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多模式遥感数据及产品对西藏年楚河流域上游地区10年间(2005~2015年)的冰川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结果表明:冰川面积减少了21.7km2,退化率(PAC)为16.94%,年退化率(APAC)为1.69%。冰川厚度变化监测采用了两期遥感数字表面模型(DSM)差值法,结果表明冰川厚度减少了5.20m。冰川体积变化用厚度变化与面积变化的乘积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内冰川体积减少了0.71km3。以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在此10年间出现了重度退化。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因为冰川的长度、面积、体积与质量等随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而变化,而冰川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供给和海平面的变化,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与安危。因此,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冰川的变化受到极大的重视。1观测到全球冰川近30年正在迅速消融随着冰川测量的增加以及卫星遥感的发展,有了全球更完整的冰川清单,2013年IPCC第五次评估  相似文献   

4.
《浙江气象》2011,32(4):28-28
南极冰川正在高速流失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航天局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南极冰川正在高速流失,部分冰川正以每天4—5m的速度流入海中。  相似文献   

5.
(新德里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印度地质勘探局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尽管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冰川有21%融化速度没有上升,但是大部分冰川在萎缩。印度环境部长Jayanthi Natarajan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融化模式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她的声明让许多旁听者大为惊讶,因为该声明没有把冰川的萎缩归因于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47°N、90.65°E,5800m)和纳木错站(30.77°N、90.99°E,4730m)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资料,与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再分析资料在纳木错流域湖泊/冰川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扎当冰川垭口和纳木错站气压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好于气温,相对湿度稍差:扎当冰川垭口气压和相对湿度再分析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冬季偏大,夏季偏小,气温则相反.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再分析资料在冰川区的可信度好于湖泊区,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地面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在应用到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时应考虑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浙江气象》2011,(4):28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航天局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南极冰川正在高速流失,部分冰川正以每天4~5 m的速度流入海中。  相似文献   

8.
以岩性相近但气候和土地利用迥异的两个具有高分辨率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数据的岩溶水系统——湿润亚热带以土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贵州普定后寨岩溶水系统)和高寒冰雪覆盖下以石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后寨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为222mg/L,而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仅为131mg/L,表明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具有较高的[HCO3-]特征。然而,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60.82t/(km2·a))与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59.06t/(km2·a))相当。冰川岩溶水系统同样具有较高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原因主要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加剧,冰川固体水库水量释放增多,致使冰川岩溶水系统径流量显著增加效应超出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的[HCO3-]降低效应,进而使得山岳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增大。这也暗示着随着某些冰川融化,径流量逐渐减小将使岩溶作用碳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浙江气象》2010,31(3):F0003-F0003
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局长亚历山大·弗罗洛夫日前对媒体说,受持续高温影响,北极冰川面积可能将缩减至历史新低。弗罗洛夫说,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在2010年6月份创下历史纪录。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北极冰川面积在8月将极度缩小,可能创下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文摘     
冰川公园奇观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以南偏西的磨西乡境内,海螺沟冰川是低海拔现代冰川。它长达14.7公里,站在2850米的冰川舌上观览,可以看到偌大的冰瀑布从粒雪盆溢出直泻雪峰脚下,如一股洪流伸进贡嘎山森林线6公里形成冰川舌,在冰川舌上可以看到两侧的黑松林以及长草坝青山绿树间獐、鹿、野羊的踪影。沟内珍稀植物达40多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28种。有些专家认为,海螺沟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奇特风景区。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9,(1):38-38
据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插口敬二教授(冰雪物理学)等人在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冰川调查,结果表明,这个地区的90%冰川在缩小。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变动同地球上的气候,尤其是同亚洲的气候关系很大。搞清冰川缩小的事实是从1978年春天开始汇集和分析这些考察的数据得出的。关于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气象》2009,(4):58-58
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多的区域青藏高原冰川今年起将实现动态监测。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已基于我国发射的风云3号卫星数据建立起青藏高原典型大冰川遥感监测平台,近期即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冰川展开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河谷局地环流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方林  马耀明 《高原气象》2007,26(6):1187-1190
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边界层塔站数据分析了珠峰北面一处河谷中局地环流的日变化特征.发现该河谷中的局地环流主要受山谷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后者自影响主要集中在下午和傍晚,冰川风强度较大,地面最大风速达到10 m·s-1.冰川风开始出现的时间通常是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的时刻,这表明冰川风气流温度较低,带来了降温.另外,对空气湿度变化的分析中也能发现冰川风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气象》2015,(1):49
<正>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太平洋中释放。研究人员认为,海洋输送系统变化的同时,北半球冰川体积扩张,以及海平面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它与气候参数的关系表现出不稳定。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对以上的冰川进退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与降水的关系不大。对10^1年以内的冰川波动,其大范围的总体特征亦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个别冰川则比较复杂,但在冰川上部无消融区的物质平衡基本上决定于降水。  相似文献   

16.
选取多种卫星探测数据和站点观测资料,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湖泊和冰川面积信息,分析1973~202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和仁青休布错两大湖泊与东部隆格尔山脉冰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8a,昂拉仁错湖面面积总体上趋于萎缩,2000年之前呈显著减少趋势,2000~2010年呈增加趋势,2010年之后呈弱增加趋势;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总体上略有扩张,1993年之前呈减少趋势,1993年之后呈增加趋势;隆格尔山脉冰川总体上显著退缩,2000年之前的消融速度较2000年之后的更快;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差异,5500~6000m的冰川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6000~6500m的冰川面积呈增长趋势,6500m以上的冰川面积基本不变;昂拉仁错湖面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与气温次之;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性最好,与蒸发量次之;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则与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气象》2015,(1):49
<正>亚洲高山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大部分降雨和降雨都在冬天发生,虽然附近的其他山脉受季风影响,多数是在夏天发生降水,这是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喀喇昆仑山脉因为其冰川异常稳定而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这次研究意味着这种不寻常的年降水模式或许保护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发生大量流失。Sarah Kapnick等人利用高清晰气候模型模  相似文献   

19.
南极冰川大约产生在二千五百万年以前,即旧第三纪和新第三纪之间。当时由于在南极的极地条件下确立了一种封闭的环级海洋,大气流系统,在造山作用下,地形发生变化,引起浅水海侵,结果形成了冰川。南极冰川的总面积约有二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冰和大陆架冰为一千五  相似文献   

20.
《气象知识》2019,(3):42-42
瑞士等多国学者利用5个模式给出了南极和格陵兰以外全球大约21.5万个冰川冰厚度的估计。研究表明,这些冰川的总体积为(158±41)×10^3千米^3因为其中大约15%位于目前海平面之下,这些冰相当于(0.32±0.08)米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