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寒梅山(音译)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西北部,是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潜力。文章通过对矿区开展矿物蚀变填图,识别出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中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硅化带等6个矿物蚀变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蚀变分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小组认为该矿床是一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勘查资料均显示,冀北地区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部分金矿床具一定的分带性,铜钼多金属矿床多靠近岩体,形成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多呈热液脉状分布在岩体外围。两类矿床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上均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以冀北地区勘查程度较高的蔡家营、贾家营、北岔沟门和小寺沟等大中型矿床为例,说明了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在冀北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据此提出,应改变过去以单一脉状铅锌银矿为目标的勘查模式,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勘查模式代之,重新考虑和审视以前地质工作中忽略的含矿斑岩体或脉状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外围及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当前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它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其次为古生代;形成温度多低于300℃;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硫度体系,与斑岩铜矿床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五凤金矿床是位于延边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脉的产出受不同方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分布于碱长花岗岩、角闪安山岩等侵入体及地层之中。研究表明,热液金矿化可分为石英--冰长石-方解石阶段,石英--方解石①阶段,石英-方解石②阶段及方解石阶段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主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129.8℃~236.5℃,峰值区间为190℃~220℃,盐度w ( NaCl )为0.83%~1.98%。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 O体系热液。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
西滩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岛弧带,属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床控矿构造为破火山口放射状和环状断裂系统。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热液组成,其运动状态表现为沿较宽大断裂裂隙快速(上涌)流动。沸腾作用是主要的一种动力成矿机制,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成矿反应系统包含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动力学条件对成矿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滩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滩金矿床是近年西安工程学院发现的重要金矿床之一。该矿床是以含金玉髓质石英为基本矿石建造的脉状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火山岩( 石炭系安山岩),成矿流体中H2O 主要为大气降水,岩浆活动是成矿流体起源及演化成矿的热动力;成矿温压条件均较低,从矿物组合及成矿学特点,把该矿床归为火山岩区冰长石绢云母型低温浅成热液矿床;但特殊之处是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与岛弧安山岩的成岩年龄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广西河三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并从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方面与南岭层控矿床和湖南典型岩浆热液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河三铅锌矿应属高-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系成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和有利岩性段充填交代而成。成矿母岩推断为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和英安质流纹斑岩。某些矿床中发育的纯透辉石层与成矿不具必然联系。成矿年龄测试计算和成矿时物化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矿床是在燕山晚期相对开放的低压环境中进行的。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处以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发育地段是寻找本区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9.
传统地质学理论认为花岗岩是由异地深熔的花岗岩浆沿构造侵入至地壳浅部冷凝结晶形成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认为熔融的花岗岩浆并没有离开源区,而是原地重熔,熔融岩浆层内的热能对流形成大规模层状或似层状花岗岩浆,岩浆层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是岩浆层界面(MI)凸起形成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是紫金山矿集区成矿母岩,在温度差和压力差作用下,成矿元素和挥发分在MI凸起界面上部富集形成含矿流体,在沿构造裂隙向上向外逃逸过程中与围岩产生水岩反应,形成从高温到低温热液蚀变分带,而不同成矿元素则在不同温度、压力(深度)和Eh、pH区间沉淀成矿,形成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紫金山高硫化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悦洋低硫化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它们是同一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蔡家坪铅锌矿位于著名的北武夷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下统水北组层间破碎带内—大致顺层侵入的流纹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流纹斑岩墙或斑岩脉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呈透镜体状、带状。不同成因矿体的产状差异较大,产状在20~75°之间。矿体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矿床属中低温火山沉积—层间破碎带—岩浆热液叠生型及次火山斑岩型矿床,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七宝山铜金矿位于五莲-胶南成矿带(Ⅳ)五莲七宝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Ⅴ)内,该区域是山东省金及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相继发现了七宝山铜金矿、钓鱼台硫铁矿和七宝山多金属矿,成矿潜力巨大。2008年至今,该区域虽然开展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但收获甚微,外围找矿效果不佳。通过对比研究山东七宝山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发现:2个矿床都处于受深大断裂控制的陆相火山盆地中,矿床类型为斑岩—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脉)控制,矿化垂直分带明显,成矿物质均来自于潜火山岩,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含少量大气降水;相对紫金山铜金矿,七宝山铜金矿剥蚀较浅,垂直分带更为复杂,深部缺少斑岩型铜钼矿床。结合紫金山矿集区的勘查实践,认为七宝山潜火山岩体深部和外围潜火山岩与青山群角砾熔岩的接触面是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研究了东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为240℃左右,成矿压力40—55MPa,成矿流体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热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源为主,不排除早期有部分岩浆源物质加入。成矿热液具有大气降水特征,但早期可能有部分岩浆水摻入。东胜矿床层纹状矿体、脉状矿体以及冻青背矿床均是同一成矿事件中不同阶段矿化的结果。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成矿理论及野外地质实测,对耿庄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床成因的进一步研究,探明耿庄金矿床位于中生代吕梁太行断块五台山块隆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上,矿体全部产于隐爆火山构造内,胶结疏松的崩坍角砾岩及其与爆破角砾岩、钾钠花岗斑岩的接触带是赋矿的主要部位,矿体受次级小断裂和小裂隙控制,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多重控制。耿庄金矿床是与次火山隐爆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成矿环境是高压、中低温、弱酸性、低氧逸度,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丰镇市开花山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太古宙集宁(岩)群片麻岩分布区的构造破碎带中,为小型银多金属矿矿床,共揭露3个矿体,矿体规模较小,矿石结构简单,矿石品位相对较稳定。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破碎带对成矿、控矿具有重要作用。矿床成因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龙根铅锌矿床λ于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西段,目前该矿床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以主要 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龙根铅锌矿床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 产生的成矿流体从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在温度与压力的驱动下沿灰岩和花岗斑岩的岩性分界面选择性交代形 成,属于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龙根铅锌矿床从花岗斑岩至灰岩矽卡岩矿物分布具有良好的 空间分带性,矿床从早到晚可划分为2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成矿环境由早期的弱酸性、中低温、高氧逸度转变 为晚期的碱性、较低温度、较高氧逸度;矿床不限于铅锌矿化,深部可能有 CuGMo矿的成矿潜力,下一步矿区勘探 工作应该Χ绕岩体接触带进行布置,继续往深部进行勘查.   相似文献   

16.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构造环境,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盘大陆边缘及岛弧的岩浆弧和弧后岩浆带。资料研究表明,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金银矿床,在形成的构造背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古利库金(银)矿床位于中生代大杨树火山断陷盆地北东缘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落马湖隆起的接壤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火山岩及其与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及其外围的环形断裂控制。热液成矿阶段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玉髓-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古利库矿床进行的系统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为136~367℃,从成矿早期至晚期分别为270~367,255~304,179~318,136~279℃。盐度w(NaCleqv)为1.4%~8.0%,成矿深度为1.0 k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显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特征。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冰长石和叶片状方解石-石英,结合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的最大硬度原理和最小亲电性原理,基于复杂化合物体系的硬度和亲电性计算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典型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岩体以及成矿热液的硬度和亲电性进行估算,进而探讨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专属性。结果表明:热液具有比岩浆更高的硬度和亲电性,可以从熔体中萃取金属元素,从而形成岩浆热液矿床;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长英质岩浆流体富含F,而F具有高硬度和亲电性,导致具有硬酸性质的W、Sn从熔体进入流体成矿;由于软碱S具有低硬度和亲电性,弧岩浆作用形成的富S基性岩浆有利于吸引低硬度的成矿元素,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板内伸展环境下岩浆底侵作用相关的碱性岩浆释放富Cl或CO2的流体,Cl的硬度较低而电负性高,热液主要吸引Fe、REE、Au等,从而形成IOCG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资源总量进行评价可以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在对该区进行野外调查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比例尺尺度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关键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构建了该类金(银)矿床的预测模型;认为该区NW向苏门答腊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新生代岛弧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该断裂系统和新生代岩浆岩共同控制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产出;已知金(银)矿床点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快速圈定研究区有利找矿地段的标志;并据此圈定成矿远景区5个,其中A级成矿远景区3处,B级成矿远景区2处;然后,利用通用密度模型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各远景区未知矿床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预测了苏门答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产在不同概率下的金(银)资源量。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凤太盆地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