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因子探讨,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双周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论述影响生命周期的内在、外在因素及作用机制,阐释了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深化了旅游地演进规律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普陀山已走过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演化与调整验证、支持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了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生长点的SGGT模式与空间演化——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麻学锋  孙根年 《地理研究》2013,32(10):1923-1936
界定了旅游产业生长点的概念,借鉴“路径依赖”理论重新诠释旅游地产业成长路径,提出具有普遍性SGGT模式,以张家界旅游产业生长点为例,具体分析了SGGT和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历史与现实是武陵源旅游生长点形成的基础,需求与培育是旅游生长点萌发的关键因素,创新与拓展是旅游生长点成长的保证,蜕变促进了旅游生长点成为旅游产业增长极;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和索溪峪三个旅游生长点,通过“路径创造”,实现了行政管辖权的统一,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地,成为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核心生长点;③在旅游产业“集聚力”和世界遗产地管控的驱动下,天门山成为张家界新的生长点;④武陵源和天门山两个生长点的形成,是张家界旅游产业集聚和“路径创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拓展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成长空间。本文有利于为旅游地政府和企业从旅游产业生长点视角理解旅游产业成长路径,更为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相互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联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兰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发展历程提出了兰州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水环境演变与旅游发展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华  陈田  杨竹莘 《地理学报》2002,57(5):619-624
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演变趋势,发现金鞭溪水质下降最为明显,而且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上游接待区锣鼓塔排出的污水中总磷超标,通过建立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春季临界床位数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建忠  孙根年 《地理研究》2012,31(11):2104-2414
旅游地的成长是一个由发现引入、加速成长、走向成熟到最终衰退的生命过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关于旅游地成长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必须采用动态的管理措施来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地系统提升。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1986~2010年乔家大院旅游人次、游客增长率以及指数模拟曲线等指标系统分析了大院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表明:乔家大院旅游地经历了4个阶段,即:探索阶段(1986年以前)、参与阶段(1987~1995年)、发展与巩固阶段(1996~2008年)、衰退阶段(2009年~至今).乔家大院已经进入“衰退期”,不仅要对资源整合营销,而且要改善旅游环境,营造良好运营氛围的战略;同时适应市场需求,深挖文化因子;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打造特色大院旅游产品和提升大院旅游地体验性,打造大院体验旅游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聂钠  董明辉 《热带地理》2005,25(3):273-277
通过对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寻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较好的运用途径,为张家界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对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考察、分析,划分和概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及其特征,认为影响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竞争因素、管理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处在发展阶段的张家界旅游开发策略:一要突出生态主题;二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三要加强市场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8.
游记对旅游地地方性的影响研究——以曲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2篇曲阜游记作为分析材料,梳理了游记再现的曲阜地方性要素以及游记对曲阜地方性塑造的作用。游记是游客地方感的文本再现过程,由此可以了解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地地方性要素。游记中再现偏少的地方要素是今后旅游地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的重点。游记中再现的具有负面感知的地方要素,可为旅游地管理提出改进的建议。知名游记是旅游地营销的重要手段,旅游地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游记在旅游地营销中的重要作用,用游记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相似文献   

9.
周永博  沙润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地理科学》2012,(11):1311-1320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开展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为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提供理论导向。研究根据近万个江苏省内样本数据,分析苏州园林旅游地意象扩散的空间格局,提出遗产旅游地意象圈层模式和引力模型,为当代信息技术与遗产旅游发展双重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休假制度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以武陵源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枝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07,26(6):1295-1303
休假制度是影响城镇居民出游时间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分别以1986~1988年、1996~1998年、2000~2002年和2004~2006年4个连续3年期限代表我国休假制度的不同时期,分析比较遗产地客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休假时间的集中化趋势增加了该时段的客流量,但对遗产地全年的客流季节性并无显著影响,"黄金周"效应开始外溢为"黄金月",这种客流变化特征对遗产地旅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徐敏  黄震方  曹芳东  张郴 《地理研究》2019,38(4):937-949
流动性表征了旅游地域系统要素间的内在关系,深刻影响着旅游地域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方向。借助新浪微博爬虫技术,探讨了城市旅游地的网络结构特征,测度了旅游地节点的对外联系强度,提炼了复杂网络结构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① 从旅游地的等级结构来看,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核心的全国性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凭借自身的旅游集聚和吸引功能,扩大了对周边城市的旅游影响,网络化的复杂程度逐步加深。② 从旅游地节点的层级结构来看,复杂化网络形态愈加明显,旅游地节点呈现明显的点状式分布态势,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旅游地域网络结构基本形成。③ 通过对比网络演化的过程表明,单中心发育模式由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主导,逐渐转向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多地域、多中心的发展模式,核心城市的主导地位更加突显。与此同时,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区域性双核心空间结构发育模式表现突出,形成了以多中心发育模式和区域性双核心结构模式共存的局面。以上研究无疑为新流动性范式下重新认知和揭示复杂旅游网络体系特征及其对节点、网络、结构、空间的互动关系的深刻解读,提供了一次有益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2.
毛端谦  张捷  包浩生 《地理研究》2005,24(6):992-999
针对传统旅游需求研究中对消费者与产品的属性和旅游流的时空特性的忽视,本文基于Lancaster的消费特性理论和旅游目的地映象理论,提出了旅游流的目的地选择的概念模式和分析模型,进一步拓展了Lancaster的消费特性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并以江西省国内入游旅游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冯楚瑶  翁时秀 《地理研究》2023,42(2):312-331
防范返贫风险、实现可持续减贫是“后扶贫时代”原贫困旅游地巩固脱贫成效的重点工作。本文以实践为导向,以旅游减贫经典理论为骨架,整合多学科返贫研究成果,构建旅游地返贫机制分析框架。该框架建立了旅游返贫类型体系,指明了返贫风险可能的发生途径与机制。框架指出:扶贫机制不完善将导致机会、增权、保障3个关键因素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些缺失将通过直接效应、间次效应或动态效应三种路径导致低资产返贫、低增长返贫、再结构返贫或暂时性返贫的产生。文章进而给出分析框架的实际应用步骤,以指导旅游减贫实践者检视返贫风险、判断可能的返贫类型结果、阻断返贫发生路径,为脱贫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及返贫风险防范提供了指引。尽管以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实践效率、降低实践成本为导向,但该框架也能在理论上指引未来的旅游地返贫研究面向现实需求,探索是否有更优的返贫分类方法、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返贫成因、是否有新的返贫路径等问题,有助于明确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锦河  张捷  王群 《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
从人地关系安全、旅游生态伦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提出广义与狭义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概念,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例,探讨旅游消费对旅游地区内与区际生态安全影响的特性。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总值为163514.024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5190274hm2,居民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0.994925 hm2,同2002年比较,旅游生态足迹总值增加115.10%,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增加72.44%,居民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增加3.47%。(2)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约占旅游生态足迹总值的42.35%,其中旅游业的CO2排放量高达309455.66t,占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99.84%,加强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十分紧要。(3)2004年九寨沟的生态安全系数处于1.093158~1.159388之间,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对自身生态安全的影响小于对区际(全球)的生态安全影响。(4)未来游客量的增加、旅行市场半径的拓展、受旅游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而引起的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居民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强态势,是影响九寨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兆峰  徐赛 《地理科学》2018,38(7):1148-1155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对张家界2005~2015年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公路、铁路及民航等不同交通方式探讨张家界对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生产要素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Tobit回归模型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旅游资源吸引力以及铁路客运量和航运客运量在0.01的水平上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因素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大。交通条件的优化对提升旅游交通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且铁路、航运对张家界旅游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公路对其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交通方式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景区内外部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与景区交通无缝对接以及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高张家界的旅游效率,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为张家界实现旅游效率最优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增强经济体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并提高冲击后的复苏成效。因此,论文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剖析了江苏省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多年投入产出表以明晰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与经济韧性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① 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而言,江苏省经济韧性在经济危机冲击中呈现出“高—低—中”的状态;② 核心行业及其关联占据了产业网络结构中的主要位置,通过刺激现有核心行业能够实现经济体的高韧性;③ 发掘并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效提升经济系统的综合韧性,其内涵在于以更强的增长中和、弥补衰落;④ 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可以理解为经济体在面对冲击时,通过放弃网络边缘行业以集中发展要素维系其核心行业架构的正常运转,传统核心行业的受损状态与新型行业成长速度共同决定了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