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庚星  陈乐增 《地理科学》1999,19(5):442-445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年5月至1996年10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结果显示:黄河口1990年1月以前淤积为主,而1990年1月以后则以侵蚀为主,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率也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侵蚀主要发生于河口北部和西南部,淤积的主要部位是河口嘴部及其南部。  相似文献   

2.
陈宝冲 《地理科学》1999,19(1):88-91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先后经历了游荡型,顺直型和弯曲型和河床演变阶段。与此同时,河流的冲淤变化经历了摆动淤积,造床冲刷和延伸淤积三个阶段,这些变化对河床纵剖面,水位和险情带来了某些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TM—SAR数据融合在黄河口沙咀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河口沙咀位于1976年之前黄河入海故道与现黄河入海口之间,是目前世界上陆地面积生长最快的地区。该地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频危鸟类为主体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 由于受河流泥沙淤积作用、海水侵蚀作用、石油开发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该区海岸线蚀进及地表覆盖状况变化较快。利用获取的1995,1997,2000年陆地卫星TM数据,对地观测卫星ERS-1和RADARSAT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及FL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可以清楚地对1995-2000年间黄河口沙咀海岸线蚀进及地表覆盖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M和SAR的融合数据对该地区动态监测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5.
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中潮滩碱蓬(Suaeda salsa)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 mm/a)、当前沉积增加(100 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 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对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的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碱蓬残体的氮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碱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碱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氮累积特征,而低潮滩碱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氮释放特征,C/N对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的养分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6.
大型水库运行下内蒙古河道泥沙侵蚀淤积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海兵  贾晓鹏 《中国沙漠》2009,29(1):189-192
 通过1954—2000年黄河泥沙资料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侵蚀淤积过程对上游水库运行的响应主要表现为:①盐锅峡和三盛公首先将黄河输沙能力由7.33 kg·m-3降为6.27 kg·m-3, 使内蒙古河道由自然淤积状态转变为侵蚀下切状态,小于0.1 mm泥沙侵蚀速率高于大于0.1 mm泥沙淤积速率,河道发生粗化现象;②)刘家峡和青铜峡水库将黄河输沙能力降为3.91 kg·m-3,促使黄河河道中大于0.01 mm泥沙淤积速率大于小于0.01 mm泥沙侵蚀速率,使内蒙古河道发生粗化淤积现象;③龙羊峡水库将黄河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为 3.48 kg·m-3,加剧黄河内蒙古河道淤积现象, 大于0.01 mm泥沙和小于0.01 mm泥沙均呈现出淤积状态,淤积速度与黄河上游无水库运作时的自然状态相似。  相似文献   

7.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龙羊峡库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地处高寒干旱与半干旱自然环境的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经济活动影响加剧了沙漠化正过程,使本区土地沙漠化普遍发生,威胁到水库的生产、发展,严重影响着库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通过多时相、多波段TM影像(1987、1996),结合实地考察,以IDRISI、ARC/INFO、ARCVIEW等为核心软件,以P微机为主平台实现遥感与GIS一体化,建立了易操作可运行的龙羊峡库区地理信息系统,在系统支持下对库区土地沙漠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表明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日益扩大,平均以21 km2·a-1的速度递增,沙漠化正过程迅速发展。造成沙漠化普遍发展的主导因子是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沙漠化正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牟晓杰  孙志高  刘兴土 《地理科学》2012,(12):1521-1529
2009年5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的TC、TN和C/N含量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异性,自表层向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TN>C/N>TC。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含量的水平分布空间结构明显,分别符合不同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且具有强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性均以向低潮滩延伸且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的方向为最大,自然结构因素在引起TN和C/N空间异质性中的贡献占优,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表层土壤的TN含量向低潮滩延伸方向形成明显斑块低值区,边缘则形成斑块高值区,而不同土层的C/N以及亚表层的TN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微地貌特征和潮汐微域物理扰动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重要随机因素,而水盐条件、土壤类型和潮汐物理扰动是重要结构因素。湿地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且越靠近海的方向,潮滩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受陆源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5~11月,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salsa)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JP1高于JP2,二者枯落物量均呈递增变化;JP1、JP2根、茎和枯落物的全氮(TN)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而叶的总氮(TN)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二者不同器官及枯落物的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JP1地上部分的氮累积量和VN一般明显高于JP2,且二者地上部分氮累积量和VN均明显高于地下;JP1、JP2不同部分的氮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叶的分配比最高,分别为(46.91±16.97)%和(55.21±9.79)%,说明叶是翅碱蓬重要的氮累积器官;二者氮的年吸收量和最大现存量分别为5.29g/m2、2.63g/m2和13.76g/m2、3.19g/m2;二者氮的吸收系数(0.0145和0.0065)均较低,而利用系数表现为JP2(0.8243)>JP1(0.3844),JP1在氮的吸收方面要强于JP2,而在利用方面却低于JP2。JP1和JP2生物量、TN含...  相似文献   

10.
GIS、RS支持下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利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伟  赵军  王旭峰 《地理科学》2009,29(5):750-754
选择干旱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过去20 a间在生态环境自然演替和人类活动干涉下的景观格局特征。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利用向非均匀化方向发展,说明区域内各景观类型间的比例差异进一步增加,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整体的影响。依据累积耗费距离理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表面(MARS)和耗费表面(MCR)模型,借助表面扩散技术,研究了该流域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景观利用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外高桥新港区岸段河槽冲淤GI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利用1984—2004年4幅长江口外高桥新港区岸段的海图资料,采用GIS进行处理,在Surfer8.0中进行插值,建立不同时期此岸段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并定量计算新港区河槽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1)1984—1997年河槽整体淤积,河床共淤高0.41m;1998年和1999年的长江大洪水使1997—2000年河床整体淤高0.44m,年淤积速率是1984—1997年的4.5倍。两个时期的淤积部位主要发生在南港主槽距离南岸1~1.5km的范围内。2)2000—2004年河槽转为冲刷,平均刷深了0.24m;可能是码头建设的滞水作用,南岸仍处于淤积状态,年淤积速率达12cm。外高桥岸段河槽冲淤复杂多变,今后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彭俊  陈沈良  刘锋  陆勤  陈一强 《地理学报》2010,65(5):613-622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0-2007年的水沙数据以及不同流路各水文站同流量(3000m3/s)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表现出淤积-冲刷交替出现的变化过程,当进入下游的含沙量为18.6kg/m3时,河道冲淤表现为动态平衡。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除受水沙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流路变迁的影响。流路变迁初期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作用,中后期河道发生溯源淤积作用。各站同流量水位变化,神仙沟流路主要为下降,河道以冲刷为主;刁口河流路主要为升高,河道以淤积为主;清水沟流路有升有降,河道冲淤互有,总体表现为淤积。流路变迁对河道横断面形态的影响主要在利津以下。  相似文献   

13.
寻找和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要措施.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河南省黄河滩区滩涂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等进行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按照行洪安全标准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得出黄河滩涂中老滩的宜耕区适合作为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结论,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滩涂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定性分析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的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特征,从气候环境、水文环境、土地覆盖、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和地形地貌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模型计算与遥感影像解译,分别生成黄河流域1980年代末期与1990年代末期数值型的生态环境背景因子,而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反映黄河流域1980年代末期与19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质量的分级图,并对黄河流域近10年间的生态环境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与GIS的江河源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GIS方法,对江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而积大于其数量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丰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Globally, an estimated land area of 9.55×108 ha is affected by salinity and sodicity[1].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alkali land covers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area. Soil saliniz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patial data analysis,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or saline-alkali land monitoring. Based on GIS,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can provi…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GIS技术的扎龙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和RS的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近年来源区生态环境退化加剧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 GIS和遥感技术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 ,得到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结果表明源区自 1987年至 1996年 ,10年来 ,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约 4113km2 ,年均增加 45 7km2 。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增加770 km2 ,年均增加 85 .6 km2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增加 393km2 ,年均增加 43.7km2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增加142 0 km2 ,年均增加 15 7.8km2 ;潜在沙漠化土地增加 15 30 km2 ,年均增加 170 km2 ,土地沙漠化呈现正过程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GIS/RS技术为支持,建立可实现水域要素的空间查询、面积量算、复合处理、专题分析和动态比较的福州城区水域空间数据库,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和环境监测数据,对福州城区水域的历史变迁、水域分布与水质的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