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地震地下水化学监测工作自1968年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以来,陆续有几百个水点投入观测。十几年来获得不少宝贵的水文地球化学动态资料和某些强震前的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我们从全国范围内选用六十四个观测点,将1969年至1982年12月底以前的资料进行汇编,从1983年起将按年陆续汇编。资料内容包括多数点的水中溶解氡、水温、流量  相似文献   

2.
阎贤臣  张增 《地震》1989,(3):7-12
红寺湖泉是民乐盆地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一个水化观测点,观测结果表明:水氡、溶解气中He、H_2含量变化都同地震活动相对应,地震前有明显异常变化。该泉点映震能力是与它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区域构造背景、地壳深部构造条件及泉点的地球化学环境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水化灵敏点(穴位)判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1、引言目前,水氡及水中溶解气及其组分的观测,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的监测方法已在水化台站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的观测均以氡气和其他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部分为主,这显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国不少学者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地下水中逸出气(包括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开展水化观测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就已开始此项工作,于1968年正规建点进行系统观测。现就十二年来所取得的资料和成果,对该手段进行初步评价。一、观测点的布局:我们根据在重要构造部位上建立观测点和在重要监视区建立观测网的布点原则,在华北形成了以京津唐为中心的水化观测网,在南北地震带形成了水化观测井(泉)带,以测氡为主的观测点则遍布全国。这种布局使我们能够在震前取得震中、震中附近及外围数百公里水化组分变化的资料,在海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各种预报方法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全国水化基本台网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台站水化观测质量的全面检查、验收,提高了观测点的地震监测能力,为当前开展的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预报地震已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一批较好的震例。在水  相似文献   

6.
地质调查所为了获得对地震预报有用的资料,自1976年以来在伊豆半岛东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氡含量和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一直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在伊豆半岛东部进行的地下水位观测,由于要想尽量接近曾发生异常隆起的地带,所以测点相当固定。所用的一个观测点是上白岩观测井。为测定地下水位所用的仪器中包括数字水位计、水位记录仪、穿孔编码器,电子气压计发送器、气压记录器、换能器、模数转换器、换流器、雨量计和直流稳压电源。另一个观测点是姬汤观测井。这口井离1930年北伊豆地震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水化观测技术、测试仪器、观测点的环境条件及干扰因素、预报地震效能、水化异常机理等方面作较深入系统的清理研究,总结了16年来我国水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教训。 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水气体—化学组分出现明显变化,地壳运动和地壳应力应变引起的深层及浅层的地球化学信息,有可能通过地下水迅速传到地表。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信息的提取,扩大了用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探索地震信息的领域。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是由于水化组分变化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特别是现有观测系统方面存在的弱点和局限性,当前的观测预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文中对存在问题及今后攻关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四川地区不化学建台以来11个水氡点的水氡观测资料和5个水化观测点19个水化测项的观测资料,绘制了水化日测值,五日均值和月均值图。以月均值曲线图为基础,用形态法分析提取水化中短期趋势异常。以2个以上水化台项出现形态异常,作为预报未来1年内异常点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千米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水化前兆指标。以多水点水氡日测值资料为基础,用层次跟踪方法提取水化异常,提出多点水氡  相似文献   

9.
埋设在地下的日本气象厅体积应变仪,在1982年7月茨城县近海地震及8月中旬伊豆大岛近海地震时、捕获到了可看作前兆现象的变化。特别是在震级方面可与浦河近海地震相比的茨城县近海7级地震发生前数小时,曾在两个观测点上出现了观测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显著变化。1982年10月5日在名古屋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报告了这一结果。有关人员对这些能作为预测东海地震的有希望的数据加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10.
1982年6月到12月初在宁夏海原地区进行了偶极法连续观测试验。试验共布置了2条测线5个观测点,供电电流保持在70—100安培左右,观测精度约0.5%。人工电位差脉冲观测使用改装的小型仪器车每天流动定时测量一次,每次观测20组脉冲,观测精度在3%左右。观测结果表明:在8月14日海原北2.7级地震前(测区距震中17公里)各观测点地电阻率都明显出现异常,异常幅度8—20%不等。四极对称装置浅层探测异常幅度约1.5%。11月5日距震中区约110公里同心北3.3级地震前,赤道式装置的2个观测点有明显异常,异常幅度约7—9%。本文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可用郭增建同志提出的地震前兆优显层的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1.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地区分布的33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演化的异常特征,且在唐山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水氡异常在唐山地区形成集中,异常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墙子路、施庄村两测点是由地震地质大队所建的基岩观测点,现已积累十四年观测资料。1984年,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和河北省地震局共同提出,两测点于1982年年底以来存在异常,此后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确认异常存在。现对此异常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方法在四川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致君  闻学泽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118-125
介绍了快速测定活动断层带CO2气体的方法、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以及观测的情况.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2001年四川雅江5.0 级和6.0级地震和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前,部分观测点的断层气CO2均有很好的短期前兆异常显示.实践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更能观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的断层气CO2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0月30日—11月4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专业工作会议。这是继1985年6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工作会议后的第三次全国性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水化基本台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区域台网水化观测资料评比的第一名。各省(自治区、市)地震局(办)台站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全国水化基本台网验收领导小组成员及特邀的专家代表及国家地震局的领导和同志。会议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工作的发展历史 1966年3月邢台相继发生6.8和7.2级强震后,在已故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很快建立和发展起来,地震地下水(当时只有水位和水氡)也做为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之一投入现场观测,先后有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贵阳地球化学所等单位,分别在邢台震区内的宁晋、隆尧、四芝兰和京、津地区建立了水化和水位观测站或观测点。自1968年有正式观测资料以来至今已有18年的观测历史,18年来该项工作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初期建立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强震检验与经验积累阶段;完善观测系统和调整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16.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华北地区36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迁移的特征,异常先在外围地区出现,短临阶段才地震中区附近形成较强的异常区,异常形态有由复杂向简单演化的特征。震后水氡动态演化图像呈现离散态势,并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地震观测系统中,许多地形变观测台站和断层位移观测点,都积累了较多的观测资料。这些资料精度较高,连续性也比较好,在地震的预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观测值中有干扰因素和观测误差的影响,观测值曲线并不是光滑的。很多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这些年周变所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断层气CO2测定方法及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和观测情况。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9月11月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及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级地震和6.0级地震前,川北和冕宁测点的断层气CO2有很好的短期地震前兆异常显示,观测结果还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可能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能更好地检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断层气CO2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中,作者用变幅滑动平均、滑动残差、群体突跳率3种方法,对滇西地区水化观测台网建网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处理,并与邻近地区10多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台网内发生的地震之前,多数观测点及观测项目都有背景异常显示,异常持续时间长短及幅度大小与地震强度、震中距呈正相关。短期异常表现为群体突跳,当群体突跳率达峰值并发生转折后40-50天地震发生。该台网有较强的映震能力,各观测点的  相似文献   

20.
大震前的水氡突跳,是指震前某日测氡值明显高出相邻日期的观测值的异常现象。渤海地震、海城地震和松潘地震等大震前一些水氡观测点出现明显突跳,大都是每日一至两次取样进行观测的。这里简单介绍采用自记测氡仪在一些测点观测到的日变现象。图1是北京一喷气井(无线电研究所院内)的气氡观测值曲线,一天内有较大变化,但逐时值缓变无突跳。图2是福州水化站自流井(热水)水氡观测值曲线,傍晚至夜间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