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温州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暴雨频繁,山区遍布村落民居,人类活动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或出现泥石流隐患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对温州目前存在的泥石流隐患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征:一是相对高差小、沟床比降大、流域面积小、流域形态独特、两侧山体坡度大;二是大部分泥石流发育在风化强烈的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沉积相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和侵入岩中;三是多数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其形态与地质构造、地貌格局相一致,主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四是温州大部分泥石流属于低易发,但是危害大,具有群发性、低频性、猛烈性等活动特征。本文初步总结了温州泥石流的特征,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受采煤活动影响,采煤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尤其山区以潜在泥石流更为发育。本文通过对某采煤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分析,全面掌握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现状,据此分析研究区潜在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治理潜在泥石流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哇曲为金沙江二级支流,位于藏东昌都红层地区贡觉县,流域中游为高山峡谷区,是县域内典型的降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区。该区泥石流在发育密度、规模、活动性等特征上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且泥石流的发育表现出了与断裂的强烈相关性。基于现场调查,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对哇曲流域泥石流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哇曲中游集中发育19条小—中型降雨型泥石流,发育密度0.84条/km,远高于全县0.009条/km^(2)的平均水平;左岸泥石流在发育密度、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堆积体积等特征上均高于(大于)右岸,左右岸泥石流呈明显差异分布。(2)哇曲中游右岸泥石流物源以风化碎屑类物源为主,呈全沟域分布;左岸泥石流以崩滑物源和风化碎屑为主,集中分区在沟谷中上游,总量较右岸大,其中断层破碎带内物源量占比大,成为左岸泥石流的主要物源。(3)断裂是影响哇曲中游泥石流集中发育且呈现差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对物源条件的控制上。(4)断裂以改变岩体结构、控制地层分布、改变微地貌和地下水条件等方式控制泥石流物源条件,导致两岸泥石流物源形成速率和物源量明显不同,成为泥石流差异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天义  陈伟楠 《地下水》2022,(4):158-160
研究区位于新疆莎车县霍什拉甫乡11村(萨依巴格村),艾亚河河谷右岸,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发育有三条泥石流沟整体流向呈南东-北西向,沟道两侧坡体冲沟发育,沟谷形态主要呈“V”型;研究区泥石流的物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泥石流沟的形成-流通区内,一次固体物质总量分别为819.63 m3;研究区泥石流水源类型为地表洪水,设计2%频率(50 a一遇)的24 h面暴雨量为58.86 mm,短时强降雨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5.
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右岸三坪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活动。通过现场系统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泥石流的特点如下:①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槽台结合部位),小流域主要出露浅变质的三叠系岩层,岩体经历多期强烈变形,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②小流域内见11条不同规模的断层,并发育多组节理,岩体破碎,有利于次生改造;③新构造活动强烈,第四纪以来抬升幅度大,多在2mm a以上;④降雨丰富,年降雨达1000mm以上,而且集中在6~9月份;⑤泥石流形成区汇水面积大,崩坡积及洪积物发育,物源丰富;⑥流通区窄陡,有利于泥石流的加速;⑦堆积区位于离沟口上游2km的古堰塞湖内;⑧由于沟口泥石流搬运的大部分固体物质未到沟口就已堆积下来,然后被携沙水流所代替;⑨该泥石流沟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⑩三坪子沟100a一遇泥石流输送到雅砻江的泥沙量在3×104m3以下。因此,即使未来发生100a一遇的泥石流,对上、下闸址也不会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三道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危害对象,并对该地区泥石流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物源区物源条件等局部滑坡崩塌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并分析了泥石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提出三道河泥石流以"拦固排护结合,以拦排为主"的治理方案,以保护三道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也是最年轻的山脉,这里地处两大板块的碰撞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地灾害发育,泥石流异常活跃,经常给生命线工程和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是由于高寒缺氧,加之技术手段所限,研究程度一直很低。本文在对该区大型、巨型泥石流进行了遥感研究和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发现该区泥石流存在16个泥石流较集中分布区,并且北坡比南坡更为发育。在此基础上,对其发育规律进行细致分析,发现:(1)喜马拉雅山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目前正处于活跃期; (2)研究区泥石流沟口主要分布在两个高程段,一个是2800~3400m范围,另一个是4200~4900m范围; (3)研究区衰败期泥石流沟道比降大都小于100,而发育期的泥石流沟道比降一般比较大,大都大于300,旺盛期的泥石流沟道比降则介于100~300之间。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本区冰雪融水与雨水型泥石流的沟道比降几乎相同,其动力条件相差不大。这对于该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判断泥石流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新平县那板箐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4日云南省新平县漠沙镇那板箐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经济损失。通过调查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分析其发育特征,明确了灾害危害的重点范围及原因,结合危险性与易损性评价形成了全流域风险性分区。结果表明:那板箐具备良好的泥石流地形、物源、水源发育条件,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剧烈,道路建设、电站引水、占用河道等是形成和加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尤其是挤占河道的乡镇建筑沟段形成了危险与损失均在中等以上程度的高风险区。对泥石流发育特征进行分析与风险性评价,为该类泥石流的预防治理与乡镇后期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繁峙县是山西省泥石流较发育的县市之一,五台山北麓泥石流发育特征比较典型,该泥石流沟位于五台山景区内,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对伯强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资料,分析了伯强沟泥石流基本特性,通过对流域物源来源、补给长度、堵塞程度的计算,得出了该泥石流沟的发展阶段及易发程度,结合野外资料采用多因子评价公式,对伯强沟泥石流沟做出了险情等级及危险性评估,得出该泥石流沟处于形成期(青年期)—发展期(壮年期),危险性发生几率大,成灾可能性大的结论,并且针对该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的认识及数据分析,提出泥石流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定量化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特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以及气候条件使得川藏公路然乌至鲁朗段各种山地灾害极其发育,尤其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根据前人的成果以及作者的实地调查,认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河流切割、频繁的地震、丰富的松散堆积物、有利的地形地貌、现代冰川以及丰沛的降雨是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减灾防灾,采用岩石工程系统方法对研究区对泥石流进行了定量化分区。通过与初步定性泥石流分区以及泥石流灾害的分布情况进行对照,验证了定量泥石流分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duced large amounts of debris flows and catastrophic incidents triggered by subsequent rainstorm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past 6 rainy seasons, and thus resulted in serious casualties, huge economic loss and long-term impact. In this paper, post-seismic debris flows distributed in 10 Wenchuan earthquake extremely stricken counties were verified and debris flow database consisting of 609 debris flow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rganized by Land and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Combined with database and related studies, the impact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debris flows was analyzed. And then variation of form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rainfall threshold and landform condition was analyzed by contrasting pre-seismic and post-seismic debris flows. Followed are some typical viewpoints on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post-seismic debris flows.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postseismic debris flows triggered by subsequent rainstorms wer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such as regional group occurrence, high frequency, high viscosity, chain effect, huge dynamics, large scale and long duration. We hope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post-seismic debris flow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extremely stricken areas.  相似文献   

12.
雎水河流域位于四川省安县西北部,属于"5.12"汶川Ms 8.0级地震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5个汛期内,每年均有不同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发生。其中以2013年7月9日的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对雎水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入手,以ArcGIS为平台,利用DEM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信息,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及灾害特征。研究得出结论:1流域地形地貌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大强度局地暴雨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2研究区内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页岩等软弱地层区域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的区域,地形坡度陡、地形起伏度大的地区则更为密集。3流域内泥石流具有群发性、高频率、密度大、搬运能力强、崩滑流灾害相互叠加灾害效应放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分别叙述了永嘉县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发育分布特征,并分别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坡面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方式和侵蚀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余斌  杨凌崴  刘清华  常鸣 《地球科学》2020,45(4):1447-1456
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和颗粒粒径对沟床起动型泥石流的发生影响很大,在强烈地震影响区内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的泥石流预报中还没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无法准确预测强震区泥石流的发生.在泥石流10 min和1 h精细化预报模型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群发泥石流事件,结合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泥石流的演化特点,引入了泥石流形成区沟道宽度和颗粒粒径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精细化泥石流10 min和1 h预报模型,并在贵州望谟打易和四川德昌群发泥石流、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的文家沟多次泥石流事件中获得了很好的验证结果,得出泥石流形成区的颗粒粒径代表泥石流的地质因子,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代表泥石流的地形因子之一,这2个因子在泥石流发生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改进的精细化10 min和1 h预报模型以及临界值,可以用于强烈地震区和一般的泥石流预报.   相似文献   

15.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并对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危险区范围。结果表明:麻柳沟流域的地形特征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多次强降雨为泥石流的启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麻柳沟沟道内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约为29.21×104 m3,其中形成区13.19×104 m3,流通区3.27×104 m3,堆积区12.75×104 m3,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为0.247 1km2。  相似文献   

17.
浙东南山丘区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浙东南山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物源、地形和降水条件)进行了研究。随后研究了本区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在形成方式上,以谷坡或沟源地带的土动力启动方式为主;在侵蚀特征方面,主要有面蚀作用和沟谷侵蚀作用;堆积特征方面,在宏观上当规模较大时可形成堆积扇,规模较小时往往以停积于中下游沟道为主;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堆积物质结构杂乱,个别具有期次性。对本区泥石流临界雨量组合进行分析,认为采用基于区域临界雨量组合的泥石流预警预报方法较为合理。利用研究区内4次群发泥石流时的降雨特征值确定了本区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组合,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泥石流的临灾预警,分为以下步骤:①收集实时降雨资料;②绘制实时雨量组合曲线;③泥石流灾害预警;④泥石流临界雨量基准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工布江达县位于藏东地区,雨季区内泥石流频发,对人民基本生活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研究藏东地区中—小型泥石流灾害对城镇居民聚集区的危害特征和潜在危险性,运用FLO-2D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县城周边居民分布较为集中的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泥石流泥深和流速等方面的冲淤特征,以县城典型泥石流沟模拟冲出结果为基础,确定泥石流强度并划定危险性分区,分析泥石流危险分区与居民聚集区之间的拓扑关系,评估县城周边泥石流危险性,为工布江达县城的城镇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贵州望谟“20110606”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启动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煜  余斌  亓星  王涛 《现代地质》2012,26(4):817-822
2011年6月5-6日在最大降雨量105.9 mm/h的暴雨激发下,贵州望谟县内多个乡镇暴发泥石流灾害,造成37人死亡、15人失踪,灾害极其严重。为了解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启动类型,更好地提高泥石流预报和预警水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启动类型。调查结果显示:(1)本次泥石流的集中暴发是地形地貌、物源和降雨等多因子耦合的必然结果,打破50年记录的降雨是本次泥石流暴发的主导因素,但陡峻的地形、砂岩等软岩强风化层也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2)沟床启动型、滑坡型、溃决性3种典型泥石流启动类型是调查区内主要启动类型,汇流作用下沟道侵蚀是沟床启动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前期降雨条件下坡体滑动提供物源是滑坡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堵塞沟道、在雨水作用下漫坝或溃坝最终增大泥石流流量是溃决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