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岩土力学》2017,(Z1):313-322
基坑多级支护结构随着两级支护间距离B的增加可以分为3种主要的破坏模式,即整体式、关联式和分离式。采用抗剪强度折减法对多级支护达到分离式破坏模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体强度及第一级支护结构长度L_1和第二级支护结构长度L_2三个主要参数对分离式破坏临界宽度B_(分离)的影响,为了反映土体强度的影响,引入了"独立安全系数比R_(fos)"(即两级间距离无限远时各自安全系数的比值)。计算结果表明,B_(分离)随着R_(fos)的增加而减小,当R_(fos)较小时多级支护结构的破坏模式只存在整体式和分离式,B_(分离)可以根据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的简化算法求得,当R_(fos)超过一定数值B_(分离)达到下限分离式破坏临界宽度,下限分离式破坏临界宽度与两级支护中稳定安全系数较低一级的破坏面宽度一致;B_(分离)随着L1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B_(分离)随L_2的变化分为两部分,当R_(fos)较小时B_(分离)随L_2的增加而增加,当R_(fos)较大时B_(分离)随L_2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瑞兴大厦拟建于广州市区,楼高32层(另有3层地下室),基坑垂直开挖深度13m。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分别采用不同档土支护结构使茯坑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基坑东侧邻近28层建筑,采用土钉墙、钢管灌注术和高压灌浆组合挡土支护;南侧施工条件较好,采用土钉墙支护;西侧南段邻近天然浅基础的层建筑物和煤气管道,采用人工挖孔桩加预应力锚索组合挡土支护;北侧和西侧北段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较差,采用网管灌注桩、 相似文献
3.
基坑支护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推动着基坑支护技术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涌现出一系列新型基坑支护技术,如双排桩支护技术、玻璃纤维土钉墙支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及浆囊袋锚杆支护技术等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这几种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工程适用条件及工作特性等,期望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工程建设有所裨益,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喷锚网支护基坑监测及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喷锚网支护在6.0 m以内基坑施工中大量采用,但此类基坑的塌滑事故也时有发生。结合武汉市汉口地区一喷锚网支护基坑的成功监测实例,分析了喷锚网支护土质基坑边坡的变形特性,得出的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同类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土钉墙是基于主动制约机理发展起来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从事土钉墙设计与施工的实践,对其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提出一些看法,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它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长春市某建筑基坑在开挖支护过程中某些区域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降,为保证基坑施工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通过放坡挂网、喷锚加固处理的方式使基坑整体趋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本文根据现场施工的变化调整设计方案并解决了现场施工问题,详细描述了设计与施工联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紧邻地铁站及鲁迅故居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基坑工程为例,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基坑支护方案及施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钉墙是用于基坑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结构,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结构。根据土钉、预应力锚杆和土体的联合作用机理,提出钉-锚-土联合作用模型模拟复合土钉墙的支护锚固效应。将该力学模型用于指导设计一深大基坑支护工程,使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得到显著优化,确保了基坑开挖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支护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基坑工程中管井井点降水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管井井点降水的井点布置原则及施工方法,通过对广东佛山某地工程实例分析,重点阐述了在珠江三角洲冲淤积平原一带进行降水施工时,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并总结了管井井点降水施工的一些经验和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测地铁深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从围护结构综合刚度的角度研究了软土地区地铁深基坑的围护结构设计方法。鉴于Clough综合刚度模型存在诸多缺陷,提出了新的MVSS综合刚度模型,其包含了围护墙(桩)刚度、基坑深度、支撑刚度、支撑水平及竖向间距、地基加固等多个变量,反映了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属性。从有限元计算及地铁基坑实测变形等角度验证了MVSS综合刚度合理性,并建立了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侧向变形与基坑围护综合刚度之间的函数算式。该算式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与基坑MVSS综合刚度呈递减函数关系,但当其MVSS综合刚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其继续增大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进一步控制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4.
选取某一支护面上的任意一根桩为研究对象,设置一道支撑(或锚索或锚杆)及开挖至坑底,建立其受力平衡方程和位移协调方程。通过圈梁的协调作用,将研究对象扩大到整个支护面,推导出能够同时考虑开挖过程、支撑设置以及桩-土-圈梁共同作用的支护面位移和受力方程组,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程序求解,可计算出开挖至坑底工况下圈梁、桩身任一截面的内力、水平位移。通过算例计算圈梁(桩顶)的位移与监测位移及部分桩的内力,与文献[1]方法计算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变形破坏在分布及大小的不均一性,指出了突破点形成、转移及控制的概念。最后针对桩后裂缝的形成,简要分析了突破点转移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结构性土体容易受到各类施工扰动,导致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改变,进而影响工程稳定、变形以及邻近环境。针对宁波两种典型土体,分别对原状土和轻、重扰动土以及重塑土开展了三轴试验及一维压缩试验,分析了扰动度对小应变硬化模型(HS-small model,简称HSS模型)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宁波某基坑工程,利用Plaxis3D分析了考虑周边土体扰动影响的坑后土体水平位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扰动会使土体的强度及刚度参数降低。对于淤泥质黏土,轻扰动试样的参考切线模量Eoedref 、参考割线模量E50ref及参考加卸载模量Eurref值分别降低14%、10%、2%,重扰动试样三参数分别降低43%、14%、15%,粉质黏土三参数也呈现相似降低趋势。在考虑土体扰动影响的情况下,基坑周边两个测斜孔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分别增大13%、15%,更加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可为小应变硬化模型的参数取值以及考虑扰动影响的基坑工程分析计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建工程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对既建下卧隧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面工程和地下工程交叉建设的情况越来越多,新建工程对既有建筑产生影响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在保证既有工程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新的工程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某已建隧道上方工程建设,分别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和简化的规范角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隧道上方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后续的结构施工对既建下卧公路隧道的影响。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数值分析法和传统的土力学理论法在此类施工边界清晰、荷载施加明确的工程中的有效性并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研究还表明,二维分析模型不仅分析计算工作量相对较小,相较于考虑三维的实际工程安全性更有保障。本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现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未考虑岩土参数的随机不确定性,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随机性可能会导致得到精确度较低的结果。鉴于此,引入可靠度理论进行研究,然而在传统的一次二阶矩方法和二次二阶矩方法中,需要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正态变换或当量正态化,这种变换也是导致功能函数非线性误差的一种来源。通过基本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在失效域上的积分来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在失效最大可能点处,将基本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对数展成Taylor级数并取至二次项,将功能函数也作Taylor级数展开,用所得超切平面或二次超曲面来逼近实际失效面,再利用一次二阶矩方法和二次二阶矩方法的成果即可完成失效概率的渐近积分。提出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渐近积分可靠度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天津弘泽城项目,研究表明,该方法既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又可以避免正态变化或当量正态化产生的误差,为支护结构的可靠度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