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安志敏 《第四纪研究》1994,14(4):323-329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确认石器及用火遗迹在这个遗址的存在;他还对非人工的“假石器”和“假骨器”,对中国旧石器文北的分期、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立中国史前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源 ,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细石器研究是裴文中教授对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为细石器文化的命名、分期和起源的探讨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近50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扩大了细石器的分布范围,从过去的北方草原,几乎扩展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其次是延长了细石器的年限,从旧石器晚期、中石器、新石器,甚至延续到青铜时代;最后是基本确定了以细石器传统为代表的技术工艺,已为复杂的考古学文化所共有。从而以细石叶和细石核为特征的细石器传统,应起源于华北,而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展。同时随着细石器研究的深入,有关陶器的出现和农业的萌芽也积累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德日进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星 《第四纪研究》2003,23(4):379-384
德日进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与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水洞沟和萨拉乌苏遗址,参与了关于中国史前考古的第一本专著的写作.他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顾问参与和指导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对确认北京猿人石器的人工属性和用火遗迹起过重要的作用,与裴文中一道对周口店的石器工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基础,并与杨钟健等一起建立了周口店遗址的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框架.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第一代学人裴文中和贾兰坡有过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构造研究的几点回顾——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瑜 《地质论评》2004,50(3):252-255
值此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新构造’’研究的早期历史和奥布鲁切夫(B.A.OσpyueB,1863-1956)对新构造研究的贡献,回顾了新构造研究历史中不同阶段的一些特点,介绍了天山内陆新造山带的新构造研究和欧美的“活动构造”研究在新构造的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展望了新构造研究当前发展的一些趋向。  相似文献   

7.
翁文灏(1889.7.26—1971.1.27)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尤其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矿床地质学上有重要的贡献。翁文灏于1908—1912年留学比利时鲁凡大学,攻习地质,荣膺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1914年任教授。1915年参加北洋政府毕业留学生考试,在“实科”中考分最优,被任命为农商部技正。1916年,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大部进入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始正式创立,成为一个工作实体,翁文灏任矿产股长。可见,翁文灏早期主要是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叶大年 《岩石学报》2013,29(5):1457-1460
2013年3月27日是卓越的岩石学家从柏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从柏林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我们是好朋友,有整整四十年的交情,他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在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责无旁贷写点文字怀念他。  相似文献   

9.
李廷栋  刘勇  王军  郑洪伟 《地质论评》2014,60(3):473-485
地质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它不仅可以为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且可以为创新地质科学理论开辟道路。本文引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地质部门对地质图件重要性的论述,概括了地质图件的十大功能: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记录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矿产勘查及潜力评价提供地质背景;为优化地质环境和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为创新地质科学理论开启道路;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提供实证资料;推动国际地学合作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培养高水平区域性地质人才;是地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著名的贵州籍地质学家、解放后贵州第一个地质队—西黔探矿队—队长乐森(王寻)先生,已于1989年2月与世长辞了。为缅怀他生前的功绩,尤其是1949年前开创贵州地质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广泛资料收集与反复查证,特重点综合整理了1949年前他对贵州地质事业——矿产勘查一个侧面的贡献,以之对死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袁复礼教授是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他对地质学、考古学和地学教育都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学风和主要贡献:1)热爱科学,执着追求,探索自然奥秘;2)博览广学,融会贯通,放眼大地学观;3)关心国计民生,注重生产实践,投身经济建设;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发展科学;5)启发教学,全面培养,造就几代地质英才。袁先生是深受爱戴的一代地质宗师,他所坚持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冰缘地貌研究的启动者,他在近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两篇论文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冰缘作用的特点、过程及其对解决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意义。裴老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当时强调了在古冰缘研究中综合分析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冰缘现象,这种在地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93,13(4):330-334
本文翔实地记述了袁复礼、杨钟健两位学者在半个世纪中的学术合作和真挚友情,从而可见两位先生不仅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而且在道德风范方面也是足为楷模的。  相似文献   

14.
王先彬 《第四纪研究》1995,15(4):310-315
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和勘探实践的突破,使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困境。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诸多的学者相继提出了陆相沉积层生油的见解。50年代后期,侯德封教授提出内陆深湖坳陷盆地和长期坳陷有利于生油的论述。从西北地区总结出来的陆相生油理论,有益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侯德封教授深刻关注到天然核过程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十多年来该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显示了侯德封教授提出“核子地质学”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汝康 《第四纪研究》1994,14(4):316-322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猿人(直立人)被当时人类学界承认为最原始的人类,确立了直立人为人类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19世纪末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的过程。他终生坚持猿人既非猿又非人的观点,引起长时期的争论。从1924年起,又发生了南方古猿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为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被广泛接受奠定了基础。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点,有了更多的直立人化石的发现。在直立人化石的研究中,出现了直立人的分类问题,直立人与智人的界限问题,年代测定的准确与否对确定直立人系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直立人与智人的连续性和替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西部的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中多隔间的长方形房址和几个不规则形扩间的构造十分特殊。这种房址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史前居址的构造。阿敦乔鲁遗址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自然环境干旱,少雨,海拔相对较高。草场分布远多于可耕作土地。通过对阿敦乔鲁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宏观分析,包括对古环境与现代环境的比较后发现,3600年前的阿敦乔鲁遗址的环境资源与现代十分相近。新疆温泉的现代居民的传统生业多以牧业为主,从事季节性转场的游牧经济。阿敦乔鲁的房址的隔间、扩间的特点与当地牧民的季节性居址,以及欧亚大陆的现代牧民的居址都很相近。根据阿敦乔鲁房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出土物,并参考现代牧民居址的构造,确定了阿敦乔鲁遗址的人们当是以牧业为主。这一推论为今后其他科技考古对阿敦乔鲁遗存的微观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来阐明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