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大学与湖北省石油协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与湖北省石油协会地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成油体系与油藏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 0 0 2年 1 0月 1 6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隆重召开 ,时值中国地质大学建校 5 0周年和中国地质大学与湖北省石油协会联合主办的“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5周年庆典。来自全国 2 5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 90人出席了会议 ,收到论文或论文摘要 1 0 3篇 ,会议交流论文 48篇。这次研讨会系统总结了 5年来成油体系和油藏动力学研究进展及油藏系统和油藏动力学问题 ,尤其是油气成藏与油藏研究相结…  相似文献   

2.
1996年12月10—11日,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南京召开了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研讨会。来自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地质局、地矿部石油物探研究所、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第六物探大队、南京大学、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南方新区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下扬子地区海相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十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关注的大问题,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实现古生代海相油气重大突破,首次证明"中国古生界海相含丰富的石油".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前景如何?其一认为是油气勘探重点战略接替领域,其二认为前景不大,只是天然气勘探的辅助领域之一。本文从近10年来古生界油气勘探重大进展、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多时代成油组合、广泛的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巨大,将是中国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4.
1996年5月27—30日,在贵州安顺市召开了“南方地区第七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石油学会、贵州省石油学会联合召开。这次研讨会主要集中交流了三个专题:南方中、新生代盆地;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电磁法在南方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内容涉及:(1)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2)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藏描述;(3)MT 方法;(4)盆地结构和沉  相似文献   

5.
1  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2月 2 0~ 2 2日 ,印度泰米尔纳德 (Tamilnadu) ;2  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与渗岩水中的地球化学过程国际会议 ,3月 4~ 7日 ,德国不来梅 (Bre men) ;3  第六届油气勘探、生产及技术处理国际会议及展览会 ,3月 2 0~ 2 3日 ,泰国帕塔亚 (Pattaya) ;4  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3月 2 3~ 2 7日 ,科威特 (Kuwait) ;5  地下水国际学术研讨会———建立非均匀介质中测量和模拟之间的联系 ,3月 2 4~ 2 9日 ,美国加州伯克利(Berkley) ;6…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报道应"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的邀请,本人于1995年3月21日赴台北参加了"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此会议的大陆学术代表团共计89人,中国地质大学共有9名学者参加。会议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按照...  相似文献   

7.
非稳态成藏理论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油气从生成到散失全过程作为时间域内一个连续而统一的系统,并将其分为前油藏、油藏及后油藏等三个阶段,定义了非稳态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框架。非稳态油气藏是指油气处于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单元,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多个或大幅度倾斜的油气水界面,或者出现油气水关系侧向倒置等特殊现象。对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后油藏阶段油气的富集类型,拓宽了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将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应用于哈得逊地区和塔中4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实践,后油藏的概念得到了勘探的证实,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为塔里木盆地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17日,适逢中国地质大学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期间,"21世纪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发起,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与会代表就地球科学发展重要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新区油气勘探及评价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 0 0 2年“2 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中外科学家对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及勘探方向的讨论以及美国地质调查所对未来世界油气资源的评价论述 ,作者认为应对新区的构造—沉积—油气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 ,并将勘探战略划分为 4个阶段 (图 1)。图 1 油气勘探及评价的 4个阶段Fig 1 Fourphases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evaluation(1)盆地分析 :根据地球动力学环境将原型盆地划分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 ,并分析各类盆地层序格架 ,作为盆地演化和油气系统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0.
Melut盆地为非洲内陆一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其北部具有下白垩统生油、古近系聚集成藏的远源成藏特征,明确盆地远源油藏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是提高远源油藏勘探成功率、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的关键。基于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藏解剖,开展了Melut盆地北部远源油藏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内Yabus组远源断层-岩性复合油藏及源外Yabus组远源断块油藏两大潜力勘探领域。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古近系Yabus组发育源内和源外2种类型的远源油藏,二者具有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与成藏模式。源内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取决于3个地质条件的耦合,即"两强一弱"的3期裂陷作用为古近纪Yabus组-Adar组远源储盖组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富油凹陷的发育为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油源基础;多期裂陷作用为Yabus组远源圈闭的油气充注提供了垂向通道条件。源内远源油藏主要通过油源断裂的垂向充注成藏,油源断裂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油源断裂的识别及控圈断层的侧向封堵性评价是源内远源断块圈闭评价的重点。源外远源油藏主要通过富油凹陷的侧向运移充注成藏,由富砂地层与断块、古隆起形成的输导脊控制源外远源圈闭的成藏,输导脊的识别与圈闭充注油气程度研究是源外远源圈闭评价的重点。研究成果指导了Melut盆地远源油藏的勘探部署与深化勘探,对其他含油气盆地成熟探区远源油藏的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推动勘探实践的进步,重大理论的突破,必将引起石油工业的飞跃。现代石油地质学是建立在纯有机成因之上,面对油气资源有可能"枯竭"的今天,已显得无能为力,而勘探实践也已提出了许多有机说无法解释的问题。无机成油说很早已有学者提出。它与有机成油学说不仅思维方式不同,而且对形成油气的时、空,油气源认识不同。无机成油说将引起油气勘探方法、思维方式的改进。树立油气生成多元论观点,将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4月19日至24日在河南开封召开了“南方地区第八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近30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类论文共36篇。会议主要围绕南方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其它物探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讨论。其中,有关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技术方法研究和前景分析的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地质调查中重大科技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 7月 5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主办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及 80多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做好地质科技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加强科技与调查的紧密结合 ,提高科技工作的针对性 ,挖掘和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在地质调查领域的科技资源优势 ,按全球性、区域性、专题性研讨国内外地质调查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建议书 ,争取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攻关项目 ,为我国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拓宽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的研究领域,了解与掌握国内外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方面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思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和《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于2000年10月31至11月3日在杭州共同举办了第二届“海相地层油气勘探与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海相油气地质》首届编委会会议于1996年4月23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编委会顾问、中科院院士李德生教授,编委会顾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李国玉教授,负责石油期刊管理的陈宝厚副处长,以及来自地质系统、石油系统、高等院校的本刊部分编委参加了会议。《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小型油气藏》等兄弟刊物主编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办刊形势、办刊方针、海相油气地质方面的学术和勘探进展以  相似文献   

16.
<正> 综述·评论世纪之交的石油科学技术——刘炳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6)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和进一步勘探方向的探讨古生界是今后探索原生油气藏的另一个领域。——翟光明,何文渊等/石油学报,2002(1)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赵宗举,朱琰等/石油学报,2002(1)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及非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以往的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足以支撑油气勘探部署。从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入手,剖析了潜山、火山岩领域常规油及页岩油、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源储侧向对接型成藏、源外断层—不整合输导型成藏、源内或近源聚集型成藏及源储一体页岩油成藏等模式。采用以类比法为主导,以成因法、统计法为补充的综合评价方法,预测辽河坳陷常规石油资源量为40.96×10~8t,其中,碎屑岩领域资源量为27.39×10~8t,潜山领域资源量为11.42×10~8 t,火成岩领域资源量为2.15×10~8 t。采用小面元容积法,预测页岩油资源量为3.56×10~8t,致密油资源量为1.92×10~8 t。根据剩余石油资源分布和油藏形成条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带:兴隆台构造带、曙北—高升构造带、荣胜堡构造带和静安堡构造带是潜山油藏勘探有利区带;欢曙斜坡带、牛居—青龙台构造带、静西陡坡带和冷东—雷家构造带是碎屑岩油藏勘探主攻区带;小洼—月海构造带、大平房—葵花岛构造带、榆树台—盖州滩构造带是潜山和碎屑岩油藏兼探区带;黄于热—黄沙坨构造带是火山岩油藏勘探有利区带;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油页岩和大民屯凹陷西陡坡砂砾岩体分别是页岩油和致密油勘探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极大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下降,石油年产量连续3年(2016—2018年)下降,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因此,亟需对油气资源状况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价,夯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础,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取得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针对中石油矿权区及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080×10~8 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72.08×10~8 t,其中包括致密油125.80×10~8 t,油页岩油533.73×10~8t,油砂油12.55×10~8 t。陆上常规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2大重点领域;海域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在剩余石油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石油现实有利目标区带20个,致密油有利目标区带12个,油页岩油露天挖掘目标6个、原位改质目标4个,油砂油有利目标5个。  相似文献   

19.
钟清  孙鸿雁 《物探与化探》2000,24(6):425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 0 0 0年勘探地球物理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15~ 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 8个部门 53个单位的 10 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十几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 4 3篇 ,大会发言 39篇。中国地质调查局叶天竺局长到会就西部开发与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地质工作以及地勘队伍建设工作做了重要讲话 ;何继善院士、孙文珂教授、熊光楚教授、刘士毅教授以及庄道泽高工做了主题报告。大会分设矿产资源专题和水工环专题研讨。学术…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作用主要受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但是,勘探实践表明,在砂体背景之上分布的微构造对低渗透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丰富川油田西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油气成藏类型复杂多样。笔者以该区为例,在对该区主要含油层系微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鼻状隆起构造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丰富川油田西区在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多个自东向西倾没的鼻状隆起构造;本区侏罗纪古河道下切深度小,残余的长1厚层泥岩限制了油气向上运移,延安组石油富集程度明显弱于延长组。低幅度鼻状隆起微构造对长2和长4+5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长2油层组顶面构造高点清楚,微隆起构造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非常明显,长2油藏具上油下水特征,发育低水和边水,油水界面清楚,具有岩性-构造油藏的基本特征。而长4+5和长6油藏除了岩性油藏外,也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研究表明,微构造研究对低渗透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和老油区扩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