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子星磁场的起源与演化问题一直没有满意解决。本文就近年的磁场观测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总结出中子星磁场演化的观测结论。  相似文献   

2.
用口径为10cm的全日面磁场望远镜,我们获得了光球的全日面视向磁场观测资料,与35cm磁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比对,发现日面上各活动区磁场的形态以及强度都吻合较好,说明全日面磁场望远镜得到的观测资料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怀柔太阳观测站的300余对球和色球的观测磁图,分析得出色球极性反转结构是存在于太阳大气中的真实物理现象的结论,根据对活动区两个层次上的磁场精细结构的分析,发现球磁场反转结构可能有4种不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星系磁场的观测方法,认为射电连续谱的多波段偏振观测可以很好地描绘出星系磁场的总体特和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5.
太阳磁场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了近几年国际上太阳磁场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耀斑与磁切和电流的关系,电流螺度和磁螺度,磁场拓扑性,三维磁场外推,色球磁场研究,日冕磁场研究,内网络磁元,磁流和振荡,极区磁场观测以及色球磁元观测等方面内容,同时也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站最近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YOHKOH高分辨率的太阳X射线数据,SOHO的多波段大尺度观测,TRACE的高分辨太阳过渡区资料,为研究太阳磁场从内部到距离几十太阳半径处的大范围演化提供了依据,高效的空间资料结合长期的地面资料,将是正派推动太阳磁场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怀柔太阳观测站的300余对光球(FeIλ5324.19A)和色球(H_βλ4861.34A)的观测磁图,分析得出色球极性反转结构是存在于太阳大气中的真实物理现象的结论.根据对活动区两个层次上的磁场精细结构的分析,发现色球磁场反转结构可能有4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太阳的观测磁图所涉及的磁场位形 ,以及磁场观测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口径为10cm的全日面磁场望远镜,我们获得了光球的全日面视向磁场观测资料。与35cm磁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比对,发现日面上各活动区磁场的形态以及强度都吻合较好,说明全日面磁场望远镜得到的观测资料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我们对太阳宁静区光球和色球磁场进行了观测。日面中心到边缘的观测表明,太阳宁静区中的小尺度磁结构在从光球到色球的扩展过程中变化不大。日面边缘的观测表明,小尺度磁结构的水平分量在光球和色球都不大。对极区和赤道边缘纵向磁场的比较发现,极区磁场与赤道边缘磁场有着不同的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太阳黑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年来太阳黑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内容涉及观测仪器和技术,黑子的精细结构、磁场、埃弗谢德效应、振荡和磁流体波动、致冷机制、形成与消亡和新发现的早期观测资料,并对今后工作方向提出了概括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分子云磁场与尘埃导致的偏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场对分子云及其中的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分子云磁场的探测方法主要是谱线塞曼效应、尘埃热辐射的偏振,以及谱线的线偏振观测.利用谱线的塞曼效应可以直接测量视线方向的磁场强度.尘埃热辐射偏振可以有效地示踪磁场方向在天球上的分布.分子云内部的磁场会受到不同物理过程的影响.高分辨率观测可以研究磁场扰动的细节,低分辨率观测可以得到分子云甚至银河系大尺度磁场的宏观信息.只有多波段的观测才能全面地认识分子云磁场与各种物理过程的联系.该文对分子云尘埃热辐射偏振的观测情况做了调研,总结了分子云大尺度磁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太阳剩余磁场是指形成于太阳主序星阶段之前,深藏在太阳辐射核内部的原始磁场。由于太阳内部高电导率和准静态等因素,其剩余磁场耗散相当缓慢,而得以保留至今。太阳剩余磁场的存在不仅能够解释太阳活动的很多不对称性现象,如南北不对称性、活动经度与活动穴、低纬度冕洞和Maunder极小期等,还能通过改变自激发发电机模型的边值条件而影响整个太阳表面磁场的分布与演化。从观测结果和理论模型两方面评述了太阳剩余磁场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并简单讨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日轨道器"(Solar Orbiter, SO)的在轨运行,太阳磁场观测进入了双视角遥测的时代.对利用太阳磁场的双视角观测改正矢量磁图中存在的横场(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分量) 180°不确定性进行了模拟,首先模拟了对解析解得到磁图的双视角观测,然后利用"日震学和磁学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一个老化黑子的磁图模拟了双视角观测.发现要改正一个磁图中横场方向的180°不确定性,在观测上只需要另外一个平行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即纵向磁场观测的协助.利用HMI的磁场观测模拟,估算显示30°的张角能够改正50 Gs磁场中的180°不确定性.更大的张角虽然更有利于更弱磁场的改正,但是考虑到投影效应的不利影响, 30°左右的张角应该是未来空间设备进行多视角观测太阳磁场的最佳张角.  相似文献   

14.
汪景Xiu 《天文学报》1993,34(4):436-438
本文建议了一个用于太阳活动区纵向电流计算的新方法,讨论了将该方法用于向量磁场观测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季海生  宋慕陶 《天文学报》2000,41(3):257-269
用时间缓变的非线性无力场模拟超级活动区(弧岛式大型δ黑子)的磁场位形。这个复杂磁场包含了向量磁场的主要观测特征:正负磁流极端不平衡性(正负磁流之比为1:6),U形磁反变线,局域磁场的二极子、四极子差异性。模拟结果厅用来解释一些观测结果:(1)大耀斑主要产生在U形中性线的磁性混杂区或四极子区(2)U形反变线的准双极性区几乎没有大耀斑很小。(3)活动区内部的大型旋转运动和磁沲运动会导致四极子场磁拓扑分  相似文献   

16.
汪景璓 《天文学进展》1994,12(2):115-125
假定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对太阳磁场的高分辨率观测,则从内禀磁场强度,尺度谱,面积填充因子,成穴分布趋势,双极分布特征和演化时标等多方面,为类太阳恒星磁场测量提供了一个基本标度,本文综述了与恒星磁场测量有关的,太阳磁场若干观测特征,与类太阳恒星测量结果对比表明,类太阳恒星磁场的内禀强度与太阳磁场接近,但面积填充因子大1-2个数量级,这可能真实地反映了恒星磁场的内禀强度成太阳磁场接近,但面积填充因子  相似文献   

17.
邻近旋涡星系中观测到的磁场被理论学家解释为发电机作用的结果.而我们发现,在邻近的星系中,磁场的强度与中性氢的柱密度紧密相关.星系盘中的磁场处于磁重平衡状态.这一结果与发电机放大机制相悖,从而支持星系磁场是原初起源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对OrionB云中的39个分子云浓核,从它们观测的源半径和分子线线宽,推求它们的数密度和磁场.得到平均磁场110μG,平均密度为8×104/cm3.这些计算值与观测结果一致.对于R>0.2pc的分子云浓核,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推求磁场和数密度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描述太阳活动区磁场非势特征的一个新的参数——矢量磁场的剪切角ΔΨ。我们定义ΔΨ是观测的矢量磁场与其相应的无电流磁场的夹角.Hagyard等定义的角剪切(an-gular shear)ΔΨ是我们所定义的剪切角在光球上的投影.在高度倾斜的磁场位形中,ΔΨ与Δφ没有大的差别.对于活动区AR6233,它们与耀斑活动的对应关系,ΔΨ比Δφ更清楚,而且对磁场的非势性能给出更加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个在观测中辨别光球横向磁场指向的一个判据。并证明了光球横向电流与横向磁场的指向无关,因而完全可以由向量磁象仪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