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淮河中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淮河中游的特点,建立了一个能适应水系密布、河网交错、水库闸坝众多、相互制约等复杂水流条件和防污调度要求的一、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非恒定流模型。采用1999年和2004年淮河中游的联防调度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检验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客观地描述淮河中游洪水、污染物的运动规律,预测和评价各种调度方案的改善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晓文 《地下水》2021,(1):69-72
在构建浑河流域水动力水质模型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浑河流域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从而建立浑河流域水动工程调度数值模拟模型,该模拟模型可为该流域水质的调水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参数进行了修定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良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怡  毛新伟  徐卫东 《水文》2006,26(1):92-94
引江济太是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的一项重要调水工程。本文应用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量和质的影响,说明了引江济太工程有效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供给,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用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提出了需加强引水期水资源量质监测,并建议研究增加新的调水线路,扩大引江济太效果。  相似文献   

4.
孙永堂  曲鸿鹄 《地下水》1996,18(1):32-34
本文通过对公主岭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确定了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建立了水质、水量联合优化管理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加权函数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得到了公主岭市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沁阳市地下水水质模型,用有限单元数值法进行了地下水水质模拟和预测,全部计算在计算机上实现,拟合度高,仿真性好。  相似文献   

6.
崔瑜  吴泰然  周磊  周瑞静  杨巧凤 《地质通报》2018,37(7):1365-1373
为了探讨在再生水地表回灌条件下,再生水对地下水中氨素和主要盐分浓度变化的影响,选取现实存在的清河再生水湿地公园为例,以氨氮、Cl-离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Hydrus-1D溶质运移模型和Modflow、MT3DMSD耦合地下水模型,模拟了再生水长期利用后的地下水氨氮和Cl-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到达包气带底部时,水中氮氨、Cl-离子含量高于研究区潜水地下水中的相应指标含量,氨氮超出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预测5~20年后,潜水中氨氮超标面积不断扩展,20年后将达14km2,氨氮超标垂向延伸至第一层弱透水层;Cl-离子在潜水中不超标,但在湿地公园周边浓度有所增加。湿地公园再生水的长期地表回灌将给当地地下水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刘培  赵骏 《水文》1990,(1):9-14
本文应用确定性水质水量模型,分析计算出满足官厅水库供水系统水质目标所相应需要的最小放水流量,并定量分析了因水质要求而加大的放水量对工业用水保证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研究开发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对象技术改变了以往软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的方式,大大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维护的便利,因此从面向对象技术诞生以来,就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FoxPro和Visual Basic进行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充分发挥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和可视化编程语言的长处,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人机交互的友善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是进行水量调度系统开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Sand Hills地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MODFLOW和非饱和带水平衡模型对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沙丘地区(Sand Hills)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层补排水量,河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区域水平衡过程。揭示了独特沙丘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地下水补排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渗率大、非饱和带厚的沙丘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减少了地下水蒸散发损失。加上下覆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水空间,是该地区储存丰富的地下水量,以维持河流稳定流量,供给众多湖泊和湿地的原因。该研究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量水质双控制的流域水资源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流域水资源分配实践的不断深化,水资源分配的概念、内涵、原理和方法逐步丰富完善。针对中国南方丰水典型地区——东江流域出现的发展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问题,以枯水期为重点,以取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水量水质双控制的流域水资源分配模型框架,并研究探讨了其相应原则、指标和方法,旨在为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调配提供理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兰州至河口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协调、耦合和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实时传递与反馈实现水量水质的同步耦合,以河段取水量、断面下泄流量和水功能区水质指标为辨识参数实现调配目标的在线辨识与过程控制,建立具有循环迭代、在线反馈和滚动修正功能的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模型。以1956-2000年天然径流为输入,以2020水平年黄河上游需水和排污为例,通过优化提出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对取水量及其过程、污染物入河量与过程的协调控制,2020年水平河口镇以上河段地表耗水量125.2亿m3,低于黄河分水指标,COD和氨氮入河量控减率分别为50.6%和65.7%,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模型可实现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和结构化网格,建立了海底滑坡引起的波浪传播数值模型。模型控制方程为考虑了海床随时间变化的二维浅水方程。采用中心迎风格式计算控制体界面数值通量,采用线性重构技术、局部海床高程处理技术和全隐式离散底摩阻项,保证了格式的和谐性、守恒性和水深非负性,有效处理了海岸动边界问题。时间积分采用具有强稳定性质的二阶龙格-库塔方法(ssp RK)。针对滑坡体兴波经典算例开展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实验结果及其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考虑的计算工况,模型能较合理地模拟滑坡兴波的产生、传播和爬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地表水入渗对垃圾填埋场水质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梁冰  薛强  刘磊 《岩土力学》2010,31(7):2295-2302
将填埋垃圾视作一种特殊土体,建立了综合描述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水分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垃圾土体沉降变形、有机污染物的释放、迁移、转化,以及微生物的生长、衰减等物理化学过程的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将任意的Lagrangian- Eulerian(ALE)方法引入到模型求解中,基于自行开发的仿真分析程序,开展了地表水入渗对垃圾填埋场水质、水量影响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模拟结果表明:300 d的非饱和水分入渗及内源水产生可使填埋单元内渗滤液饱和液面最高达6 m;地表水入渗对水相可溶性可降解有机物浓度和厌氧微生物浓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并间接地影响固相可溶性可降解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模型,建立了淮河中游润河集至鲁台子区段一维和二维嵌套式洪水演进模型,利用1982年和1991年实测洪水过程,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报洪水演进过程,可为临淮岗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彭勤文 《水科学进展》2006,17(1):113-115
考虑湖泊中影响总磷沉积过程的众多生态因子的变化过程,假定湖泊中总磷沉积过程由标准布朗运动驱动,建立了一个总磷浓度的随机扩散方程,推广确定性富营养化Vollenweider水质模型为随机扩散模型,获得了总磷浓度过程的解析解,进而求出了总磷浓度过程的均值和方差,指出了一种依据沉积系数调控湖泊中总磷浓度的方法。模型被应用于巢湖总磷浓度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既有基坑突涌稳定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应变相关修正剑桥模型(SDMCC),借助FLAC3D软件建立了考虑承压水作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得到了坑底隆起变形与承压水头Hw之间的关系。随着承压水头的增大,坑底隆起变形分为3个阶段:缓慢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急剧匀速变形。提出一种确定基坑突涌临界水头Hwcr的数值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其他文献临界水头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Irrigated agriculture allows for the increase of agrarian yields and stability in food supply and raw materials, being, at the same tim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and for the pollution by salts and nitrate. This work aim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an on-demand flood irrigated system, assignment of irrigation allowances and water payment for surface and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n a traditional irrigated land on drainage f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between the year 2001 and the period 2005–2008. Changes in water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modified quantity (lower drainage) and qualit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nitrate) of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keeping similar evolution paths during the year with water ameliorants in summer due to the use of good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Salinity in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is not a current problem in the area a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in water did not exceed the limit established for water used in irrigation o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changes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crop distribution have reduce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by 43 %, the water still presents nitrate values exceeding the 50 mg NO3 ?/l. Thus, nitrate remains as the main agro-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is irrigation area. However,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 trends detected in this work mark the possibility of reaching nitrate values below 50 mg NO3 ?/l in the case of maintenance of the conditions in this agricultur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