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通化市(41°41'N,125°54'E)单站温度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ENSO发生前一年和当年冬季寒潮爆发频数的年际变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分布,结果发现。寒潮发生的频数与ENSO之间的联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EL-nino和LA—nina发生的前一年冬季通化市发生寒潮次数明显偏多,而70年代中期以后,无论是EL-nino还是LA—nina在发生前一年冬季通化市发生寒潮次数明显偏少;而EL-nino发生的当年,在70年代以后,寒潮次数明显偏多;在LA—nina发生的当年,寒潮发生的多少不明显。ENSO发生前一年冬季的大气环流与寒潮发生次数有关。在EL—nino和LA-nina发生前,寒潮多年和少年在北半球大多数地区大气环流距平呈现相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对1998年3月19-26日一次强冷空气造成的寒潮天气过程的中期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以东阻塞高压的形成,国强和崩溃的高空形势以及面气压场特征进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是典型的欧亚环流发展和东亚大槽建立的过程,表现为由纬向环流转变为经向环流的环流形势调整,且以冷空气积聚,冷却和大举南下的为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3.
塔城盆地寒潮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塔城盆地30个寒潮个例,对出现寒潮天气的实况资料进行客观统计,着重分析形成寒潮天气的50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高压的季节特征以及积雪深度和云天状况在形成寒潮天气中的作用,从而确立影响塔城盆地寒潮天气的有关指标。给出了寒潮预报的经验方程,并进行个例试报。  相似文献   

4.
5.
影响中国寒潮冷高压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张培忠  陈光明 《气象学报》1999,57(4):493-501
文中分析了影响中国的寒潮冷高压的活动情况,对冷高压活动的天气气候特征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冷高压次数有明显的年、月、季变化。冷高压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陆中部,有两个中心:主中心在50~55° N,95~100° E,次中心在鄂木斯克南方。强高压分布与上述高压中心位置一致;弱高压在中国东部和沿海以及欧洲地区。迅速增强的高压分布与强高压相似,迅速减弱的高压位于中国中部。高压移动路径以自西向东为主,北方有4 条路径补充,寒潮爆发时向东偏南和东南方各有一条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多伦县2001—2010年寒潮天气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寒潮变化特征,通过对寒潮统计两种不同方法从降温特征、大气环流特征及地表覆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按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次数明显多于按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的次数,尤其在初冬和冬末季节日最低气温变化比日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7.
1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活动区之一,夏季旱涝以及冬季的冷害,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冬夏季风的活动。东亚的季风有冬季风和夏季风之分。对于夏季风,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而对冬季风的研究起步较晚。同夏季风一样,冬季风在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尤其是对赤道低纬地区的环流的影响,热量、动量和能量的水平及垂直输送等方面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引起许多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做了许多工作。本文拟对近年有关东亚冬季风分析观测方面的研究试作简要的评述。2 东亚低纬大尺度平均…  相似文献   

8.
灾害性天气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灾害性天气已经成为阿克苏地区发展优质、高产、低成本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根据近10年的资料,着重分析寒潮、霜冻、低温、大风、沙尘、暴雨洪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纪玲玲  徐微  袭祝香  李旭 《吉林气象》2013,(3):21-23,46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50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吉林省50年寒潮天气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吉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气候特征,包括年代变化、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变化等特征,并对寒潮天气空间分布的地形成因做出分析,为充分认识寒潮天气过程气候变化规律,提高预报预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刘万杰 《贵州气象》2006,30(Z1):25-26
对河池市1955-2004年间出现的寒潮个例和寒潮预警信号个例从评定标准、时空分布、天气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异同点,并找出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寒潮、强冷空气的气候特征及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本文对影响广东的寒潮、强冷空气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多的年份一般出现在中等或强的El Nina期间。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少的年份容易出现在La Nina期间,而较难出现在El Nina期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9—2013年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大气和海洋再分析资料对黄海海气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FVCOMSWAVE浪流耦合模式对典型寒潮过程中风浪的影响效果进行模拟研究与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通量受海表大风、海气温差及海洋环流等因子影响,秋冬季节强烈,春夏季节相对较弱,在寒潮活跃的冷季该海域的海流处于弱流期,风浪对海面通量的作用明显增强。海温特征也显示冷季的不稳定性显著强于暖季,因此该海域冷季具有更强的海气热量通量。沿岸站点的比较显示,南部吕泗站面向更开阔的东海海域,其平均波高高出北部20%左右。这与沿海南部通量强于北部特征对应。数值模拟显示,在寒潮过程中,海气界面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输送比多年月平均状态显著增强,动量通量增大1~5倍,热量通量增大1~6倍。寒潮过程入海冷锋走向、强度、移动方向显著影响海面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大值区的分布。偏北路寒潮纬向型冷锋入海,其强度东部大于西部,造成通量大值区形成在黄海东北部,而偏西路寒潮经向型冷锋入海,其强度南部大于北部,造成通量大值区形成在黄海南部。同时偏北路径寒潮强度大于偏西路径,海气动量通量响应较偏西路径强约25%,热量通量强约50%。耦合风浪作用的模拟显示,海气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明显增大,对不同强度风浪,浪高增加1.5倍,动量通量最大值增大约2倍,热量通量增大10~160 W/m2;浪高减弱至0.5倍,动量通量最大值则减弱约40%,热量通量减小10~55 W/m2。冷锋及其驱动的风浪强烈影响区域海气通量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ECMWF1986~1998年历史实况资料,采用相似方法,找出寒潮天气预报指标,制作1~6天寒潮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5—2015年冬半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借助FMM算法对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类主要移动路径;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欧亚遥相关型(EU)活跃位相与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关系及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EU处于正位相活跃年时,寒潮活动增多,经向环流增强,冷空气干冷,第二类北路型寒潮频次和强寒潮事件相对增多;EU处于负位相活跃年时,纬向环流增强,冷空气湿润,第三类西北型寒潮频次相对增多,与第四类西路型寒潮的强寒潮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分析的2°×2°的12 h的物理量场资料,对2006年4月10—13日的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冷空气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横槽的维持加强使两股冷空气合并堆积并加强;高空锋生及锋区后部强烈的上升运动,使空气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的强度不断加强;横槽前后高空冷暖平流和涡度平流的合适配置使得横槽转竖,转竖的大槽引导强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1月18-22日影响博州地区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强降温是本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造成大风和强降温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气温异常偏暖,地面增压迅猛剧烈,阿拉山口风口的狭管效应对山口的大风也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ny areas of society are susceptible to the effects of extreme temperatures. Without an adequate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heat and cold waves, it is impossible to assess either their changes in the past or their possible consequences for the future.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recommended criteria for heat wave duration indexes based on two arbitrarily defined constants. The principal weakness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it does not yield comparable results f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is paper remedies the current lack of a meteorologically based definition of heat and cold waves and offers a preliminary test of its performance. Having previously shown that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 values follow norm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we derive statistical thresholds (e.g., below and above normal) from that distribution. These thresholds are thus climate specific and their change can be compared acros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ese criteria are then tested on the homogeneous time series of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 observed for the period 1961–2008 with respect to thre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heat waves for the period 1991–2008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climatological period 1961–1990.  相似文献   

19.
从环流背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数值预报应用等方面对四川盆地2003年3月上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水对降温的影响.从中得出强降温的发生不仅与冷空气的强度有关,而且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温的幅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在数值预报中低层为负变高的情况下,对冷空气入侵而带来的增压作用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2009年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影响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寒潮的强弱与极涡偏心于东亚的早晚和倒Ω流型有关.500 hPa横槽转竖造成的降温比横槽南压和小槽东移更强烈.导致2008年12月寒潮天气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出现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