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陈银汉 《地球化学》1986,(3):211-224
本文在野外地质和岩矿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矿物包裹体,根据包裹体信息,进行溶解度试验,从而分析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寺沟位于华北地块北缘燕山台褶带中段,张家口-平泉-北票大断裂南侧及派生的北东和北西两组共轭断裂之间.大断裂北盘为太古界片麻岩,南盘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以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以小岩株侵入于雾迷山统灰岩中.岩体由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斑岩组成;出露长5000k m、宽1~1.5km;走向310~330°、向南西陡倾斜.成岩年龄129百万年,矿化受北东接触带及平行接触带的断裂构造(花岗斑岩)控制,矿化与硅  相似文献   

3.
矿床分带理论由来已久,国外学者曾提出地热分带、脉动分带及沉淀分带等理论。郭文魁论述了构造裂隙和挥发份对分带的影响,并指出不同的矿石建造与不同的围岩变质和蚀变有关。柳志青提出了矿物富集与浓差沉降分带理论。翟裕生指出“构造垂直分带性在很多情况下是使矿田和矿床中的矿化及其伴生矿物呈现垂直分带的根本原因”。古菊云还提出了矿液扩散球面分异分带的概念。广大地质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五层楼”的分带概念及斑岩铜钼矿床的分带模式。这些都在  相似文献   

4.
河北小寺沟斑岩钼(铜)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小寺沟斑岩钼(铜)矿床锶、氧、氢、碳、硫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指出该矿床成矿岩体属同熔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并受上地壳物质混染;成矿流体中的水,以岩浆水为主,至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碳主要来源于蓟县系雾迷山组,海相沉积碳酸盐;硫与锶属于深源.  相似文献   

5.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矿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Q4)外,主要为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和下二叠统洛巴堆组(P1l)灰岩(大理岩)。前人研究表明,二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则为(含矿)围岩。前人虽然对该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主要针对该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1地质概况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中南部。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多底沟组(灰白色大理岩、结晶灰岩,夹泥灰岩、灰黑色砾屑灰岩、砾屑泥晶灰岩)和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上部为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炭质板岩互层;下部为炭质板岩、炭质页岩夹粉-细砂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岩浆岩以侵入岩为主,在浅部呈岩脉产出,深部存在含矿斑岩体。主要  相似文献   

7.
厉小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14-721
东准噶尔汉人沟钨多金属矿床具有铅、锌、金、钨等多元素成矿特征,发育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等矿化类型,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和矿产。通过对矿体赋存部位、矿化类型分布及矿物和元素组合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矿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矿化分带,对矿区及区域钨、铅、锌多金属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水平方向上以辉绿岩为中心,代表中-低温的硫化物型矿化和铅锌矿分布于代表中高温白钨矿化的两侧;垂向上铅矿-锌矿-白钨矿-黑钨矿四个分带明显,形成地表到深部从中低温到高温的成矿分带特征。矿床水平和垂向分带明显,并且随着高程的降低,成矿中心向北东方向偏移。目前勘查深度相当于"五层楼式"钨矿的远端成矿部位,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小寺沟铜钼矿为大型斑岩型矿床,其外围地球化学异常成群成带分布.通过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分析异常的元素组合、分布、组分分带等特征,研究异常、矿化的相互关系,提出找矿靶位.  相似文献   

9.
西藏邦浦钼铜多金属矿床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是青藏高原腹地内一条与玉龙斑岩铜矿带斜交的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是西藏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铜(钼)成矿远景区之一,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小东沟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小东沟钼多金属矿床的矿体、矿化蚀变、硫同位素等地质特征,初步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矿床属于与燕山早期晚阶段小东沟花岗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中低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12.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矿化分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山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早期的浅成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金属矿化作用包括二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矿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不同时期形成的两个中心式矿化分带叠加的结果。主要的第Ⅰ期矿化奠定了分带的基础,第Ⅱ期次要矿化使之复杂化,成矿后的剥蚀差异亦对原生分带的格局造成影响。矿化分带特征反映在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挥发组分、矿石和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硫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上。根据对成矿作用演化过程和矿化分带规律的研究,在银山矿区及其外围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13.
14.
河北小寺沟斑岩铜钼矿是华北地区一个大型铜钼矿床。本文通过分析小寺沟岩体地质特征,认为本岩体为脉动式侵入的浅成复式岩体,呈岩枝状产出,且岩石具典型的斑状结构;通过剖析岩体主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属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综合分异指数、Mg#指数和无铕异常等多方面特征,认为结晶分异作用在斑岩岩浆演化中不占主导地位,而岩浆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加入的玄武质岩浆。以上特征均与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相当。最后,通过矿床硫同位素及硫化物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利用对比分析法,揭示研究大型斑岩型矿床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小寺沟斑岩钼铜矿床赋存于小寺沟上杖子岩体北东接触带内.该岩体具有侧向分带,与矿化有关的是黑云母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在北东接触带内,从岩体向围岩(雾迷山组白云岩)方向,热液蚀变可分为:钾长石-(黑云母)蚀变带;石英-绢云母蚀变带;粘土化带和蛇纹石蚀变带.钼矿主要产在石英-绢云母化带,铜矿主要产在蛇纹石蚀变带内.在蚀变矿化地段生成的大量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性质、成矿条件的证据.通过对与蚀变、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各种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阐明成矿热液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青海省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表岩石地球化学和钻孔原生晕的特征。采用新的方法计算并制作了多元素综合异常常图和比值异常图用于评价原生异常。经过综合研究对比,建立了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并对矿床的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7.
<正>鄂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铜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地槽两端海南三叠纪次级沉积盆地的西缘,是一北北西向的构造—岩浆活动带。西与柴达木地块以瓦洪山—温泉断裂邻接,截切地块边缘的近东西向构造带。区域内出露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及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研究区内主要为中三叠统,是一套滨-浅海相含火山物质的碎屑岩沉积建造,其上部为厚度不大、延伸稳定的不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显微镜与电子探针对西藏拉萨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矿石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查明了矿石中Cu,Pb,Zn,Au,Ag,Mo等成矿元素的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存在;金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与闪锌矿中;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钼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与闪锌矿中.最后通过野外与室内矿物学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典型的中-高温熟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蔡家营矿床主要由Ⅲ、Ⅴ两矿带组成,从东北(Ⅲ矿带)往西南(Ⅴ矿带),Zn/Pb比值降低,Ag含量增高。两矿带地质产状一致,硫、铅等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形成于统一的地质作用。导致成矿元素分带的主要原因是两矿带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克停哈尔铜钼多金属矿床是2013~2014年在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小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仑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裂陷槽,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和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金水口岩群碳酸盐岩是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产出的有利地层.华力西期闪长岩、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发育,印支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是区内铜钼矿的主要含矿岩体.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北西西—北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骨架,多期多组构造交错,为成矿提供了良好通道.矿区成矿具有多期次系列成矿的特征,形成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铜钼矿化,外围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及脉状铅锌矿化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