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D多尺度非线性地震速度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遗传算法和单纯形算法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高效、健全的2D混合地震走时反演方法.把速度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尺度,定义网格节点上的速度作为待反演参数,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参数化,正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反问题采用多尺度混合反演方法.首先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内反演,然后减小空间尺度,将大尺度的反演结果作为次一级尺度反问题的初始模型,再进行混合反演,如此类推逐次逼近全局最优解.一个低速度异常体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抗走时扰动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健全的.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并与前人的成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逐次逼近遗传算法反演大地电磁资料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算法是一种随机全局搜索算法,与常规的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最优化方法相比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大为减弱,但是存在着有效基因丢失和早熟收敛问题.采用多尺度逐次逼近反演思想而建立的多尺度逐次逼近遗传算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用该算法对大地电磁资料进行反演,理论曲线和实测资料的试算结果表明多尺度逐次逼近遗传算法能够自动反演地电参数.  相似文献   

3.
2D多尺度混合优化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方法广泛应用到地球物理反演,但是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将两类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将退火遗传算法(SAGA)和单纯形算法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高效、健全的2D非线性混合地震走时反演方法。首先,利用SAGA进行大范围的全局搜索,然后由单纯形方法进行快速局部搜索。为了降低层析成像的多解性,我们采用了多尺度逐次逼近的技巧。把速度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尺度,定义网格节点上的速度作为待反演参数,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参数化,正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反问题采用多尺度混合反演方法。一个低速度异常体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抗走时扰动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健全的。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rlet,Meyer,Marr,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数字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尔康-古浪宽角反射和折射剖面高精度观测段(200~400 km)的Pg、Sg资料的分析解释,给出了该区段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并利用震相识别误差分析、分辨率计算及不同初始模型筛选等方法,使走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对应于阿尼玛卿缝合带的275km~355 km桩号段内平均泊松比高达0.297,P波和S波速度呈横向高低速条带变化,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基本上均位于高泊松比和低速带内,并分别处在缝合带与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褶皱带的分界上.阿尼玛卿缝合带南侧的若尔盖盆地平均泊松比较低,约为0.257,北侧西秦岭褶皱带的平均泊松比为0.264.  相似文献   

5.
复杂介质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介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是一个很复杂的非线性反 演问题,常规的线性化反演方法无法得到好的解. 采用基于图形的弯曲射线追踪方法, 并将小波多尺度思想引入到井间层析成像,提出了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很好 地解决了非线性成像的难题,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适合于复杂介质成像,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川北甘南地区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穿越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 Sg初至折射波资料,采用有限差分成像、射线追踪反演、时间项反演和走时曲线分析等方法,对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的上地壳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基底变化较大. 由南向北,基底在若尔盖盆地呈稳定的上隆状态,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内强烈下陷,在缝合带北侧一定范围内隆升之后,向北呈下陷趋势. 阿尼玛卿缝合带相对两侧整体表现为南倾的低速带结构,且内部速度存在非均匀性. 库赛湖——玛沁断裂、武都——迭部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均表现为不同规模的低速带. 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位置处基底界面埋深有明显变化,是区隔阿尼玛卿缝合带南北两侧的主要断裂. 武都——迭部断裂发生在基底界面深度变化带上,它与舟曲——两当断裂可能具有同一深部构造背景. 阿尼玛卿缝合带所呈现的强烈下陷的基底低速结构和非均匀性体现了上地壳受挤压的破碎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波分析函数多尺度逼近方法,将剪切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阻尼和刚度用尺度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将时变参数的辨识问题转化为由已知的正交尺度函数和系统的输入输出来估计线性组合中的时不变系数问题,用最小二乘法对剪切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有效的辨识。此方法无需事先假定系统参数的时变规律,在有噪声情况下可以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减小识别方程的不适定性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四川红原至甘肃武威一线布设了2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 在一年的观测时间里共接收到81次远震记录, 利用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 获得了沿测线的接收函数剖面、 每个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复杂, 整个地壳的平均S波速度偏低. 在四川阿坝弧形断裂——秦岭地轴北缘断裂之间, 地壳中10~40 km的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低速层, 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从闭合、 斜向碰撞到俯冲板块折返或逆冲岩片抬升等复杂地质过程所形成的构造特征. 沿剖面莫霍面深度约为50 km, 南边略深北边略浅.   相似文献   

9.
在井间地震初至走时层析成像中,随着相邻地质体速度差的增大,使得射线分布不均匀,以及网格剖分不合适,导致层析成像结果不理想.物理和数值模型的井间走时层析成像表明:当速度差超过300%时,层析结果畸变较大;在300%~150%之间时,层析结果较好;低于150%时,层析结果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间多尺度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即对同一模型采用多种网格剖分来同时进行层析成像,以获得研究区域的速度图像.数学和物理模型的井间多尺度走时层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兼顾了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和精度,极大地改善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质量.即使速度差超过30%,其多尺度的层析结果仍然较好.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逐次线性化衰减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时间域衰减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当前走时层析成像类似的衰减成像方法——逐次线性化衰减层析成像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射线理论的方法.文中推导了逐次线性化过程的一系列公式,给出了相应的迭代算法及实现技术,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作为走时层析成像的补充方法,实现多参数成像.工程勘察实践表明,走时与衰减联合成像方法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