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运城市9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候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曲线、相关系数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运城市近55 a来年降水量、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7.94 mm/10 a;PCD年际变化显著,在0.30~0.72,多年平均为0.53;PCP多年平均41.63候,最早与最晚相差13候。空间上,年降水量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递减;PC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有2个大值和2个小值中心,PCP呈现"南早北晚"形势。PCD、PCP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候最大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之间都存在正相关,表明汛期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候最大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越大的年份,PCD值就越大,降水就越集中,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集中期出现的越晚。  相似文献   

2.
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21年汛期(4—6月)江西省8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序列资料,计算了江西省汛期候尺度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运用合成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降水的不均匀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PCD的变化区间为0.12—0.43,PCP的变化区间为5月第1候至6月第5候,说明江西省汛期降水较为均匀,但近年来降水有更集中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赣南南部和赣北东部降水较为集中,降水集中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主要出现在6月中下旬。从变化趋势来看,PCP在赣南南部和赣中东部为偏早趋势,赣中北部和赣北地区有偏晚的趋势,PCD的趋势并不明显。多雨年PCD大值区主要在赣中地区,最大降水出现在6月;少雨年PCD大值区在赣北中南部和赣南东部地区,最大降水出现在5月。  相似文献   

4.
利用乌鲁木齐5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19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逐候降水集中度(P_(CD))和集中期(P_(CP))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2 a乌鲁木齐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均呈微弱下降趋势,表明汛期降水分配趋于均匀,降水集中期呈逐渐提前趋势。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降水集中程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降水集中期出现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汛期降水集中度在整个研究期内存在6、15 a左右周期变化,降水集中期存在12 a左右周期变化。对多降水年和少降水年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合成分析,发现少降水年降水集中程度高于多降水年,而降水集中期明显晚于多降水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0~2015年近36a昌都市7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集中度(PCD)与集中期(PCP),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对PCD、PCP时空特征及与年降水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市PCD范围在0.53~0.76,多年平均值为0.64,PCP范围在39候(7月中旬)~45候(8月中旬),平均值为41.7侯(7月下旬);空间上,昌都市PCD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增大,PCP呈“北早南晚、西早东晚”分布;昌都市大部地方PCD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越多,降水越集中,出现“先旱后涝”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1961~2010年降水的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12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系数、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山东省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降水集中度(PCD)的变化范围在0.55~0.70之间,鲁西北、鲁中山区、半岛内陆地区为高值区;降水集中期(PCP)变化范围在37~46侯之间,地区间差异明显。PCD多年平均值为0.62,PCP在43侯前后。各站PCD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大部分站PCP的变化趋势不显著。PCD和PCP没有发生突变,PCD和PCP一直分别存在5 a、8 a左右振荡主周期,同时并存多个周期。多水年和少水年PCD和PCP的空间分布差异较明显,年降水量与年内PCD在全省表现出一致的正相关,与PCP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整体也表现为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阿勒泰地区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阿勒泰地区冬季台站降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雪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能够定量表征降雪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阿勒泰地区降雪平均集中度为0.27,平均集中期为第7.8候(12月上旬)。平均集中度和集中期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的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较西部大。Morlet小波分析表明,阿勒泰地区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存在各自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通过降雪量与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合成分析表明,多雪年集中度较少雪年偏小,集中期较少雪年偏早。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区48个气象台站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又引入了表征降水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重点分析了新疆的极端降水年内非均匀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和年平均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都以天山地区为最大,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北部高于南部。(2)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极端降水分布得很密集,各站集中度在0.62~0.9之间,南疆和东疆的集中度大于北疆。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3)近51 a来,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表现为减弱趋势,而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表明极端降水越来越分散。(4)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和同期的极端降水量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极端降水越分散,集中期越晚,极端降水量越多;极端降水越集中,集中期越早,极端降水量越少。这种相关关系在北疆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1961-2007年新疆北部104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天山北麓、伊犁河谷和北疆北部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北疆北部汛期降水总量虽然最小,但年际变化较大。天山山区汛期降水总量虽然最大,但年际变化较小,说明山区降水稳定。北疆以及四个子区域多年平均的汛期降水集中度约为0.2左右,汛期降水集中期出现在32-37候。北疆北部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年际变化均相对较大。北疆地区汛期降水偏多时,降水量在整个汛期分布比较均匀,而汛期降水偏少时,降水量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陕西省78个气象站1961—2013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陕西汛期极端降水阈值,并利用线性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汛期极端降水阈值为25.5~57.5 mm·d~(-1),平均33.4 mm·d~(-1),空间上以秦岭为界,以南大部分站点高于平均值,以北低于平均值。(2)汛期极端降水事件频次月际变化较为集中,7月最多,5月最少;年及年代际变化较大,1975—1981年呈增加趋势,1982—1993年呈下降趋势,1993年以后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其中关中、陕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年及年代际变化与全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陕北地区年际变化较小,与全省差异较大。(3)各分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陕南、关中大尺度和中尺度的时间周期性基本一致,大尺度周期24~32 a,中尺度周期6~10 a,而小尺度周期略有不同;陕北完全不同,大尺度周期26~30 a,中尺度周期15~18 a。(4)陕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第1模态是陕北北部与其他地区呈反位相变化,第2模态是以秦岭为界的南北反相变化,第3模态是关中与陕南、陕北反相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2019年暖季新疆北部518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统计、归一化及其偏离程度、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等方法,研究该区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FHR)时空分布和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近7 a新疆北部FHR发生频次年变化大,2016年最多,2014年最少,前者是后者的3.9倍。(2)FHR集中发生在6—7月,6月下旬为峰值,且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主要在17:00—19:00。(3)FHR发生频次集中在山脉的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附近。(4)FHR PCD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集中,阿勒泰地区最集中;PCP自伊犁河谷至天山北坡,从克拉玛依向西、向北逐渐推迟,阿勒泰地区最晚。(5)PCD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年变化呈增大的趋势,其它区域呈减小的趋势。PCP阿勒泰地区、博州、天山北坡年变化呈增大趋势,其它区域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66个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分析了1961—2014年江苏省降水集中度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1) 江苏省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的历年平均值分别为0416和0353,PCD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呈减小的趋势,而Q的年际变化较小,呈增大趋势,但PCD和Q的多年变化趋势均较小。2) 全省从北部到南部降水集中程度逐渐减小,即江苏省北部地区降水比南部地区集中,但前者的降水集中时段较后者略晚。3) 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指数PCD比少水年大,即多水年降水比少水年更集中,而Q值在多水年和少水年差别不大,甚至少水年降水更集中。4) 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在多水年和少水年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北高南低”特征,无论多水年还是少水年,江苏省北部地区降水均比南部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3.
近46年辽宁省降水集中程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辽宁省25个台站1960—2005年逐候的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辽宁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对多水年和少水年的集中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降水集中度平均为0.655,最大为0.749,最小为0.509;集中期平均为40.953候,最大值为45.221候,最小值为37.697候。年降水集中度和汛期降水集中度均呈减小趋势,汛期降水集中度减小的趋势明显。降水集中度的EOF分析显示取前3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解释70%以上的方差。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省一致性,而第二特征向量表征为东南与西北地区的反相,第三特征向量表征为东部山区与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反相。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明显比少水年的偏大且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分布较少水年复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汉江流域16个气象观测台站1961—2010年秋汛期(9—10月)逐候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并建立了相应的序列,结合秋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汉江流域秋汛期典型旱涝年。同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同期海温和500 hPa高度场资料,采用合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典型旱涝年与前期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赤道中太平洋、北太平洋为3个海温关键区,当这3个海区海温发生异常时,影响汉江流域秋雨的主要系统(印缅槽、贝湖槽、东西伯利亚高压和乌拉尔山高压)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CD和降雨量异常,引发汉江流域洪涝或干旱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前期海温异常作为判断汉江流域秋汛期降水量多少及PCD强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地区后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3个台站1961—2006年后汛期(7—9月)逐候的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并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变化,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EOF的第1特征向量表现出一致的上升趋势,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第2特征向量变化特征呈东西向反向分布。广东地区后汛期降水集中度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并在年代际和年季尺度上存在不同的周期变化。广东地区降水集中度分布不均,在广东中部多水年的集中度大于少水年,多水年集中期要小于少水年。环流场的分析表明,集中度的高值年,1000 hPa5、00 hPa上我国北方均易受高压控制,存在高度场的正距平中心,同时高压易于南伸,与南方暖湿空气交汇,容易导致强降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北省32个台站1960-2007年梅雨期逐候降水资料,分析湖北省梅雨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同时对多雨年和少雨年的集中度和集中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降水集中度平均为0.389,最大值为0.642,最小值为0.216;集中期平均为5.600候,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450候和3.053候.梅雨期降水集中度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呈减小趋势,80年代至21世纪前7年呈增大趋势;降水集中度的EOF分析显示,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省一致型,第二特征向量表现为鄂东南与鄂西北地区的反相,第三特征向量表现为鄂中平原地区和湖北东西部山区的降水集中度反相.多雨年的降水集中度比少雨年的偏小;多雨年的降水集中期比较集中,少雨年的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反映我国降水季节内非均匀性特征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睆  陆尔  赵玮  李慧 《热带气象学报》2015,31(5):655-663
利用中国55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PCD、新的集中程度方法Q和旱涝指数W分别讨论了中国夏季降水季节内非均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集中,西北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分散,东部整体降水并不集中,但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相对集中。新疆和西藏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中部以及东南沿海等地降水集中程度逐渐趋于分散,Q在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显示趋于集中,PCD则相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W值较大,易发生洪涝,西部地区W值较小,相对容易发生干旱。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较频繁,西南地区W年际变化很小。1960—1980年代W大多偏小于平均值,1981—1993年W变化幅度较大,1994年后W多偏大于平均值,全国大部分地区W值多为增大趋势。另外W有显著的2~3 a和7~8 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9.
近46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最主要空间模态,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各区代表站汛期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相当大;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重庆地区近46a来汛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区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存在着2~3a、5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1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  相似文献   

20.
近30 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前汛期(5—6月)福建地区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对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规律及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福建地区前汛期各站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40~62次之间,沿海台站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内陆台站。区域性极端降水发生频次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0.06次/a,且在1994年后,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86次事件平均的降水分布显示在闽西中部降水量最大,并由此向外围逐渐减小。极端降水事件对前汛期降水贡献较大,约占前汛期总降水量的两成以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对深刻认识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