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海洋信息》2001,(1):24-25
1 中国水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沿海和内陆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从1990年起,中国水产品产景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1980年~1996年,全国水产品产最增加5.3倍,平均每年递增12.1%。199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3601.78万吨。其中,捕捞产量1574.08万吨,占总产量的43.7%,养殖产最2027.70万吨,占总产量的56.3%。自1992年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连续6年超过捕捞产量,是世界上惟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打捕捞产量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0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已超过1237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到了1995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已达2571.2万吨。其中,海水捕捞1026.8万吨,养殖412.3万吨;淡水捕捞137.3万吨,养殖940.8万吨。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养殖业。  相似文献   

3.
到2000年舟山渔业发展的目标是: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年平均递增9%;其中养殖产量达到5.5万吨,比1994年翻一番以上;渔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年平均增长20%;水产品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年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拥有4万hm^2土地资源.5.5万hm^2余标准化养殖池塘,12户水产品加工、塑料加工和机械制造等企业,100余名高中级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海盐、水产养殖、塑料加工和机械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投资;年产盐70万t以上,水产品6万t以上,年销售收入2.8亿元以上,年创利税约40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近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02.84万t,年增长6.66%[1],品种达80余种。养殖模式方面,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1 世界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世界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养殖产量,自跨入50年代后,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增长。1950年为2100万吨,相隔40年后的1990年增至1.0亿吨,约增长5倍。 回顾最初的海洋捕捞渔业,日本、原苏联、中国、美国、智利及挪威等国增产幅度较大。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进入90年代近5年来,渔业和养殖产量得  相似文献   

7.
江苏赣榆县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去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14.6万吨,实现产值9亿多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赣榆县拥有23万亩滩涂和108万亩浅海域,滩涂开发养殖虽起步较早,但由于品种单调、养殖技术落后,渔业产量和效益增速不快。去年,该县以科技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品出口量自2002年起一直居于世界首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也是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与水产品产量及水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及创新能力不强对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逐渐凸显,低附加值的水产品加工模式难以持续支撑我国海洋渔业的高级化发展,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我国水产品加工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该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又大大增加了其转型升级的难度。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微观层面,加速水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升级,引导企业专注于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市场;中观层面,由劳动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宏观层面,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引导水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文 《海洋信息》1997,(4):10-10
近年来.广东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同时,积极发展珍稀高值的淡水养殖生产,为丰富城乡人民菜蓝子,提供优质水产品和出口创汇取得显著成效。 淡水养殖业是广东渔业的一大优势,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养殖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现在全省水产品年产量已高达300多万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约占一半左右,人均水产品消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养殖现状开展调查,并对三沙湾养殖固碳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三沙湾养殖总产量66.47万t,其中贝藻养殖产量26.67万t;优势经济物种包括大黄鱼、鲍鱼、海带、江蓠和牡蛎。测定不同养殖生物含碳率存在时空差异,其中养殖生物软组织含碳率为23.67%~43.89%,养殖贝类贝壳含碳率为11.12%~15.05%;海带含碳率随生长周期降低,而贝类含碳率在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经核算,2022年三沙湾海水养殖牡蛎、海带、江蓠等不投饵贝藻类养殖可从水体中移出碳约2.91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67万t,可创造经济价值161.74万元,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与经济效益。鲍鱼、大黄鱼、海参等投饵型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引入外来碳源约92.55万t,饵料的投入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饵型养殖碳固存能力弱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典型养殖海湾的渔业固碳能力核算,并针对投饵型养殖生物的碳固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养殖规划和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升级转型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