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分解曲线法解二度水平圆柱体及球体磁异常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二度水平圆柱体,球体主剖面上两个磁异常零值点坐标与它们之间距离间的关系,导出求取磁性体中心在地表的投影点即坐标原点位置的公式,将分解曲线法用于求这两种磁性体的中心埋深及半径,从而完善了规则磁性体磁异常反演中这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至善 《物探与化探》1981,5(4):226-233
在《几种规则磁性体的ΔT、ψ空间分布及曲线坐标解释法[1]》一文中,我们曾讨论了几种磁性体的总磁场ΔT及其倾角ψ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ΔT、ψ空间分布图可以当成一种曲线坐标。把实测的数据点到这种坐标上,如选择的曲线坐标适当,则得到的曲线将“再现”测线的形态。磁性体相当于坐标的中心。这样,便可进一步求得磁性体的大小、埋深及磁化方向等参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利用磁性体的导数异常矩的积分,计算三维磁性体的总磁矩及其中心位置的迭代方法。其优点之一是不受正常场选择的影响。此外,在计算过程中,只要给出磁矩中心坐标的初值,就能计算出磁性体的总磁矩及其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杨晓勇 《矿物岩石》2006,26(2):52-56
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示后期的一次热事件,可能对应于斑岩体与Cu-A u矿化有关的热液活动。这些年龄值比前人在该区及邻区获得的K-A r和R b-S r年龄更精确地代表沙溪含铜斑岩体的侵入时代。132.6M a左右的年龄代表着该区含铜(金)斑岩体的侵入时代,可以证实铜(金)斑岩型矿床是在稍后的大规模热液蚀变条件下所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应用位场转换方法,对M512—2地磁异常垂直分量的(?)a转换为水平分量(?)a的计算,并与实测(?)a对比。讨论了有关误差问题,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实测(?)a换算(?)a是可行的,能够代替野外实测的(?)a。一、问题的提出如果知道磁异常的水平分量(?)a,可以使一些需要(?)a的解释方法成为现实,从而提高磁法勘探的解释水平,取得更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磁性体的退磁效应,磁性体内的磁化强度J为■式中K是磁化率,T是磁化磁场,J_r是剩磁强度,N是退磁系数.对二次曲面包围的磁性体而言,N是常数,所以这类磁性体是均匀磁化体;对于任意形状的物体,N是坐标的函数,此时磁性体不再是均匀磁化.但N的变化范围在0~4π之间.当k<0.001CGSM时,用1代替1+4πk,误差约为1%,可近似地认为是均匀磁化. 对于任意形状的均匀磁化体,磁异常计算常采用表面积分法.前人的表面积分法采用坐标旋转,推出计算磁场的解析式.本文也采用这种方法,不过所用的是高斯数值积分公式,简化了推导  相似文献   

7.
新疆拜城古近系磁性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民  孟自芳 《沉积学报》2006,24(5):650-656
通过对研究区387个可靠退磁数据的分析,确定其原生剩磁的极性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古地磁测试资料,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拜城古近纪红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精确划分,确定了不同层段的地质时代,建立了克拉苏河剖面磁性地层柱。样品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样品的磁性较强,退磁曲线质量较高,且分离出两个稳定分量:低温分量和高温分量,由此进行主分量分析并利用菲舍尔统计法求得最终结果,在小波分析方法的帮助下,参照国际标准磁性地层年表和综合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克拉苏河磁性地层柱。确定出吉迪克组/苏维依组,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组以及库姆格列木组底界年代分别为27.7M a、38M a、60.5M a。其沉积速率在10130mm/m 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的是根据地质-磁测综合剖面图,利用磁场强度与磁性体埋深的关系,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来判断磁异常是否属于叠加异常的方法.该法是近似的,虽然简单,但对就矿找矿,扩大矿区储量,防止在勘探过程中丢矿漏矿,提高地质经济效益,或许会有帮助. 众所周知,地下磁性体在剖面上各点产生的磁场强度值与磁性体至各测点的距离立方呈反比.设剖面上各点的磁场强度为Z_1,Z_2……;各点到磁性体的距离相应地为r1,r2……,测点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首次阐述了"纯球坐标系内各项重力校正值的计算方案和计算过程"。该计算方案有如下优点:①以观测点P为中心,以球面距离am=am-1+Δa.bm-1(m=2,3,…,M)为半径将计算区划分为M个环带,再以Δλ0为由P点出发射线的角度间隔将所有环带等分为N(整数)份的计算区划分方案是最严密拼接,因而校正值的计算精度相当高。②在地形复杂和相对高差大的情况下,通过减小Δa、b和Δλ0数值,可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③可以直接采用带有经、纬度坐标的高程数据,进行大面积测区的各项重力校正值计算,而不受6°带和标准图幅限制。  相似文献   

10.
在强磁区(磁铁矿区、磁性岩体区)开展区调和普查勘探工作时,如何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地形测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根据学习和工作心得,试作如下探讨。 (一)理论基础及磁偏角的测定在强磁区,使地质罗盘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不仅有磁暴和强烈闪电产生的磁场和地磁场,更有磁性地质体(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区域性异常磁场。强烈闪电和磁暴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引言电阻率法野外测定结果可用视电阻率空间表示,即用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表示.工作时,在地面的一条测线上布置一系列测深点.测深点在线上的水平位置由x座标确定.将每个测深点测得不同极距(a)的观测值ρ(x,a)分别标在相应测深点下方"深度"为a处的点上.勾绘等值线即构制成所观测的视电阻率空间断面图,图中等值线的形态能反映实际空间的真电阻率分布情况,甚至可用来进行定量解释.本文只讨论二度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复变函数理论给出了只具备磁异常垂直分量资料的情况下对二维磁异常进行反演的一种方法.本方法既适用于水平线上的,也适用于起伏地形上的磁测资料解释. 在垂直二度磁性地质体走向的剖面上建立oxy复平面(图1),用z=x+jy表示观测点的复坐标,ζ=ξ+jη表示地质体截面区域S内任一点的复坐标.那么,在区域|z|>|ζ|内,借助二项式展开式可将复场强T(z)展成z的负幂级数.  相似文献   

13.
电子计算机已广泛用于物探异常的解释.用它对野外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增加对异常的解释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介绍利用航空磁测(或地面磁测)资料经化极处理后,极值点(这里所指为极大值点)位移距离和磁性体埋深h的比值关系,预先求出一系列系数,再用来计算磁性体埋深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球体、无限走向水平圆柱体和无限走向、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体,其他形体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验证 M183异常的过程中,为了更进一步地解决磁性体在走向和倾向方向上的延伸情况,试用了《用叠加求和的方法进行位场延拓和变换》,效果良好,现将情况介绍如下。M183异常是1964年902航空物探大队进行川南滇北地区航空磁测时发现的。异常形态规则,强度一般为100γ以  相似文献   

15.
塞拉利昂位于赤道附近,属于低纬度地区。在低纬度区,以水平磁化为主的条件下,磁性体所产生的ΔT磁异常以负异常为主,正异常伴生。通过对磁资料进行倒相180°、化赤、化极处理方法的对比,认为在不考虑剩磁、磁性体退磁作用的情况下,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倒相180°的处理方法能够展现该区的磁场特征,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对全区的磁异常进行解释。利用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处理,有效地排除了浅层干扰,突出深层异常特征,再结合最大坡度法、经验切线法、欧拉奇次方程法确定其磁性体的埋深和水平大致位置,最后,采用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拟合磁性体大致的形态,通过布设钻探施工,验证结果与推断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静磁实验室磁模拟系统,主要是为研究地质体磁性,设计新的测磁方法,研究新的推断解释方法和扩大磁法勘探应用范围而建立的一种实验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6×6×6立方米的空间中,用6米线圈组产生一任意方向的磁化场,以模拟我国任一地区的地球磁场来磁化模型体,并测量该模型体在全空间所产生的磁异常的三个分量.此磁化场可变范围为-65000~+135000%.相对线圈组中心点的磁场强度而言,磁场强度均匀变化1%的范围须有4×4×4立方米.正常场测量精度均方误差<±5γ,异常场相对百分误差小于2%.可用于航空、地面和井中的磁模拟实验.另外,还安装了互相正交的三个赫姆霍兹线圈,在中心可产生一任意方向的、强度为0~0.7奥斯特的磁化场使标本磁化,然后用测量仪器测量人控磁场磁化条件下的标本磁性,也可以提供一个无磁性的空间,供测量标本的剩余磁化强度及古地磁测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线性反演求磁源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磁异常与地下磁性物质的磁参数呈线性关系来求解地下磁性体的分布称线性反演,借助电子计算机作较大量的计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成果。1977年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陶榕生同志提出了基本设想并列出了简略方程。在国外,1967年M.H.P.Bott曾用此方法解释海磁异常,1976年Sven-Erik Hjelt讨论了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于重磁异常的线性参数解释,分析了不同形状的磁性体的迭代收敛条件。本文进一步分析方法实质,构制较实用的收敛判别曲线,并计算两个实例,以了解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经常使用库尔洛夫的化学表示式来表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者在编写研究生论文时,曾经使用了另一种新的表示式—离子组合式。离子组合式实质上是库尔洛夫表示式的简化。表示的方法是先标出 HCO′_3 CO_3″、SO_4″、Cl′、Ca(?)、Mg(?)、Na(?) K(?)等六个主要分析项目的毫克当量百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峰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磁性组构研究,同时与常规主应变分析方法所测结果比较,表明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椭球体与应变椭球体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磁性组构的特征为构造岩变形机制,以及断裂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准确、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趋磁细菌依靠其体内生物合成的磁小体颗粒沿地球磁场定向排列和游动,称为趋磁性。沿磁场的定向排列被认为可以使磁菌更有效地到达最佳生存环境,即趋磁性对磁菌的优势所在。目前对趋磁性优势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水环境或培养液环境下,而对于自然沉积物中趋磁性优势的理解还停留在假说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磁菌在沉积物中的行为方式与水环境中所观测到的现象差别很大,因此,对趋磁性优势的研究也需要在沉积物环境中进行。本文我们通过对比在地磁场、近零磁场和反转磁场条件下两种磁菌:球菌和杆菌(Candidatus Magnetobacterium bavaricum)的时空变化,揭示在沉积物中趋磁性对趋磁细菌的作用。结果显示趋磁性对两种磁菌存在不同的作用,M.bavaricum在近零磁场条件下数量明显下降而在地磁场下又重新恢复,说明趋磁性优势对M.bavaricum的积极作用,然而球菌在近零磁磁场条件下的数量和分布与地磁场条件下相似,可能说明球菌在利用趋化性和行为方式上与M.bavaricum有很大不同。M.bavaricum在反转磁场条件下数量减少,而球菌则接近消失,说明球菌受极向趋磁性的影响比M.bavaricum大。两种磁菌因受沉积物环境和自身趋化性的影响在趋磁性上表现不同,可能M.bavaricum存在不同的趋磁性特点。本文实验结果说明对趋磁性的理解需要立足于复杂的沉积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