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华北陆台高压麻粒岩-榴闪岩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冀蒙交界地区存在着隶属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构造演化历史阶段的3条地壳规模的高压麻粒岩-榴闪岩韧性剪切带。其特征的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或石榴石-斜长石-普通角门石,发育明显的减压结构。残留高压麻粒岩的平衡条件高者温度可达820-910℃,压力达互.2—1.5GPa,推断它们为不同地质时代地体(微地体)碰撞或拼合所形成。研究区不同时代、不同层群及变质杂岩系较高级的构造岩石单位(单元)均以高压麻粒岩-榴闪岩韧性带相接触,这在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进程中,几乎成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联。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觚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普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质变形程度秒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柴达木北缘达肯达坂群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如在绿梁山—锡铁山—都兰带原定的达肯达坂群中厘定出一条长350km的加里东期榴辉岩带,其地质意义已进行过广泛的讨论[1~3]。最近,在这个带的北部乌兰地区进行的1∶5万地质填图中,又有基性麻粒岩出露的报道;我们在1999年的野外工作中,在青海省德令哈市附近原定为古元古代(?)达肯达坂群的长英质片麻岩中发现有基性麻粒岩存在,从区域走向及岩石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们与乌兰地区发现的基性麻粒岩相似,可构成一条NWW—SEE走向的麻粒岩带,这一麻粒岩带的厘定及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和花岗岩的研究,提出胶东碉带在变质地层,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韧性剪切带和矿产等方面存在的证据,与世界典型绿岩带相比,胶东绿岩带具有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胶东绿岩带下部层位未发现完整科马提岩地层;(2)胶东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可达角闪岩相,少数达麻粒岩相;(3)胶东绿岩带分布面积不大,(4)胶东绿岩带形成时间在28.58-26亿a,(5)胶东绿岩带主要产出  相似文献   

5.
1 概述麻粒岩是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带的重要岩石组成。麻粒岩相带是地壳地质演化重大转变的一种标志。麻粒岩的研究对探索早期地球形成历史以及下地壳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麻粒岩”一词是变质岩名称;“麻粒岩相”指的是高级变质程度;而“麻粒岩区、麻粒岩相带、麻粒岩地体、高级区、麻粒岩—片麻岩区”等则是反映了大地构造特征的一些综合性术语。在阅读文献时,有时出于省略仅用麻粒岩一词表示,则要分辨是指岩石、变质相,还是大地构造单元,以免弄混。  相似文献   

6.
苏鲁变质带北部的岩石构造单元及结晶块体推覆构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苏鲁变质带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与大别山超高压带相似,但是要划出与大别山相对应的岩石构造单元是困难的。详细的区域地质、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已将超高压带的西界大致圈定在牟平断裂至米山断裂的范围内。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荣成超高压变质岩石分布区的南北两侧,出露有3 种不同成因的麻粒岩,即榴辉岩化的麻粒岩;由超高压变质岩经高压升温变质作用生成的麻粒岩;以及未经过榴辉岩相变质的麻粒岩。它们有规律地成带分布。这些麻粒岩带以及在荣成地区出露的未经过麻粒岩相叠加变质的超高压变质带,各自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变质历史,并且都以深大韧性剪切带为其边界。由此笔者将苏鲁变质带北部由南向北划分为海阳所变质地块(榴辉岩化扬子陆块基底变质单元)、荣成变质地块(超高压变质单元)、威海变质地块(麻粒岩相叠加变质的超高压构造岩片)、昆嵛山边界杂岩带。这些来源于地壳深层的结晶块体是超高压带形成和演化的产物,在后来的进一步碰撞挤压中,这些来源于深层而就位于中上地壳水平的结晶块体,有可能发生了与薄皮构造机制(thin-skin thrust)类似的构造过程。它们有如一系列的推覆体挤压叠置,使华北和华南陆块最后挤压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华北北部麻粒岩相带构造区划及其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江海  翟明国 《地质科学》1997,32(3):254-266
作者在编绘华北北部高级变质岩区的变质地质图(1:2000,000)的基础上,对麻粒岩相带构造区划提出了新方案,提出相带内部构造单元的边界与变质相界线并不协调崐的新认识。这一巨型麻粒岩相带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区,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崐变质特点及演化历史。北亚区为早元古代陆缘活动带的组成部分,由TTG质杂岩和少量表壳岩系组成,主要经历1期变质;南亚区为太古代克拉通的组成部分,与克拉通内主要构造单元具有密切联系,经历多期变质,由孔兹岩区、剪切构造带、TTG杂岩一表壳岩穹隆等单元组成。整个麻粒岩相带及其邻区记录了中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初华北克拉通北部小陆块形成、稳定,直至拼合形成较大的克拉通陆块,再发生陆内裂谷及陆缘构造活动,最终发生克拉通化的构造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1 麻粒岩研究概述麻粒岩及麻粒岩相带是前寒武纪地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高级变质岩带所出露的麻粒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管中以包体形式存在的麻粒岩,是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下部地壳的窗口。它在科学理论方面直接与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演化等重大问题有关,它对了解和认识地球早期历史及其演化、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都能起促进作用,因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地质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桐柏北部秦岭群麻粒岩中石榴石、辉石和黑云母的部分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根据岩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4种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确定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为790-850℃和0.8-1.0GPa,变质时的地热梯度为28-33℃/km,属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0.
晋北地区出露有不同层次的地壳,是研究构造相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构造分析为主线,结合当前地壳流变学研究进展,对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序列。提出了该区北部(大同-集宁)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中部(恒山)中深变质岩代表典型的中下地壳过渡带的特征(早前寒武纪一个重要的软...  相似文献   

11.
徐武家麻粒岩相糜棱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中部土贵乌拉南徐武家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中发育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其中发现有宽达5km 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剖面,成分相当于紫苏辉长岩、钠质花岗岩和泥质岩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出露齐全,保存完整。二辉斜长麻粒岩中紫苏辉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透辉石斑晶普遍发育强烈的塑性形变;细粒重结晶相矿物组合 Hy+Di+Pl+Kf+Hb+Bi+Scap+Q 显示糜棱岩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二辉石矿物对给出温度 T=710℃。该糜棱岩带与麻粒岩相变辉长岩和地壳熔融型石榴子石花岗岩密切共生,这一事实既确证了韧性剪切带在麻粒岩变质过程中发育,为研究该区麻粒岩相岩带构造演化找到了一个构造标志,同时,也为深入探讨下地壳的实际构造过程,包括麻粒岩相条件下剪切形变发生的饥理以及克拉通化提供了地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台西缘对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子地台西缘冕宁-会理地区在中新元古代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强烈,地质记录丰富,在中元古代时期,本区自北而南、自东而西由克拉通边缘盆地演变陆缘拗陷盆地(南部)和陆间裂谷盆地(西部);自新元古代以来,盆地构造演化分异更为明显,其北部会理天宝山地区形成岛弧(906Ma),而冕宁地区演变为弧后盆地,同时伴有广泛低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岛弧南部会理菜子园、西南部盐边荒田地区产生地块碰撞拼贴,形成混杂岩带(856Ma);西侧形成双成岩带(800.9-815Ma),沿该岩带产生高绿片岩相-麻粒岩相区域低压热流变质;随汇聚继续向陆块推进,产生新生火山弧(812Ma),并相继产生弧-陆碰撞,导致S型岩浆侵位(669-687Ma)。至此,本区陆块汇聚作用结束,至晚震旦世,重新拗陷转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曾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段变形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14.
冀北高压麻粒岩带岩石组合性质、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250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桑干杂岩;北部亚带由2000-180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推断本区高压麻粒岩带实际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超大陆汇聚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 -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 ,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 2 5 0 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 -桑干杂岩 ;北部亚带由 2 0 0 0~ 180 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推断本区高压麻粒岩带实际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超大陆汇聚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讨了麻粒岩的成因。认为山东省各麻粒岩带均是多期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其中2.7Ga、2.5G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均为中低压条件下的产物,发生时间与区内TTG的形成时间较为一致,P—T—t轨迹为逆时针型,反映当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地幔底辟引发的拉张环境;而1.9Ga、21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高压、中低压麻粒岩都有,反映其非均质变质环境的特点,P—T—t轨迹为顺时针型,指示其与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其中1.9Ga期与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而210Ma期则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产生的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省内基础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山东省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作了部分探讨,并建立了年代学格架。认为平度—栖霞麻粒岩带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三叠纪的榴辉岩相变质事件可能是胶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中生代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旋回性,每个旋回由绿岩带—基性—超基性侵入体—TTG花岗岩类—热变质事件组成,很好地符合TTG的玄武质岩浆底侵成因模式。自1.9Ga才有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暗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块之间的俯冲活动始于1.9Ga之前的古元古代。鲁西陆块与胶辽陆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块体,其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差异和后期抬升剥蚀程度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的板块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盛飞  钱祥麟 《地质学报》1996,70(4):298-308
太古宙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麻粒岩带是地壳早期地质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可能意味着地壳构造演化机制的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地质事实表明,太古宙晚期大陆地壳已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太古宙时期地幔存在强烈的热对流,具备发生板块运动的条件。太古宙麻粒岩带就是太古宙地壳发生刚性板块运动的直接产物。内蒙古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呈东西向连续出露于大青山地区达230余公里,由中晚太古代乌拉山群麻粒岩相组成,其  相似文献   

18.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同卡地区发现了高压麻粒岩,它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作用,即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退变质角闪岩相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的温压条件为600~750℃,11.0~13.0kb;退变质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为500~600℃,6.0kb左右,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退变质的P-T轨迹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内蒙古固阳 -武川地区的麻粒岩中 ,新近获得了 ( 2 648.5± 4 .6)Ma的单颗粒锆石U 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和 2 673Ma2 0 7Pb /2 0 6Pb表面年龄 ,这是内蒙古地区 (包括晋冀蒙交界地区 )迄今获得的最大的锆石U -Pb年龄值 ,为华北陆台北缘 (西段 )麻粒岩相带的地壳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结合地质体之间的野外地质关系 ,对所获得的年龄信息进行了合理的地质解释 ,认为它代表研究区最后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同时探讨了后期岩浆作用、变形变质作用对测年数据地质解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初航  王惠初  魏春景  刘欢  张阔 《地球学报》2012,33(6):977-987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 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 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 围岩原岩年龄约2500 Ma, 大约在2297 Ma基性岩侵入花岗片麻岩, 在大约2381 Ma后开始俯冲, 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 经历俯冲及长期地壳加厚过程, 于2001 Ma之后某个时间开始折返, 在此过程中1896 Ma还有另外一期基性岩墙侵入, 在1885 Ma经历了抬升过程与麻粒岩相退变质, 而在1850 Ma经历了华北大面积高角闪岩相事件, 甚至有部分熔融出现, 此事件抹杀了大部分古元古代变质演化过程。由此可见, 承德地区甚至整个华北北部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是不同地点的一两期不同事件, 而是一个复杂连续的演化过程, 以往的研究只揭示了一期或两期事件, 而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证据则记录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