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2年夏季山西省太原、大同、临汾3个温室气体观测站的近地面O_3及相关前体物NOx、NO2、NO、CO观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夏季O_3体积分数与污染状况、O_3的时间变化特征及O_3与其前体物体积分数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对O_3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太原、大同、临汾3个城市的O_3小时体积分数与日最大8 h平均体积分数都有超标情况发生,夏季O_3污染以临汾最严重、大同相对最轻;一日内O_3小时体积分数最大值出现在15: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06:00左右,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其中临汾O_3小时体积分数的昼夜变化振幅最大、大同最小;各城市NOx、NO2、NO、CO等前体物体积分数均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日变化过程,与O_3日变化呈负相关;气温是影响夏季O_3体积分数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相对湿度,风速贡献最小,夏季O_3体积分数高值多在高温低湿的午后,且太原、临汾O_3体积分数受局地气象因素影响比大同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城市西宁2015—2017年O_3质量浓度和各气象要素数据(紫外辐射、最高气温等),分析近地面O_3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平均质量浓度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每年6—8月O_3质量浓度最大,12月至翌年2月最小。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分析,6—8月污染天气O_3占首要污染物总天数的72%。O_3与NO_2、CO呈极显著负相关,臭氧日最大1 h平均质量浓度与紫外辐射、日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季节不同高度风速大小和风向频率对O_3质量浓度影响不同,500 h Pa盛行风向以WNW为主时有利于扩散。2017年青海省大部地区O_3月平均质量浓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趋势。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地区,O_3质量浓度升高越早。降水量的差异对O_3质量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佛山市2014至2018年8个环境国控站观测的近地面6种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佛山近5年来近地面O_3质量浓度日、周、月的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子和气象要素阈值。结果表明:(1)佛山市O_3污染天数和浓度均呈现增加趋势;(2)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5:00前后,出现时间和其它城市较一致,其前体物CO、NO_2则在15:00前后出现谷值;(3)O_3前体物质量浓度休息日高于工作日,O_3质量浓度周末低于工作日,和广州表现较为一致;(4)当日均气温高于26℃、相对湿度介于40%~70%、气压低于1 010 hPa、日均风速低于2 m/s、日照时数大于6.5 h时,有利于O_3生成并造成臭氧超标;(5)佛山O_3质量浓度与PM_(10)、PM_(2.5)、SO_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日喀则、那曲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近地面层梯度观测资料,采用近地面层相似理论方法,计算了预测期间地面粗糙度、平均曳力系数、平均动量通量、平均感热通量和平均湍流系数,讨论了它们与稳定度的关系,给出了日变化个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4 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河北廊坊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MICAPS资料、北京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研究了廊坊冰雹日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特性及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廊坊冰雹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降雹达到高峰期。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15 19时,多持续1~5 min。廊坊冰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西北部较多。降雹日500 h Pa环流形势有4类,并对应3种地面形势。对预报冰雹天气有指导意义的物理量参数阈值为:冰雹开始前对流层中下层存在逆温层或等温层;对流参数SI指数或LI指数0,中低层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0℃层高度多为3050~4702 gpm,-20℃层高度多为5996~8332 gpm,850 h Pa与500 h Pa温差为27~32℃,低层有大的垂直风切变,近地面925 h Pa垂直风切变为5.5~15.0 m·s-1·km-1。此外,廊坊冰雹云回波有块状单体和飑线两种结构,回波中心强度普遍大于60 d Bz,垂直结构上均有悬垂回波,速度场为逆风区或旋转速度12 m·s-1的弱切变,VIL普遍大于35 kg·m-2,ET普遍大于11 km。  相似文献   

7.
河北廊坊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0-2012年廊坊市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城市化发展资料,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廊坊地区降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廊坊地区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布格局发生明显改变,降水向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地区集中;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随降水强度增大而逐渐显著,且城市化发展愈迅速影响愈大;城市化使城区的降水量趋于集中,郊区的降水量趋于均化,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  相似文献   

8.
地面倒槽、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是天津冬季雾日多见的地面气压系统。为了解雾事件在上述三种天气系统下近地面层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利用天津市250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选取2002、2003和2004年相应气压场下的雾个例,比较分析了冬季雾天近地面层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天气系统条件下,均存在近地层逆位温层结和增湿现象,近地面40m以下高度为弱风。(2)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且厚达千米,近地层呈多层逆温或弱逆位温层结;80m以上,雾前风力较强,雾中风力较弱;低空各层水汽显著上升时间提前于起雾时间约15h,且日夜增速持续均匀,雾中呈现出逆湿特征,雾顶超过250m。(3)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辐射雾过程中,日落后近地面浅薄逆温层结生成并于05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达最强,日出后减弱,于11时左右消散;仅夜间近地层水汽显著增加,且塔层250m逆温强度达到3.0℃时才开始出现,距起雾时间约2~9h;雾形成后,逆温层底抬升,雾体中逐渐演变呈不稳定层结;雾中呈现下湿上干特征,雾厚分别为80m和60m左右。(4)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风廓线演变规律有显著差异,即前者80m以上6m.s-1左右南风和北风呈规律性日变化转换特征,而后者250m低层大气恒为弱风控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自动观测系统资料,通过分析呼和浩特白塔机场2003—2004年4次低空风切变过程,发现该机场产生低空风切变与地面有强冷锋及锋面气旋过境等天气系统有关。另外,资料分析还显示出现低空风切变时,同一方向上2分钟内最大与最小风速差值均达14m.s-1以上;不同方向上2分钟或10分钟的平均风速相差7m.s-1以上,出现风向变化的频率、幅度均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 2 0 0 0年北京地区地面O3 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北京地区地面O3 浓度具有明显的月际、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 :O3 小时浓度在一年中 5~ 8月偏高 ,6月最高 ;在一日中 12∶0 0~ 16∶0 0 (北京时 ,下同 )偏高 ;北京地区西、西北部O3 浓度高于东北部和城区 ;分析了O3 浓度不同等级的气象特征 ,影响O3 浓度出现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地面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及地面风速等 ,并给出日O3 浓度最大值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
河北廊坊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2012年廊坊地区9个气象站地面雷暴大风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廊坊地区的雷暴大风局地性强,43 a间只出现了一次全区性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雷暴大风多以单站出现为主。雷暴大风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中部的廊坊市及南部的文安、大城站较易出现,而北部发生概率较低。雷暴大风的日、月及年变化特征明显。雷暴与大风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大风发生时间一般落后于雷暴,1 h内的雷暴与10 min以内的大风发生概率最高;雷暴大风3~10月都可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概率为73.3%;近43 a来,年均雷暴大风日数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且中部的站点减少趋势最显著,1994年为雷暴大风的显著突变年,其显著变化周期为3.23a。雷暴大风多为"湿"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2012年5-7月夜间近地面层观测资料,针对黄土高原塬区夜间不同风速和下垫面粗糙度条件,辨识塬区重力波,揭示重力波的频段,并对比研究了风速和粗糙度变化对该频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凉站塬区的夜间近地面层易于产生重力波,且即使整体Richardson远小于0. 25时,也可以观测到重力波。受塬区下垫面特征影响,重力波的波动周期主要集中于60~110 s,同时随着观测高度的降低,重力波波动周期只存在10 s左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城郊大气近地面层湍流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北京城郊近地面层的大气湍流特征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局地稳定度参数z/L代替通常的Monin-Obukhov稳定度参数,对湍流的二阶矩以及谱和协谱的惯性副区特征而言,均匀近地面层湍流的相似理论可以推广到城郊近地面层湍流的情形,但谱和协谱的低频(含能区)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含能区谱密度往往由许多尖峰构成;在某些低频范围上,湍流运动的垂直分量可能比水平分量强得多.在城郊近地面层中,湍流动能的产生与耗散基本上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郊近地面层湍流特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防护林地区近地面层湍流结构及通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在大面积防护林地区近地面边界层中采集的湍流、辐射和廓线梯度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湍流结构及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当-0.1<ξ<0.1范围内时,湍流动能,湍流强度随稳定度变化迅速;位温宏观量σ/θ_*服从σ_θ/θ_*=A(-ξ)~(1/3)规律,A=0.60;在湍流混合强烈时,林网内下层出现负潜热通量现象,并且林网上层潜热通量明显大于下层;湍流热通量则相反。本文还对计算湍流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方法的适用性也做了比较,并且分别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廊坊"恒温"天气的天气气候、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恒温"天气的可预报性,并通过一个"恒温"天气预报个例对其可预报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廊坊"恒温"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阴沉(日照时数1 h)、有雾或雨雪天气、小风(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以及偏东风或西南风为主要气象环境背景;"恒温"天气产生时,尽管各气象要素条件特征显著,但发生比例仅为1.5%~13%,其中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气象条件下最低,在阴天伴雨或雪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最高;当廊坊市500 h Pa上空为西南、偏西气流控制,地面处于辐合场、高压场底部和高压场后部时最利于"恒温"天气产生;依据"恒温"天气产生的各类气象条件,将大气环流形势场与各气象要素条件进行匹配筛选,可明显降低"恒温"天气的极端性分布,对其进行准确预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15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地面水汽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地面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1—2015年潍坊地区年与春季、秋季、冬季地面水汽压均呈上升的趋势,春季地面水汽压上升最明显,夏季地面水汽压呈略下降的趋势;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地面水汽压最低。近55 a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在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55 a潍坊地区年和四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最低值均出现在青州地区,最高值均出现在诸城地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造成的。特征向量表明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呈西北—东南反向分布。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地面水汽压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压与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地面层风温廓线的层结订正孙卫国,任健美(南京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030012)关键词近地面层,风温廓线,相似理论,普适函数近地面气层中,由于下垫面的直接影响以及湍流输送的结果,气象要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9年12月-1990年1月重庆地区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一般天气条件下和雾中的湍流谱。结果表明,重庆地区中性和不稳定的条件下,湍谱的峰值频率比平坦地形大,峰值区较窄。在夜间静力稳定条件下,湍谱的低频部分能量突然增大。也揭示了雾中湍流说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69—2011年蒸发量、平均气温、降水、总云量、平均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潮州市蒸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州市蒸发量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四季蒸发量的波动比较明显;突变检验表明,20世纪70年代日照时数出现突发性上升,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突变点;通过对全年和季节蒸发量的周期分析,在比较显著的时间尺度上蒸发量目前处于偏多的时期;年蒸发量减少与平均气温增加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夏季日照时数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