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爆破冲击波的传播特点,指出了对岩石破坏最大的是拉伸应力波,并对岩体结构对岩石爆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岩石破碎与结构面特性结合起来,分析了控制岩石破碎的主结构面的确定方法.得到了高密度、连续分布、闭合及强度相对较低的结构面就是爆破中要重点抓住的主结构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JRC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评述了现有确定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各种方法,如Barton经典剖面法、直接量测法、表面粗糙参数法、伸长率法、幅度法等.随后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分维理论(Fractal)描述岩体结构面粗糙起伏特征方法的原理和计算结果.实践证明Fractal法是最有发展前景和成功的方法.最后还对JRC的应用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岩体中存在的结构面对岩体的力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岩体的强度参数,必须弄清结构面在岩体中的分布情况,了解结构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程度。岩体结构面的研究起初是靠人工进行现场测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获取的数据代表性不强,还略显粗糙。在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方法浮出水面,并成为现在国内外研究结构面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方法在众多的科学研究以及工程建筑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应用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在对计算机结构面网络模拟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利用结构面网络模拟计算岩体连通率和岩体强度的方法,其中着重研究了带宽投影法的原理及带宽连通率的计算过程,介绍了利用带宽连通率计算岩体强度参数的方法。利用西北某水电站实际研究中应用此方法的工程实例对成果做了评价,成果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对结构面网络模拟方法做了综合评价: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若尔盖盆地是松潘一甘孜构造带的一个二级坳陷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油气资源远景区之一.依据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2002年以来在该区进行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各时代地层和火成岩的声波速度、电阻率、密度、磁化率等岩石物理性质参数及特征.这些岩石物理参数既是分析认识该区地壳结构特征的基础,也是分析解释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甲玛矿区作为冈底斯东段斑岩型铜矿带内最重要的大型矿床之一,岩石种类众多,不同地层及侵入岩的物性特征复杂多样.以往岩石物性工作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岩石测定的种类不够全面,对甲玛矿区的岩石物性特征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本次在以往岩石物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甲玛矿区较为典型的6 口钻孔岩心标本进行物性测定和统计分...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省内花岗岩带上采集了数千块标本,测得其物性参数。为预测岩体含矿性,研究了这些物性参数与岩体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特点;利用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对省内花岗岩性质作了分类;作者还利用物性参数在两个沉积岩地区进行了划分地层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表明,利用区域物性资料直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采集了扎鲁特旗地区的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磁化率、剩磁强度及电阻率.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扎鲁特旗地区岩石物性参数,建立了主要地层-物性柱.分析了地层岩石物性特征,明确了物性界面,补充和丰富了该区的岩石物性资料,为在该区开展后续非震物探工作的方法选择及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望海寨岩体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下辽河断陷连接带的东侧,侵位于燕山旋回晚期,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钙碱性花岗岩十分相似,通过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证明其应归于二长花岗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应为斑状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淡色二长花岗岩。其成岩物质主要由上地幔衍生出的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同熔而成。成因类型属I型同熔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东天山黄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由橄榄岩、橄榄二辉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εNd(t)=+4.1~+9.2,除3件样品εSr(t)为+2.2,+12.5和+15.4,大部分εSr(t)=(-22.5~-4.5),Nd,Sr同位素组成基本属亏损型地幔特征;Pb同住素初始值(206Pb/204Pb)i=18.081~18.413,(207Pb/204Pb)i=15.441~15.513,(208Pb/204Pb)i=37.461 6~37.899,具有MORB亲和性.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演化晚期阶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源区主体由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同时也有一定量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组份加入.黄山岩体是岩石圈根部拆沉加热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的产物,这种地幔动力学机制应该对应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坡高峻陡,隐蔽性强等特点,高陡边坡危石的准确识别一直面临较大难题。作者利用无人机航摄、Agisoft PhotoScan等技术,建立高陡岩体的实景模型和三维信息数据。基于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完成结构面产状计算程序。从而形成了准确识别岩体结构面并快速大量提取点云数据进行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计算的方法,并选择浙江省神仙居景区某典型岩体结构边坡进行了应用分析。在确定危石之后,借助滚石运动模拟软件,对危石失稳后的运动特征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D处若发生滚落均会砸在游步道上,对游人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建议尽快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以降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岩体结构理论是20世纪中国工程地质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简介了自20世纪70年代岩体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在中国得到的广泛应用。为一大批大型、世界级的工程修建中的工程岩体评价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叙述了岩体结构理论在中国岩体稳定性评价、岩体质量分级、岩质斜(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大型、巨型水电站建基岩体的选择的成功应用,和中国各工程领域(部门)将岩体结构列入规范,得到的广泛推广。论述了岩体结构划分主要指标的获取方法、量值选取及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岩体结构新的亚类原位镶嵌碎裂结构和黏结层状结构的典型特征、划分指标及其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岩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岩体结构理论 ,软弱结构面对岩体变形与破坏具有优先控制作用 ,它与围岩在地震波传播性质 (波速与衰减特性 )上的差别 ,可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对它进行空间定位 ,进而研究岩体的内部结构特征。针对岩体结构研究的特点 ,本文提出将地震波走时成像方法与地震波衰减成像方法 (振幅与脉冲宽度 )集成到一个处理流程中 ,实现了岩体结构的综合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由Miller提出的基本概率统计理论的关联表分析,结合施密特投影图研究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方法。对该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对三峡永久船闸地区的岩体结构,进行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岩体结构要素分形几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岩体结构诸要素, 包括结构面形态、结构面厚度、结构面分布、产状分布、孔隙分布颗粒表面形态等的分形表征, 目的是提高岩体结构的定量描述程度, 为岩体工程的定量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岩体结构研究中统计区间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体结构研究日益得到工程地质界的重视,而岩体结构面现场测量数据是获得岩体结构特征的必需资料。在目前常用的2种结构面测量方法中对如何选择合理的统计区间长度缺乏充分的论证。利用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工程丰富的结构面测量资料,研究统计区间长度对岩体结构类型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最小有效测线长度与结构面间距大小及概率密度分布形式有关,研究岩体结构特征时,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满足要求的统计区间长度。  相似文献   

17.
岩体水力学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伙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人类工程、岩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岩体水力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 70年代新三论的崛起 ,即耗散结构、突变理论和协同论以及分形几何学、混沌等理论的问世 ,对传统的科学思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将耗散结构论应用于岩土体变形研究 ;工程岩土体的变形问题是巨型的复杂系统 ,变形岩土体是一种非平衡态有序结构 ,岩土体的变形是不可逆的过程 ,岩土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自然界的触发因素 (涨落 )对岩土体的变形影响是显著的。由此建立了岩土体变形耗散结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岩体结构的变形破坏是一个渐近过程,常规的强度设计与极限分析均无法描述这一过程。在回顾总结岩体结构破坏控制、变形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岩体结构变形破坏控制最终要落实到开裂控制上来。总结了岩体结构开裂计算的特点和难点,阐明了用不平衡力描述岩体结构变形破坏过程的理论依据。分别从单轴压缩试验、边坡开挖卸荷、拱坝坝踵坝趾开裂等3个具体的数值案例论证不平衡力与开裂破坏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蓄水导致不可逆的谷幅变形也是不平衡力作用结果:裂隙水压力使屈服面收缩、原先处于屈服或临界屈服状态的岩体应力状态超出屈服面,产生不平衡力和不可逆的塑性变形。指出了不平衡力本质是岩体结构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距离,岩体结构非平衡演化的总体趋势服从最小塑性余能原理,进一步指出了无法消除的不平衡力是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内在驱动力。不平衡力不仅可以作为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判据,还能给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岩石薄片鉴定和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碎裂岩体的组成以伊利石黏土为主,具有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页理发育; 区域构造特征分析说明区域构造作用对于碎裂岩体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沿河城断裂经过挤压、引张、再挤压的反复加载-卸载过程及紫荆关沿河城断裂、房山八宝山断裂的扭动作用,形成了区内裂隙网络化,使岩体碎裂化; 岩体的正常卸荷作用和缓倾角结构面的卸荷回弹,使岩体碎裂化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