海后的生命周期、振幅、直径在数值上均为最小。  相似文献   

3.
晚更新世末期的地磁短期反极性事件,是由邦赫梅特(N.Bonhommet)和巴肯(J.Babkine)于法国拉斯钱普山(Puy de Laschamp)首先发现的。近十几年来,各国的某些古地磁研究者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对该事件的时代进行过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根据已发表的年代资料,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两种意见:一是以莫尔尼(N.Morner)为代表,根据瑞典京城哥德堡公园的研究资料,认为该短期漂移时间应在距今13750—12350年范围内,并将其称为哥德堡事件(Gothenburg reversal);二是以威苏帕(K.L.Verosub)为代表,认为在距今21000—36000年间并不存在反向时期。而全球性的倒转时间应在距今35000—40000年间的某一时期。 根据我们对黄海,东海近岸带沉积岩芯的古地磁研究,认为晚更新世的地磁短期反极性事件,可能由两个事件组成。本文根据对沉积岩芯的系统测量、结合C~(14)测年和微  相似文献   

4.
察汗斯拉图盐湖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察汗斯拉图盐湖的孢粉组合、古地磁及~(14)C、铀系断代年龄资料,在370万年以来的地层中划分了13个冷暖交替的孢粉组合带。在松山/高斯和布容/松山界面附近古气候变化明显。100万年以来,本区地层在古气候和年代上均可与洛川黄土及深海δ~(18)O气候记录阶段对比,据此将本区Q/N界限定为248万年,Q_2/Q_1界限定为73万年,Q_3/Q_2界限定为10—12万年。  相似文献   

5.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5,9(2):59-60
地球上有许多热泉和溫泉,但过去只知道陆地上的热泉和溫泉,对海洋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热泉和溫泉却所知甚少。七十年代中期,由于深海测试技术的改进,应用诸如海底电视、深海钻探、大洋拖曳遙感仪器,采用设  相似文献   

6.
用锰含量的变化,将南永1井岩心划分为21个锰阶段,与洛川黄土、深海沉积物、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气候旋回进行对比,在布容、松山极性期界线(730ka)以上,存在9次气候旋回,锰含量相对高的奇数阶段代表相对湿热的气候环境,而偶数阶段代表相对干冷的气候。Mn/Ca和Cd/Ca比值的正异常段反映三期(Q_1,Q_2,Q_3)围区的火山活动影响。锰的变化反映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和本地区的局部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永暑礁钻井珊瑚礁和珊瑚碎屑的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沙群岛永暑礁南永1、2井珊瑚礁和南永3井潟湖珊瑚碎屑的磁性测试与研究发现,它们的磁化率以负值(χ<0)为主,具抗磁性特性,但有稳定的剩余磁化强度,又具有铁磁性特性,即具有抗磁性与铁磁性共存的磁学性质。珊瑚礁和珊瑚碎屑的磁性主要来源于珊瑚骨骼及死亡后古生物和富铁细菌等壳体中变价的铁离子,这些变价铁离子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组成新的铁氧体,具有似单畴(PSD)的磁性特征。这个磁性不但在井深103m和254m处记录了布容/松山和松山/高斯地球磁场极性转换界限(年龄分别为0.78MaB.P.和2.58MaB.P.),而且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期和松山反极性期内的琵琶湖I、II、贾拉米洛、奥都维、留尼汪Ⅰ、II地球磁场漂移,并提供了磁化率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冷暖变换有关的信息。当χ<0时表示冷期,当χ>0时表示暖期。  相似文献   

8.
南海沉积岩芯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海中部5个沉积岩芯的粘土矿物做了定性分析和半定量估算。提出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为陆架浅海型与大洋型间的过渡型,这一特征表明,南海沉积物以多源性为特征。研究指出,南海沉积岩芯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低呈现出周期性的旋回变化,并且有可对比性,控制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沉积过程中古气候冷暖的周期性旋回变化及其所影响的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编制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古地磁年表,并为该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年代地层上的依据,我们选择了辛集孔(沦-13)和 H-70孔沉积岩芯进行了古地磁研究。根据磁倾角的正、反向变化,绘成了古地磁极性变化(柱状)年表。辛集孔位于华北平原东部仅有的两个出露死火山(即大山和小山)之间。该孔井深600米,下部未见到基岩,全部岩芯均为松散沉积,不含玄武岩及其他喷发岩层。全岩芯共制成136块标本进行了天然剩余磁性测量。  相似文献   

10.
洋底地质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以前,研究洋底地质学的手段主要是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地质学.1968年,联合海洋研究所深部取样组织(JOIDES)成立,并在同一年发起开展深海钻探计划(DSDP).从1968年到1983年,格拉玛挑战者号钻井船做了多次环球航行,在96个航次中总共完成了624个钻孔.这些工作使海洋地质学发展成为一门可以与大陆地质学并驾齐驱的学科.现在,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深钻或直接研究深海岩芯来验证早先根据地球物理调查提出的各种理论推测,钻探本身还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这些新数据、新思想和新结论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海洋演化历史的认识.本文试图就我们在深海钻探计划实施15年以后获得的主要成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