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974—1985年在烟台市、荣成和长岛县进行了自然海区采苗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苗袋(笼)是较好的扇贝自然海区采苗器。 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的关键是:采苗袋网目在1.5毫米左右,内放少量网片作为稚贝附着基;海区透明度大;适时预报投放采苗器时间;掌握适宜的采苗水层。 该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翡翠贻贝是亚热带暖水性经济贝类,近几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海区自然苗种资源,1992~1993年我们在围头湾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试验。结果是翡翠贻贝1993年附苗期在5月25日至8月初,高峰期出现在6月20日至7月5日,采苗最佳水层在水面下1.5~3m间。表明在围头湾进行翡翠贻贝生产性采苗是可行的,但该海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翡翠贻贝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泉州湾和围头湾翡翠贻贝的生殖腺性状、繁殖期、幼虫数量分布、附苗期及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进行了研究。两湾翡翠贻贝繁殖期为5-9月,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繁殖盛期,主要的附苗季节在6月中旬和7月上旬。选用胶胎绳和棕绳为采苗器,附苗效果较好;并讨论了投挂采苗器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东南岸海湾扇贝每年秋季都自行产卵。笔者在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取得极大成功的启示下,经过4年探索,终于在1992年取得了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试验成功,共投放采苗袋100个,采苗20×104粒左右。1992年11月28日特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研究员首次到莱州指导工作,经检查每袋采苗量2100多粒,壳高2~3mm。目前笔者正进一步研究海湾扇贝秋苗的越冬问题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莱州市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初获成功@李学祥@周经济  相似文献   

5.
方少华  王聪明 《台湾海峡》1996,15(4):382-386
悲翠贻贝是亚热带暖水性经济贝类,近几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海区自然苗种资源,1992-1993年我们在围头湾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试验。结果是悲翠贻贝1993年附苗期在5月25日至8月初,高峰斯出现在6月20日至7月5日,采苗最佳水层在水面下1.5-3m间。  相似文献   

6.
东山湾翡翠贻贝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南  陈木 《台湾海峡》1994,13(4):359-366
本文研究了东山湾翡翠贻贝的繁殖期,附苗期及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结果表明:东山湾翡翠贻贝的繁殖期在5-10月,其5-6月为繁殖盛期。贻贝附苗季节在6-11月,主要附苗季节在6月上中旬至7月初。通过对东山湾7片采苗区海水理化因子的测定和采苗效果的比较试验,确定了东山湾合适的采苗区为2^#-6^#区,其中3^#,4^3,5^#区采苗效果最好,同时筛选出了木麻黄,胶皮合股绳和泡沫编织袋等3种附苗效果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1964年至1974年在广西沿海进行野生翡翠贻贝移殖试验,其结果是种贝在试养海区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均获成功,幼苗下海养殖生长情况正常。28年(1967-1995年)来,每年在部分海区的固形物上面都发现有相当数量附着生长的翡翠贻贝稚贝和成贝,已在海区形成自然种群,说明广西沿海的环境条件适合翡翠贻贝的生长繁殖。广西沿海东起合浦英罗港、西至防城珍珠港、南达北海涠洲岛的河口湾外的广阔潮下带海区是适宜进行翡翠贻贝人工增、养殖的。  相似文献   

8.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研究”项目,经两年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魁蚶是一种双壳类的大型埋栖贝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也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近年由于捕捞过度,魁蚶自然资源近于枯竭,因此,恢复这项资源,开展人工底播增殖是今后发展水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为解决人工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国内目前已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研究,长岛县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开始进行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也是解决苗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6年前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的同时,采到一定数量的魁蚶,俗称赤贝(Scapharca broughlonii Schrenck)。在此基础上,1989年又专门进行采魁蚶苗并获得很好的效果,1991年全县魁蚶半人工采苗获得了重大突破,采获苗种2×10~9粒,目前已系统地摸索出提高魁蚶半人工采苗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鲍鱼采苗板上附着猛水蚤和线虫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鲍鱼幼体培育阶段中采苗板上附着猛水蚤和线虫的数量变化。12-2号池猛水蚤的密度为0.02-5.5个/cm^2,平均密度为1.8个/cm^2;12-10号池的猛水蚤的密度为0.01-8.4个/m^2,平均密度为3.0个/cm^2,两个池的猛水蚤都有两个密度的高峰期。采苗板上硅藻的密度变化和猛水蚤的密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显示猛水蚤数量的增加依赖硅藻量的增加和猛水蚤会摄食硅藻。12-2号池线虫的密度为0.02-3.6个/cm^2,平均为个1.5个/cm^2;12-10号池的线虫的密度为0.2-7.0个/cm^2,平均密度为3.2个/cm^2,到幼体培育的中期,两个池的线虫密度都达到最高峰。线虫的密度的增长是依赖于硅藻的密度的增加的。12-2号池鲍鱼幼体密度为0.01-0.45个/cm^2,平均密度为0.15个/cm^2;12-10号池鲍鱼幼体密度为0.01-0.17个/cm^2,平均密度为0.06个/cm^2。在育苗的早期,在采苗板上附着的鲍鱼幼体逐渐增加,以后两个池的鲍鱼幼体密度渐渐降下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和春季半人工采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对栉孔扇贝的秋季半人工采苗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苗源不足问题,1986年我们在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了栉孔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大面积半人工采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忠传 《海洋科学》1998,22(2):15-16
虾夷扇贝(Partnopectnyessoensis)主要产于日本的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分布于底质较硬的沙泥底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其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作者在连续两年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于1995~1996年进行了大面积半人工采苗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选好采苗海区1.1 采苗区附近要有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的成贝资源。必须有足够的具有产卵能力的亲贝。而亲贝的集中程度与诱导产卵和提高受精率有关。由于在自然海区中水体大、海况变化和敌害生物吞噬等原因,都能使虾夷扇贝的浮游幼虫大量流失和死亡。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亲贝强化营养和升温促熟培育,提早栉江珧人工育苗时间;合理控制幼虫密度,前期4~5个/mL,后期2~3个/mL,严把饵料质量关,投喂新鲜无污染的饵料,科学换水与充气,及时分级筛选等系列技术措施,克服栉江珧育苗中易发生幼虫粘连的技术难题,使育苗生产顺利进行;开展了多种附着基投放的采苗方法试验,选出了铺砂浮动网箱采苗和网袋装网片附着基和细砂吊在池中采苗2种比较理想的采苗方法,提高稚贝的附着变态率,其附着变态率达30%以上,促进稚贝的生长和成活,在1 000 m3水体中育出2 mm以上的稚贝1.096亿粒。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在繁殖季节选择壳长7.5cm亲贝,采用铺泥沙蓄养培育,以阴干+维生素浸泡刺激法获得精、卵,幼虫培育中人工控制幼虫密度,D形幼虫到壳顶幼虫前期为5~6个/mL,壳顶幼虫后期为1~2个/mL。进行了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底质亲贝蓄养比较试验、不同底质附着基采苗方法试验以及稚贝无底质上升流培育和不同盐度培育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铺细沙加冰的运输方法亲贝成活率最高,干露9h成活率可达90%;以纯海泥底质蓄养的亲贝肥满度和成活率最高;无底质采苗和铺泥采苗对幼虫变态率的影响没有差异;无底质采苗的稚贝,其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铺泥采苗;小刀蛏稚贝不宜用上升流进行培育,宜采用铺泥培育的方法;盐度为15时,稚贝培养效果最好,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盐度为35时培养效果最差。采用上述技术,成功培育出3mm以上的商品苗2000万粒,育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引下,我国广大渔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掀起了开发祖国海洋资源的热潮,沿海社队大力开展了贻贝(Mytilus edulis L.)养殖,原来生产中利用的自然苗日益感到不足,因而选定自然苗场、在一定季节投放采苗器材从事采苗,即所谓自然采苗(亦称半人工采苗)已成为生产中的当务之急。 就山东沿岸来说,烟台沿岸算是野生贻贝较"多"的海区。1972年以前,贻贝苗仅见于浪坝、码头、浮标及船底等处,附苗数量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自然苗源问题,在烟台地区水产局和科技办公室的领导下,1972年春我们开始调查研究。这以前,对烟台沿岸贻贝的繁殖规律、苗场位置、采苗季节和水层以及所需器材等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均不了解。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在向老渔民访问、学习的基础上,在烟台沿岸进行调查研究。现在将与采苗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生殖期(根据肥满度判断)、浮游幼虫、附苗季节、挂采苗绳时期、幼苗移动、附苗水层、苗场位置及采苗器材等,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人民喜爱的食品。在国外市场上也深受欢迎,被人们称誉为海珍品之一。据报导:从扇贝的生殖腺中提炼出一种物质有摧毁癌细胞的功能,这样就使扇贝的“身价”显得更为贵重。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由于过去酷捕和海况的变化,近几年来,扇贝产量急剧下降。为加速扇贝生产的发展,我县在人工育苗和五年自然海区人工采苗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人工采苗生产已进行了两年。两年的实践证明,解决扇贝苗种问题,有两条途径,在有亲贝资源的海区以人工采苗为主,无亲贝资源的环境应以人工育苗为主。我县于74、80两  相似文献   

17.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artnopectenyessoensis)为目前世界扇贝科动物中经济效益最高,产量最多的贝类。为此,作者进行了小量底播试验,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底播苗种700000粒,1993年进行生产收获。经过18个月生长,壳高达到11.7cm左右,平均个体重189g,回捕率40%多,投入与产出比为1:17。在底播增殖基础上,进行了半人工采苗,1992~1993年共投放采苗袋1000000个,平均每袋采苗60~80粒,高者达到200粒/袋。l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8.
在同一贻贝育苗池中进行了垂动苗帘与静置苗帘采苗效果的比较实验;采苗后又将两种苗帘移至同一海区养育,比较其保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苗帘活动能够明显提高采苗数量以及附苗的均匀程度,但对海上的保苗效果无甚倾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8~1989年,作者在山东省海阳县进行树脂涂料器材的采苗和养成筛选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90年,将海区试验移到了浙江省乐清湾进行,经过棚架式采苗和浮筏式养殖,附苗密度、生长速度,都能达到生产要求。1990年9月4日,对采苗情况进行验收,得到了专家及同行的好评。1991年扩大试验到1000片,与橡皮条交叉分挂在同一棚架上采苗,然后移到同一浮筏上养成。养成期间,几次抽样检测,分别测量其密度和大小。1992年4月9日,委托专家和同行再次验收,以检测的结果,推算出一台筏架树脂纸板和一台筏架橡…  相似文献   

20.
湛江港石门海区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Gould)养殖,出现苗种大批死亡、生产不稳定等现象。本文对该海区近江牡蛎的生活环境和个体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它的采苗、养成、生物敌害的防除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