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热带界线划在雷州半岛以南的争论不大。目前争论焦点是雷州半岛以北至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是热带还是亚热带抑或自成一带的问题(如称它为南亚热带、半热带、准热带等)。作者等认为这一带是由热带过渡到亚热带的热带边缘带,它应属于热带范围,不宜  相似文献   

2.
我国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灾情资料,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建立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了1949-2009 年我国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以0608 号超强台风“桑美”为例分析了该指数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9 年间,我国的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显著,但各阶段性的趋势比较明显;近20 年来,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沿海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下降,而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份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上升;潜在影响力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沿海、福建沿海以及浙江南部沿海等地;TCPI 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降水量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都通过了0.01 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合山地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种实例,试论如何合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以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一些原则问题。 一、我国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 我国热带亚热带广大山区,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两大部分,北连大陆,南临海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很明显。上述大区域气候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等气候因子,如发生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则呈现纬度地带性。但因受山区错综复杂的下垫面影响,使气候纬度地带性遭到破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对山地气候有显著影响的基本地形因子,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  相似文献   

4.
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一些土壤中汞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继华  章申 《地理研究》1983,2(1):85-92
本文报导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一些土壤中汞的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土壤中汞的含量水平,汞在土壤剖面中以及在景观地球化学系列各单元景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热带地貌》评介地貌具明显的气候地带性。热带、亚热带的地貌,与我国其他气候带的地貌景观显著不同。《热带地貌》就是基于热带、亚热带地貌的特殊性创办的我国第一份地貌专业期刊。《热带地貌》创刊于1980年,是新中国80年代“科学的春天”萌生的地学优秀期刊之...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亚热带包括台湾省北部、中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分以及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东起台湾省及其沿海岛屿,西至高黎贡山南端中缅边界,北依戴云山、南岭、西北依云贵高原,南接雷州半岛,大约位于北纬22—25°的地区。“ 带内山地丘陵广布,自东向西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九连山、云雾山、云  相似文献   

7.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吴绍洪  郑度 《地理学报》2000,55(6):689-697
从我国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划分,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界线的划分,着重生态地理区域之间界线的逐渐过渡特征。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热带北界中段划分的差异,指出他们在概念、资料和方法上的差异。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域中提出热带、年热带、真热带和热带波动带的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热带区域。在确定和建立热带北界划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探讨了本次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划分与前人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6,(10):48-48
以往,近中心风速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都被称为“台风”,这也是热带气旋家族最高的强度级别。自今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新标准根据我国热带气旋监测、预警和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增加了“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两个等级(详见表)。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位于广西凭祥市,与越南毗邻,成立于1979年,主要承担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生产经营示范等任务。中心经营面积近2万公顷,下设8个管理部门、4个实验场、3个工厂,还有贮木场、学校、医院等职能单位,现有职工1328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4人,中、初级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热带地区是我国热带森林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利用和保护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经验。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我传统的新发展的利用热带森林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经济,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秉维 《地理研究》1984,3(4):81-96
本文所拟论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发展海南岛农林牧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克服困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热带特征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受季风气候和海陆分布的影响,中国热带不如其他热带国家那样典型,热带界线也不够规则和明显,大致有如下特点:(1)热带地区分散,不连续;(2)东西跨度大,从台湾到滇南热带的跨度长达2500km,而面积只有80000km~2;(3)北部热带界线从形态上呈断续和凹凸状;(4)东段和西段自然条件差异大,东部为丘陵、台地、海岸带、岛屿、半岛、海洋,橡胶主要种在丘陵、台地上;西部为内陆、高山、深谷、坝子,橡胶作物主要种在山坡和坝子上。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将中国热带从东到西分为四个区:(1)台湾南部;(2)海南和雷州半岛;(3)滇南;(4)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庭颐 《地理学报》1996,51(3):224-229
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山多,高原广,垂直地带性的影响,给热量带的划分带来了困难,因为垂直气候都具有在该地区纬向气候带的基础上衍生而生的,因此,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也应以纬向地带性为主,基带气候为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河谷仍应归属于中亚热带,青藏高原破坏了纬向地带性规律,其东侧应有一条亚热带西界,这一界线应是北、中、南亚热带遇到青藏高原后的中断界线,而不是北、中、南亚热带与青藏高原寒气候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红树林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强  黄镇国 《热带地理》1996,16(2):97-106
本文概述了台湾现代红树林的分布及其与气候,海流,底质等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将台湾的红树林与邻区做了对比。中国东南部陆,海域沉积物中红树花粉的分布变化规律在一程度上反映了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5.
云南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开发及热作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钊  彭永岸 《热带地理》1994,14(3):210-217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区开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亚热带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丘宝剑 《地理研究》1984,3(1):66-76
我国的亚热带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气候带如何划分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区划的原则、等级、指标和界线等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就这些问题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划分亚热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竺可桢与我国自然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长江 《地理研究》1984,3(1):34-40
竺可桢同志做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56年兼任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我们就一直在他所领导的考察队中工作,倍受他的关怀与教益。他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与指导下,开拓了自然资源研究这一新兴的科学园地。值此纪念竺老诞生九十四周年和他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时候,更加缅怀他为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激励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的科学思想,为使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采的自然条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述彭 《地理研究》1984,3(1):26-29
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先驱,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1974年与世长辞。捧读竺老的遗著和传记,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是十分悲切、十分怀念的。解放前的十五年,竺老是抚育我们成长的大学校长;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又是领导我们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的科学院副院长。春风化雨,身教言传,对我来说,的确是毕生受用不尽的。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研究物候学可分为三个时期:(1)研究古今物候学,个人开始物候观测时期(1921—1931年);(2)领导组织中国物候观测时期(1931—1940年);(3)领导建立物候观测网,开展中国物候学研究,并完成北京24年物候观测记录时期(1950—1973年)。本文详述了他对物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沙漠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成长与发展是和竺可桢教授的指导与关怀分不开的,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十分怀念他。竺可桢教授在沙漠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贡献有四个方面: 一、明确指出了"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25年来沙漠研究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论断。沙漠科学要发展就必须要密切连系国家经济建设,要和沙漠治理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