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属于纵弯梁的剪切滑脱模式。通过对坝区结构面浅表生改造的分析,揭示了结构面的性状变化规律,断层类结构面表现出厚度、物质类型及性状的分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形迹调查,发现坝区除了发育与岸坡平行的正常的卸荷破坏方式外,还发育了一种破坏方式——夹泥型张裂隙。裂面性质的弱化和发育的普遍性,使这类破裂带可能成为控制坝区高边坡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岩体力学边界。在其发育过程中的诸多控制因素中,岩体结构对这种岩体破坏方式的发育起了控制作用。夹泥型张裂隙与岸坡成大角度相交的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并构成一个整体。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是前提。夹泥型张裂隙的发育则伴随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过程而产生,构成由陡倾角断裂或裂隙、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形成的典型的岩体破坏模式。结合本地区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该文主要探讨了坝区岩体结构特征和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关系,以及岩体结构对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缓倾角断裂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显微尺度研究黄腊石滑波区缓倾角断裂的微观,超微观构造特征,进而分析构造应力方向和差异应力大小。同时探讨缓倾角断裂的变形机制和成因,讨论缓倾角断裂与滑波发生演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为滑坡监测与防治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湾水电站坝址区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小湾水电站坝基、水垫塘边坡及低高程排水洞系统广泛地揭示了低高程岸坡的地质特征。基于现场调查和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深化认识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特征:(1)它是在建造和构造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构造缓倾角节理扩展、错动;陡倾角节理扩展、产状改变以及错动;新生了大量中缓倾角裂隙;表生改造程度向坡内减弱。(2)建立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缓裂生成机制模型,分析了其生成过程。(3)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基于拉破坏区分布、剪应变和点安全度等指标,分析了低高程岸坡卸荷松弛范围,其中谷底表生改造明显影响深度为6~9m。  相似文献   

5.
小湾水电站坝址位于高山峡谷区,深切峡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了坝区边坡目前的形态特征、岩体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状况,由此深刻影响边坡设计方案和建基面的选择。基于现场工作和分析测试成果,得出主要结论有:(1)由于河谷形成过程中的卸荷作用及风化作用,边坡浅表层改造强烈,产生了大量的中缓倾角裂隙,坡面附近近SN向陡裂张开、扩展;浅表层发育了大量近EW向挤压带(面);(2)岸坡浅表层中缓倾角结构面的产生机制,包括沿原构造节理扩展和新生裂隙;坡体下部的中缓倾角裂隙会因差异卸荷回弹而继续扩展,坡体中上部岩体质量劣化,在地应力场调整过程中,因剪切滑移继续扩展,坡体逐渐进入时效变形阶段。(3)对河谷边坡进行了地质—工程分类,指出各类边坡可能变形失稳模式包括倾倒变形、平面滑动、阶梯状滑动、楔形滑动和堆积体滑动等5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水电工程设计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西南玄武岩的岩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体是川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其岩体结构受玄武岩体的建造特征及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玄武岩,因岩相及其所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该文结合川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工程,根据玄武岩岩相,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区玄武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官地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表生结构的研究 ,对认识河谷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岩体结构建模及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官地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体的浅表生结构极为发育 ,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浅表生结构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浅表生结构的空间发育规律及其组合形式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浅表生结构的形成机制 ,建立了坝区浅表生结构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北祁连逆掩带中缓倾角断层的结构特征和地质意义。这些断层是本区走向北西西、断面南倾的区域逆冲断裂系的组成部分,断距大小不等,显示出一定规模的推覆构造型式。文中把本区和典型的逆掩推覆构造作了对比,并推断了这种缓倾角断层的演化模式。此项研究为进一步评价酒泉盆地以至河西走廊的含油远景提供了构造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兰生 《福建地质》2011,30(3):205-210
建瓯奖坑金矿(化)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于早元古代大金山组变质岩推覆于中生代早侏罗世梨山组的缓倾角断裂带上及大金山组变质岩内陡倾角断裂中。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岩,成矿热液有变质热液和推覆运动热液,金矿主要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变质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512—1铀矿床矿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汉 《铀矿地质》1990,6(4):203-212
512-1铀矿床位于白依背斜北翼志留系下统中,含矿岩层为碳质泥质板岩所夹的硅灰岩透镜体。区内岩浆岩不发育。铀矿体受地层、岩性、东西向走向断层和北东向切层断裂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以边幕式斜列产出。合矿岩石主要为破碎或碎裂的硅质灰岩、硅岩。铀赋存形式以吸附状态为主,有少量的沥青铀矿、铀黑和铀的次生矿物。铀通过同生富集,后生再造等多期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2.
反转构造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离散元颗粒流方法研究了先存正断层的陡缓程度、倾向组合关系和距离挤压端的远近等因素对断层的反转构造发育及其反转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先存断层的产状及其距离挤压端的远近会影响先存断层的反转次序、反转量,进而影响盖层内反转构造的发育.当先存正断层倾向指向...  相似文献   

13.
论胶莱盆地的改造与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盆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石油勘探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对比原型盆地与改造型盆地认为胶莱盆地具有改造型盆地的特征。根据胶莱原型盆地的改造过程及其特点的探讨、国内改造型盆地研究实例分析及胶莱盆地改造型盆地研究的欠缺,对胶莱盆地改造型盆地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指出胶莱盆地的改造与原型盆地恢复的关键在于判断胶莱原型盆地构造性质、原型盆地恢复采用的理念及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砂质碎屑流和底流改造——部分传统浊积岩成因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鲍马层序为代表的古典浊积岩,在地质学界曾广泛流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真正的浊积岩是很少发生的。由于浊流和碎屑流具有不同的流变学特点,人们对部分传统浊积岩提出了砂质碎屑流和底流改造成因及其鉴别标志,并对传统海底浊积扇模式在进行重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底碎屑流模式。  相似文献   

15.
闪长岩类侵入体中改造型金矿床形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主于岩体硫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关茂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握降水及建造水为主。闪长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床主要是改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大庙山金矿床产于震旦纪灯影组中段地层中,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改造的产物,成矿物质来 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和灯影组碎屑岩。黄-破断裂是其主要的导矿构造,其次级低序次NNE向断裂带是 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7.
The greenstone belt and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type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re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and later intrusive bodies.Sedimentation.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mineralization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so did remelting magmatic process to some deposits,but the deposits were finally formed by reworking processes.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which for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reflected by the large-scale reworked source rocks and even ore materials of various sources,strongly oxidized ore-forming fluids with a long and repeated active history and stable geothermal heat current.The factor which decide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 is the network consisting of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class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侵入岩中改造成因金矿床基本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侵入岩中的金矿床多为改造作用形成。赋矿侵入体岩性多样,从超镁铁-镁铁到中性-酸性-碱性成分均有发现。岩体发育在克拉通、克拉通边缘活化带及褶皱带中,其时代从太古宙到燕山期都有发现。其中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碱性岩-斜长岩为上地幔或上地幔-下地壳的重熔或混染的产物,中-酸性岩为地壳深部含金火山沉积岩系重熔形成。金矿床有细脉浸染、石英脉、细脉浸染+石英脉等类型。在大岩体中矿床发育在内接触带的断裂系中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以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类型为例 ,对三峡库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开挖剖面的调查测绘 ,在许多地段发现了堆积与基岩之间的滑坡主滑带 ,说明了在该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成因具有复合性。它是构造和岩溶作用前提下形成的滑坡体、崩塌体、泥石流堆积体和岩溶坍陷堆积体。运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堆积体发育深度可达 40 m至 6 0 m ,通过面波测试可按波速将之划分为三层。最后 ,建立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 ,并运用目前最新版本的离散元软件 (UDEC3.0 )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滑崩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该区的层状岩体在长江河流下切过程中 ,形成了区域性的卸荷松动 ,而在岩体下部形成压碎张裂带 ;地下水沿卸荷拉裂带渗入 ,并与压裂带贯通 ,形成了岩溶发育带 ,为滑坡、崩塌、塌陷等表生改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