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通过准南6个地层小区18条典型剖面野外实测、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准南西部(88°E以西)和准南东部(88°E以东)二叠—三叠纪在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准南西部以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东部以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西部早—中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或被埋藏,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粗碎屑岩沉积,中—晚三叠世发育滨浅湖相细碎屑岩。准南东部晚石炭世发育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以滨浅海相细碎屑岩为主,中二叠世后期以芦草沟组潟湖相油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普遍进入河湖相演化阶段,以细至粗碎屑岩为主;中—晚三叠世发生湖泛,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碎屑岩。研究表明,准南及邻区二叠—三叠纪为裂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沉积演化阶段,准南西部和东部伸展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沉积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3.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延边开山屯地区二叠纪侵入岩和地层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和SIMS 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研究,同时对侵入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便制约开山屯地区的构造属性以及延边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演化历史。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复成分砾岩和岩屑杂砂岩中锆石最年轻峰值年龄为298Ma和293Ma,此外还存在330Ma、366Ma、438Ma、454Ma、479Ma峰值年龄。这些古生代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14~+15.17之间;开山屯组长石杂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的锆石最年轻年龄峰值分别为259Ma和253Ma,此外还存在279Ma、456Ma、476Ma、500Ma、529Ma以及新元古代-古元古代(891~1765Ma)的峰值年龄。其中古生代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介于-5.22~+10.15之间。开山屯地区中二叠世闪长岩和晚二叠世辉长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61Ma和256Ma,属于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主要来源于受俯冲流体/熔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开山屯地区与兴凯地块具有亲缘性;大蒜沟组的沉积时限为早-中二叠世,形成于兴凯地块西部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盆地或增生楔环境;开山屯组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具有双向物源的特点(华北板块和兴凯地块)。早-中二叠世延边地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延边地区的古亚洲洋于早-中三叠世最终闭合。  相似文献   

5.
甄甄  郑月娟  张海华  张健 《地质论评》2019,65(2):335-352
内蒙古巴林左旗谭家湾剖面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岩性上表现为一套复成分砾岩及其上覆的以紫灰、灰紫色砂岩为主的红层沉积。通过区域地层对比认为,该剖面地层相当于幸福之路组建组剖面的中、下段。本文对采自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下部的砂岩样品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测年结果显示出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4 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268 Ma,可知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沉积时代应晚于244 Ma;结合同层位粉砂岩中孢粉化石鉴定结果,推测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中期。砂岩样品碎屑锆石谐和年龄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说明该剖面幸福之路组沉积物来源多样,结合相关区域构造和前人锆石U-Pb测年资料,推测主要物源为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古生代岩浆岩、林西地区中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岩浆岩。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中南部雄马—措麦以南地区前人所定的属于中—晚侏罗世达雄群中采获了古生物化石,地层时代重新厘定为早—中二叠世。早二叠世早期拉嘎组中赋含重力滑塌块体和冰川漂砾,早二叠世晚期昂杰组碎屑岩中夹大量火山岩,中二叠世下拉组含大量火山岩碎屑等,与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广泛出露的早—中二叠世地层比较,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相、生物富集程度和属种组分及所处地质背景等诸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该套地层的确定,对研究西藏早、中二叠世地层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以及研究青藏高原和邻区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的地层演化、盆地构造背景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藏羌塘中部增生杂岩的不断解体对于该区古生代—三叠纪地层格架的厘定及特提斯洋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西藏荣玛乡亚丹地区的增生杂岩进行实测剖面时,发现一段早二叠世大陆斜坡相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海底扇细碎屑岩沉积,北侧被新生代康托组红层覆盖,南侧与玄武岩等基性岩块呈断层接触,沉积序列不完整,主体为一套海底扇中扇-外扇厚层粉砂岩夹水道砂岩透镜体。碎屑岩层中垮塌沉积的生屑灰岩夹层含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Chalaroschwagerina parampla共4属10种■类化石,指示地层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1∶25万日干配错幅区域地质调查将该地层归为吞龙共巴组,主要为混积陆棚相沉积。依据岩石地层及化石组合时代,厘定本套海底扇沉积为下二叠统曲地组。结合前人报道的早—中二叠世含■灰岩建造,以及羌塘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基性岩的大陆裂谷背景,认为羌塘中部早二叠世沉积代表了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初始阶段,并推测在空谷阶之后发育小规模洋盆。  相似文献   

8.
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特征,早二叠世发育了碳酸盐岩陆架、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及(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相序具有向上变浅的旋回特征;中二叠世初期,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发育,其后沉积了盆缘冲积扇沉积体系、(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以及向上变浅的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等;晚二叠世东北中、小板块群与华北板块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地区由海相环境转为陆相环境,仅局部地区有残留的海水,发育了湖缘冲积扇、次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甘蒙北山地区海相二叠系时代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蒙北山地区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地层之一,但其精确时代尚缺少高精度年龄数据约束。此次研究获得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285.7±2.9 Ma、280.9±2.8 Ma、279.2±4.8 Ma和272.7±2.6 Ma。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组合证明北山海相二叠系时间延限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中二叠世卡匹敦期(Artinskian-Capitanian,286~265Ma),其中双堡塘组、菊石滩组和金塔组时代分别主要为亚丁斯克—沃德期(Wordian)、沃德期和卡匹敦期。区域对比表明中亚造山带新疆北部地区的海相沉积最终消失在早二叠世空谷期(Kungurian)之前(288Ma),而甘蒙北山和内蒙古地区海相沉积可持续至中二叠世卡匹敦期(265Ma)。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和盛组中首次采获大童植物化石:Lepidophylloides sp.,Stigmaria ficoides(Stemb.)Brongn.,Trizygia oblongifolium(Germ.et Kaulf.)Asama,Cal-amites cistii Brongn.,C...  相似文献   

12.
The Permian Solonker–Xar Moron River Suture in South Mongolia and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represents a major tectonic boundary in Asia. The position of its eastward continu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has been debated for many years.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debate, we measured detrital zircons of the Cisuralian (Early Permian) plant fossil-bearing Hesheng Formation in the Yanbian area, Jilin Province. The detrital zircons have ages of ca. 2541–2535 Ma, 1897–1832 Ma, 458–452 Ma, and 390–280 Ma.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Hesheng Formation is younger than ca. 280 Ma;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aleontologic data that indicates an Artinskian–Early Kungurian age. The presence of Neoarchean and Paleoproterozoic zircons suggests that the Hesheng Formation may have a North-China affinity; the absence of Neoproterozoic and Pan-African zircons preclude detrital sources from the Jiamusi–Mongolia Block during the Cisuralian. This, combined with the Permian floristic and stratigraphic data, provides a clue that the Solonker–Xar Moron River Suture likely extends to the Wangqing–Hunchun region,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江  聂立军 《吉林地质》2003,22(3):19-23
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植物化石大部分在吉南—辽东地区太原组中所常见,具有明显的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的色彩;动物化石也大多属石炭—二叠纪常见分子。将具有这种生物组合的大蒜沟组置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集祥  郭师曾 《地质科学》1976,11(4):291-322
于1975年我国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地质方面获得了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等方面比较珍贵的资料。珠峰科考资料研究的新成果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推动下取得的。本刊将发表《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等相互联系的一组文章,从地层、沉积、古生物的角度,以较丰富的资料证实了珠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存在,这对于探讨珠穆朗玛峰及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付永涛  虞子冶 《地质科学》2010,45(1):207-227
青岛垭口—八仙墩变质海相碎屑岩分布面积大,保留了原生的各种沉积构造,为一套浊积岩系,应归属于扬子板块上奥陶统,建议命名为八仙墩组。浊积岩系中的砾岩含花岗质砾石、角闪岩砾石和长英质砾石,可以为复原上奥陶世扬子板块大陆边缘沉积环境和研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提供良好的研究素材。岩石地球化学成份判别为硬砂岩和页岩,也佐证了本套地层为浊积岩系。弱的Ce/Ce~*负异常,说明了海相沉积成因,也表明陆源碎屑物对沉积岩的主导作用。(Fe_2O_3+MgO)-TiO_2图解、La-Th-Sc图解和Th-Sc-Zr/10图解表明本套碎屑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背景和大陆岛弧的共同特征,但从比较高的La丰度、Ce丰度和∑REE丰度,可以判断八仙墩碎屑岩为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发育的浊积岩系。通过露头的构造地质分析,推断本套地层是在扬子板块陆壳物质向华北板块下深俯冲过程期间或其后扬子板块陆壳上部盖层继续向华北板块仰冲就位的,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时经历了由北向南的逆冲。本套碎屑岩明确指示在南黄海盆地深部应该有古生界奥陶统的地层,盆地深部的同一套地层应该具有油气储层和盖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卢家屯组按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分为影背山砾岩段、漏斗山杂色岩段、杨树河子黑色岩段,前人采集到的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动物群、Pleuroneia? sp.和叶肢介等生物化石组合指示时代为二叠纪。本次对九台市影背山双顶山卢家屯组建组剖面下、中、上段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卢家屯组由下至上存在3个最小锆石年龄峰值,分别为(283.4±7.9)、(262.4±3.9)、(255.5±5.8) Ma,确定了卢家屯组的上限为晚二叠世。根据卢家屯组中碎屑锆石存在1 800 Ma和2 500 Ma左右的典型华北板块基底年龄,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群最终闭合时间应为P3-T1。  相似文献   

18.
河南信阳地区南湾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 ,其中 ,信阳地区南湾组构造的归属对确定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的意义重大。南湾组的全岩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揭示其具有活动陆缘沉积的特征 ;南湾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源区来自上地壳。将南湾组稀土元素各特征值与华北、扬子两板块各圈层稀土元素特征值进行对比 ,发现其与华北板块上地壳的组成相似 ,与扬子板块各圈层的组成差异较大 ,因此可确定南湾组物源区主要为华北板块 ,南湾组是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 ,由此推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位置应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南湾组之南。同时 ,南湾组与邻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了信阳地区南湾组、安徽佛子岭群及秦岭地区刘岭群为相同沉积物在不同沉积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北麓石炭纪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别山加里东构造带北麓的石炭系为残留海盆地沉积 ,分布限制在潢川—固始—肥中断裂以南和信阳—商城—金寨—舒城断裂以北 ,保存在南翼向南倒转并有逆冲推覆构造的复式向斜中 ,中部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破坏。排除构造重复 ,石炭系总厚 >2 0 0 9m (掩盖部分未计 ) ,按岩石地层单元分 5个组 ,各组之间均为断层接触。自下而上花园墙组为以复理石为代表的深水浊积扇和具有向上变细序列的陡坡扇沉积 ;杨山组为辫状河和滨岸辫状三角洲含煤沉积 ;道人冲组为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 ;胡油坊组分布最广 ,为微咸水盆地陡坡扇、浊积扇沉积 ,有特征的复理石和滑塌沉积 ;杨小庄组为碎屑海岸含煤沉积。下统和上统的界限位于道人冲组中下部厚层砾岩的底部。古水流方向以自南指向北占优势 ,物源主要来自南侧的大别山区。石炭系下统砾岩为远源硅质正砾岩 ,含大量脉石英砾石 ,母岩为岩浆热液成因 ,现已无保存 ;上统砾岩为近源陡坡环境形成的复成分、多杂基的副砾岩 ,为浊积砾岩 ,其中脉石英砾石明显减少 ,含千枚岩和沉积岩砾石 ,母岩主要来自南侧的信阳群 /佛子岭群等。复理石、滑塌、浊积砾岩的存在表明石炭系具陡坡陆缘海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并发现有少量火山岩碎屑 ,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