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绿度指数在冬小麦苗情和产量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瑞芳  任鹤麒 《气象科技》2002,30(5):311-312
应用江苏省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NOAA/AVHRR资料和资料处理系统,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绿度指数与徐州市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苗情、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生物量和产量的预报方程,确定了徐州市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各类苗情的绿度指数指标,能较为准确地提供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苗情分类和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银枝  贾成刚 《气象》1999,25(2):56-57
通过整理分析1993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作套种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卫星遥感和大田观测资料,建立了G3绿度等级与农学参数的关系式,结合间作小麦监测点的苗情长势农学参数,给出不同发育期苗情监测G3绿度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仪器设备,在近地面层测定小麦光谱特征,取得遥感资料,建立光谱与小麦生育状况的关系,用于测定小麦苗情或产量,试图减少或代替常规的比较繁锁的苗情调查,能及时快速地向有关单位提供必要的农业信息,对其实现正确的宏观指导和生产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泽新 《山东气象》2002,22(3):36-37
简要阐述气象卫星监测作物苗情的原理 ,以德州市冬小麦产量预报为例 ,介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遥感分析服务系统(简称WRSASS)是利用C-dBASEⅢ和BASIC语言建立的一套农业气象业务化服务系统,具有数据库及其管理、求算苗情比例、计算平均绿度等级和用象元提取法估算小麦种植面积等功能,初步实现了省级冬小麦NOAA/AVHRR资料分析服务流程的自动化.具有客观、定量、高效等特点。对系统中的一些参数稍加变动,便可改为地(市)县级或县乡级遥感分析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8.
赵红  郭洪恩 《山东气象》1997,17(3):35-38
通过对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晚播丰产小麦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通过1991,1992年小麦不同发育地段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产量构成以及光能利用率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产量的关系;同时认为由于晚播丰产小麦播种量大,苗情偏旺,在田间的肥水管理上采取前控后促的手段,适当将拔节水推迟到拔节末期即春五叶期进行,可以争取到较多穗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小麦区域化苗情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将处理好的归一化相干被指数(NVI)图与地形图、土壤质地图、政我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小麦生育期积温图等背景图件叠加,进行比较客观的小麦遥感生态分层。并制成常年非麦象元分布底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面则网实地调查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不同监测层的遥感监测指标。最后,将剔除常年非麦象元后的NVI图与遥感生态区分层图进行集成,采用不同指标划分小麦苗情等级,从而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一) 产量的时空变化与光、水、热的关系我们收集了全省代表县1970—1981年历年的全县平均亩产量、有关地区农业科研单位的大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近两年的苗情观测资料,以及有关的专题试验资料,经过分析,获得了一些看法。首先分析一下产量的空间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各县大小麦常年平均亩产量和同期的大小麦播种一成熟全生育期内的常年正积温(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积温,下同),平均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7.3天, 春小麦平均缩短10.5天, 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大于冬小麦.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 冬小麦平均减产7%~8%, 雨养条件下比水分适宜时减产幅度略大.春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冬小麦, 水分适宜时平均减产17.7%, 雨养时平均减产31.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冬小麦连续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了冬小麦生育过程中栽培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度郑麦366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结合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同品种小麦业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最小显著差数等方法,对越冬前积温、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的生长状况与各发育阶段积温有很强的相关性,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也与越冬前各发育阶段积温及分蘖数...  相似文献   

17.
NOAA/AVHRR冬小麦苗情长势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定珊  毛留喜 《气象学报》1992,50(4):520-523
植物的外在表现总是具有独特的光谱属性。因此作物的“苗情长势”可以通过它们的光谱成分分析和植物指数(绿度)间接地得到证实。本文根据冬小麦反射光谱特性,利用一定条件下的NOAA/AVHRR通道1(CH_1,0.58—0.68μm)和通道2(CH_2,0.72—1.1μm)数据,合成具有压抑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居为民  高苹 《气象》2000,26(2):50-53
这10多年来江苏省代表站的小麦白粉病始病期、严重率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滑动相关普查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作用,发现对白粉病始病期和严重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影响作用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粉病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及年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麦田水分平衡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底墒水储藏量3个分量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不同气候年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前一年夏季降水量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有很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正常年零值线大体位于卢氏、嵩县、许昌、鄢陵、柘城至永城一线.在此线以北必须进行灌溉,其灌溉量愈向北愈大,从50-100 mm到 100-200 mm;零值线以南,不需要灌溉.丰水年零值线大约向北移动0.5~0.8个纬距,全省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减小,零值线以北灌溉量约为50-150 mm;歉水年零值线南移,与正常年相比,大约向南移动1.0~1.5个纬距,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增大,自零值线向北,灌溉量分别为50-100、100-200 和200 mm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北方冬麦区节水灌溉的关键时期,借助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获取本地化参数,为华北农业干旱预报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采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11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对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内光分布进行直接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和灌溉条件下,无论是高氮还是低氮、中氮,平均叶面倾角(MLA)都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高氮和低氮时,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中氮时,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TCDP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都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无论高氮还是中氮、低氮,冬小麦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的值都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冬小麦TCRP的值随着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中、低氮3种情况下,干旱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每个生育期均呈现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加,消光系数K也增大;高氮时,多数情况下,冬小麦冠层的消光系数K干旱的大于灌溉的;中氮、低氮时,多数情况下,冬小麦冠层的消光系数K干旱的小于灌溉的。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的影响:灌溉增加了冬小麦的平均叶面倾角(MLA);干旱和灌溉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的TCDP差异较小,TCDP与MLA变化趋势相似,也都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干旱和灌溉处理冬小麦TCRP,无论高氮还是中氮、低氮,都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7.5°、22.5°时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TCRP的影响较大,而在37.5°、52.5°、67.5°时对冬小麦TCRP的值影响很小;每个生育期消光系数K均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