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土工实验分析,发现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沉积物主要由淤泥、粉砂、黏土和粉土组成,约占总沉积物的85%,另含有少量的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砂和中砂。综合归纳南堡-曹妃甸海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影响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最突出的因素即海底地形地貌、潜在地质灾害分布,结合海底土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条件,将研究区划为4个工程地质区,分别为近岸水下岸坡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Ⅰ)、侵蚀平原、洼地砂质土工程地质区(Ⅱ)、侵蚀洼地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Ⅲ)、陆架堆积平原细粒土工程地质区(Ⅳ)。通过海洋环境因素、灾害地质条件、地震活动性、海底土体稳定性等方面对各工程地质区进行海底稳定性评价,4个工程地质区的稳定性分别为Ⅰ区:不稳定区;Ⅱ区:较稳定区;Ⅲ区:较不稳定区;Ⅳ区:稳定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海底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沉积与环境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 庄克琳,毕世普,刘振夏,……………………………………………………苏大鹏冲绳海槽南部A23孔浊流沉积层的粒度特征 李 军,高 抒,…………………………………………孙有斌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因素评价 张 莉,李文成,…………………………沙志彬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深水牵引流沉积 刘成鑫,高振中,彭德堂,…………………………………吴晓龙青藏高原东缘数字高程剖面及其对晚新生代河流下蚀深度和下蚀速率的约束李 勇,A L Densmore,M A Ellis,周荣军,张 毅,………………  相似文献   

4.
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潜在的浅表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7kHz浅地层剖面探测、多波束、单波束水深数据以及侧扫声纳勘测影像等地质地球物理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各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编制了该海域的灾害地质图与海底地貌图。并在前人对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对该海域的潜在的灾害地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对海底浅层气、活动沙波、海底侵蚀、活动断裂、埋藏斜层、陡坡、陡坎以及沟槽等与近海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区海域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分布较为集中,多发育在缓斜的水下侵蚀堆积岸坡与陡斜的水下侵蚀岸坡分界线附近,浅层气,陡坡陡坎以及沟槽都有发育;在陆架侵蚀洼地区,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沟槽,海底侵蚀现象也是较为普遍;调查区其他海域,灾害类型较少,局部发育有活动沙波和埋藏斜层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勘察路由区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深等物理探测手段所获取的资料 ,结合其它自然环境资料 ,对路由区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通过对地质灾害、海洋开发活动等影响的分析 ,对该段路由区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该段路由工程环境适合于光缆的铺设  相似文献   

6.
宣德环礁作为我国南海诸岛礁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岛礁之一, 其周围海域地质灾害对岛礁基础工程建设及人类活动具有重大危害。为适应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文章采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18年采集的单道地震数据, 对宣德环礁东部斜坡带海域灾害地质因素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海底滑坡、海底陡坎和断层3类地质灾害。海底滑坡是研究区主要灾害地质因素, 规模大小不一, 海底陡坎和断层为次要地质灾害。海底陡坎根据成因可分为礁体陡坎和滑坡陡坎, 礁体陡坎为礁盘形成过程中受海平面上升控制形成, 滑坡陡坎为海底滑坡导致。通过分析认为陡峭的地形和峡谷水道的侵蚀搬运作用是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这些地质灾害对海洋工程建设及管线铺设均有不利的影响, 应尽量避开。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是目前东海陆架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已经开发的有平湖和春晓两大油气田,过去数十年中,海洋地质工作者为确保石油钻探平台安全就位和施工开展了大量井场调查工作,但是仍有少数井位出现了平台桩腿穿刺和不均匀下陷等状况.究其原因,认为井场调查多侧重于单点地质条件评价,对区域海底潜在灾害地质因素的发育规律、分布特点和致灾机理的认识不够.为此,利用历年海洋基础调查资料加以总结研究,就区域范围的潜在灾害地质因素类型及分布作出探讨.初步识别的类型有:海底沙波、海底冲刷侵蚀区、侵蚀槽、侵蚀坎、海底麻坑、浅层气、高压浅层气、透镜状地质体、埋藏古河道、埋藏滑塌体、浅层微断层等.这些灾害地质因素在当前地质条件下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是潜在的地质灾害,一旦受外力机刺触发,就有可能对海底构筑装置产生灾害性影响.以物探数据为基础,重点叙述其类型特征、存在状态和分布范围,以期为后续的井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质矿产部下达的任务和体制改革精神,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最近成立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队,这是我国地质矿产部系统第一支海洋工程地质专业调查队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是区域性的浅层综合地质调查.在南海主要为油气勘探开发及海底工程服务.它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测区内海底不稳定性地质因素和区域背景、形成地质灾害的原因、诱发机制、作用过程和规模等,并作出科学评价,以避免海底工程发生灾害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广东大亚湾海域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大量地质一地球物理实测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底潜在地质灾害因素,特别是基底断层、沙波、浅埋基岩、陡坎、异常堆积区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为海洋开发与海底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创新了基于海底实时监测数据驱动的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字孪生模型,建立了一套埕岛油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了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了对海底监测数据的远程实时可视化更新及交互控制。该系统应用于埕岛海底地质灾害监测,在持续运行的40天监测周期内,累计警报了2次强海底侵蚀灾害,提示了4次高浊度事件,真实反映了研究区海底侵蚀变化。本文首次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到海底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中,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序言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勘察路由区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深等物理探测手段所获取的资料,结合其它自然环境资料,对路由区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海洋开发活动等影响的分析,对该段路由区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段路由工程环境适合于光缆的铺设。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圈,人类活动剧烈,其近岸区域地质环境复杂,区内灾害性地质因素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为了海底工程建设和维护的需要,对海底区域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可掌握不同区域的灾害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工程建设,绕避高风险不良地质地区,或在不良地质地区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加以防治.本文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将珠江口近岸113°00'E~114°00'E,21°40'N~22°40'N的区域,按照2'×2 '的网格大小划分为546个评价单元,对每个单元稳定程度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多数海域海床均为稳定区域,约占总评价区的58%;较不稳定区域包含该区多种地质灾害,约占研究区的25%;极不稳定区域所占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和西北2个断层附近,该区域同时存在断层、洼地和浅层气,在工程建设时需着重注意.  相似文献   

14.
卢惠泉  孙全 《台湾海峡》2009,28(1):96-101
根据路由勘察区水深测量、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探测等多项物理探测所获取的资料,结合其它自然环境及历史资料,对勘察区内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此外,还对近20a来勘察区海床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为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由通道提供依据.研究分析表明:可能影响该海缆安全运行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海底灾害性地貌,如基岩、潮流冲刷槽等;勘察区不同区域内海底冲淤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潮汐通道底部受较强冲刷,冲刷速率为0.035~0.1m/a,20m以浅区域海底处于弱冲刷状态一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冲刷速率为0.015m/a,海床较稳定;该路由勘察区工程环境较适合海缆的铺设,且其最佳路由区域是在勘察区南半部相对稳定的海底平滑区.  相似文献   

15.
南海琼东南深水海区是南中国海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正日益加大。但是,该海区处于南海大陆坡与西沙海槽区域,海底水深大,地形变化剧烈,水体动力环境和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引发地质灾害的触发机制丰富,稍有疏忽,将给石油钻井平台带来巨大损失。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底的地质环境务件作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可能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其特征作了描述,以引起有关方面在石油钻井钻前井场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球物理、声学探测、海底取样及实验室测试等实测资料详细分析,发现琼州海峡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海底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存在沙波、沙堤沙丘、冲刷槽、冲刷脊和丘状突起、陡坡、滑坡、珊瑚礁、浅埋岩石、软弱地层等潜在的地质灾害因素,尤其在琼州海峡中央深槽区,坡度很大,分布着多种潜在的地质灾害,是海底光缆的危险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水深小于300m区域)开展的路由勘察中获取的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柱状取样、多波束等数据,同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路由区海底地形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0.3%;路由区跨越了淤泥/粘土质、砂质以及沙波区海底,其中发现的沙波最大波高达3~4m;路由区地震活动强度小,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好的地区;路由区海底面存在沉船、抛弃物等海底障碍物。综合所有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在路由跨越大型沙波及距离障碍物太近的区域,对路由线路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平  张伟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2014,38(7):103-109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东部庄河海域分布有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设施,研究其工程地质特征和开发适宜性有助于提升海洋工程开发的安全和效率。利用海洋高精度地球物理调查、海底沉积物表层取样和历史工程地质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取的各类调查数据,对庄河海域海岸带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深在11.5~15.6 m、坡度较小、海底地形较为平坦、存在4个连续声学反射界面;海底存在软弱土层、埋藏古洼地和埋藏古河道等不良地质因素。表层沉积物液塑限性质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沉积物较为稳定,不需考虑软土的震陷问题。综合分析研究区各类地质影响因素,认为研究区各类环境指标较为稳定,适宜开展海洋工程开发活动,但是具体施工时需要重点考虑探测到的各类不良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科  王建华 《海洋通报》2017,36(1):60-66
海底滑坡属于海洋地质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国内外海洋领域学者对不同地理位置的海底滑坡做过一些建设性的研究工作,国内学者在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灾害分区和成因分析,而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海底滑坡的形态、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科学分析。通过2012年以来对珠江口盆地滑坡区海洋土的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及室内分析试验,揭示出珠江口盆地海洋土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不同深度海洋土的工程性质差异可将该区土体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按照海底滑坡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把珠江口盆地水深160~1280 m范围内发育的滑坡分为4处规模较大的滑坡带,均呈NE-NEE向展布,主要为顺层型滑坡、圆弧型滑坡和崩塌型滑坡3种基本类型,规模从4 km2到800 km2不等,集中分布在北纬19°-22°,东经113°-117°范围内。通过海底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环境及力学平衡分析,指出了影响海底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活动、海流影响及沉积物质的快速堆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