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2.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3.
唐古拉巴音查乌马地区超基性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基性岩产于西金乌兰湖—玉树大断裂带的北侧,展布方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并与辉长辉绿岩、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碳酸盐岩共同组成“三位一体”,反映出这些成因类型不同的各种岩石,具有同位并存、混杂共处,类似“蛇绿岩套”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本区超基性岩体属于构造侵位的冷侵入体,其成岩时代以确定华力西晚期为宜。本文并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t. barbui-Dietyomitra turris组合;②Acanthoeircus die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5.
海南儋州-屯昌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海南岛中部儋州-屯昌地区前人划归石炭系地层中采获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新厘定出一套二叠系地层。其下部为一套滨浅相碎屑岩,局部夹碳酸盐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上部为一套深水沉积岩系夹硅质岩,局部夹变质基性火山岩。与海南岛西部、西南部一带出露的二叠世地层比较,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相、生物富集程度和属种组分及所处沉积构造背景均存在显著差异。该套地层的确定,对研究海南岛二叠纪地层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以及研究古特提东延及构造演化等问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f. barbui -Dictyomitra turris 组合 ; ②Acanthocircus dic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 ;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 ;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7.
巴音布鲁克地区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该套岩石组合区域上与中泥盆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乔洛特达坂幅PMⅣ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Ⅵ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ⅩⅩⅩⅣ地质剖面、托斯都幅PMⅥ地质剖面研究分析,初步确定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地层层序,建议将其厘定为中泥盆统阿克塔什组。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区域综合柱状图对比等,将该岩组时代定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8.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统五道梁群的建立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金 《西北地质》1991,12(3):1-6
本文依据在可可西里地区的西金乌兰湖、库赛湖、错仁德加、苟鲁山克措、沱沱河及五道梁等地的一套碳酸盐岩地层中采获的介形类、腹足类化石,将其划归为中新统,并拟建“五道梁群”代表这套地层。该群属典型内陆湖泊相碳酸盐岩建造,并夹有含锌银的菱铁矿层。因此,深入研究五道梁群,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指导寻找锌银铁矿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日土县北部拉竹龙地区雅西尔沟一带的一套碳酸盐岩建造的地层,前人将其划归雅西尔群,由于化石依据不足,将其时代错定为泥盆纪。本次工作在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大量属于早三叠世的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从而为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万泉河群。  相似文献   

10.
新疆库车地区放射虫新资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新疆库车地区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17属37种,包括一新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5个放射虫组合带。该放射虫动物群的多数分子曾见于德国的Flandkenwald地区和美国Alaska和Ohio页岩中以及我国广酉。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对比,确定该套放射虫组合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进而阐述了这套放射虫硅质岩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冰沟蛇绿混杂岩是阿尔金山红柳沟蛇绿混杂岩带的东段部分,岩石组合包括蛇纹岩、方辉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蛇纹岩具高Mg,Mg/Fe值大于9,低Al、Ca、Na、K为特征,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来看,基性辉长岩和洋壳以及洋中脊玄武岩极为相似,而超基性岩与原始地幔较为接近。辉长岩获得锆石SHRIMP年龄为449.5±10.9Ma。蛇绿混杂岩的围岩为一套巨厚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以及部分碳酸盐岩构成,其中含有具有洋中脊特征的枕状构造玄武岩,以及放射虫硅质岩,放射虫时代为奥陶纪中晚期,与辉长岩的SHRIMP年龄一致。这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红柳沟一带存在早古生代洋盆的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 陕南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一套与碳酸盐岩-蒸发岩有关的非原生沉积的“角砾岩”,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盐溶作用有关,故常称之为“膏溶角砾岩”或“盐溶角砾岩”或“岩溶角砾岩”等。关于其地质特征及成因,我们通过对陕南下中三叠统中分布的“膏溶角砾岩”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膏溶角砾岩”的地质特征、成因及其找矿指示意义等各有不同,不能一概称之为“膏溶角砾岩”。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膏溶残余角砾状碳酸盐岩;坍塌角砾状碳酸盐岩及喀斯特角砾状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音沟蛇绿岩虽受强热构造作用肢解,但仍保存有较完整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状层辉长岩、基性熔岩(下部块状、上部枕状)和放射虫硅质岩的层序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放射虫等古生物资料表明,它代表一个中石炭世陆缘海盆迅速扩张形成的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片。其侵位发生在中石炭世未海盆的封闭期间。  相似文献   

14.
尼玛次仁  谢尧武 《地质通报》2005,24(12):1141-1149
在1 :25万那曲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根据岩石组合、化石鉴定结果及其中火山岩的特征,从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中分离出一套新地层,命名为嘎加组。嘎加纽是由硅质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一套浅水相沉积物。从硅质岩中采荻的放射虫有拉丁期的Tritoris sp.,Triassocampe sp.,Pseudostylosphaera sp.,Muelleritortis sp.,Annulotriassocampe sp.等。岩石组合、沉积序列和火山岩形成环境判别指示该套地层为岛弧型建造,初步判断该套地质体的形成与特提斯洋早期消减、消亡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月潜山带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的潜山地层,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主频分析,从岩性组合特征、层序结构、化石等方面综合研究,依据该套地层以白云质碳酸盐岩为主、藻类结构发育、变质石英砂岩成岩作用强、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等特征,明确潜山地层时代和探井相对关系,首次确定海月潜山带潜山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洪峪组至高于庄组。这一成果改变了以往将该套地层划为古生界奥陶系至石炭系的认识,为重建研究区潜山地层序列、明确该套潜山地层属有利勘探层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之北图北湖一带的一套浅变质劈理化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砾)长石岩屑杂砂岩夹硅质岩、安山岩、含砾基性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玄武岩等组合中发现中三叠世拉丁期放射虫动物群Sepsagon robustum Lahm,Triassocampe cf.coronata,T.cf.levigata,Pararuesticyrtium cf.trattoense,Hindeosphaera spinulosa。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对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5万班戈县恐弄拉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时,在马前乡恐弄拉西侧车尖西南一带前人划分的一套早白垩世桂牙岩组碳酸盐岩地层中采集了腕足类和腹足类化石,据采集的古生物化石时代确定此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中侏罗世沉积(晚巴柔期—卡洛期),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及生物化石时代对比,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桑卡拉佣组。这一地层的确定为冈底斯带地层区侏罗系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中生代盆地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辽河盆地曙光古潜山以碳酸盐岩和砂页岩为主的古潜山地层一直划归到中、新元古界.由于在该套地层的岩石薄片中发现交代残余的动物化石碎片,因此提出辽河盆地有古生界存在的新观点.通过牙形石、化石岩石学和岩性组合的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对这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层序,并对这套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辽河盆地存在古生代储层.同时通过古生界的厘定,认为古生代潜山并非单斜,而是由被断裂改造的褶皱组成的断块,这一结论为重新认识潜山的内幕构造特征及油气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另外,辽河盆地古生界的确定扩大了辽宁省古生代地层的分布范围,对修改和完善辽宁省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岩体地质特征 (一)概况玉石沟超基性岩体群1954年以来,历经十余年的断续勘探研究工作,基本梗概业已查清。该岩体群位于青海省黑河上游陶莱山主脊两侧。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北祁连深大断裂带北侧,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复背斜南翼陶莱山复向斜轴部断裂带上。岩体群围岩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及奥陶系,其次为石炭系、二迭系及第四系。前震旦系分布在岩体群的东南部,地层出露西宽东窄,由一套中深度变质的结晶片岩及碳酸盐岩组成,局部夹钙质板岩。奥陶系分布于岩体群的南北两侧,为一套海底喷发沉积的  相似文献   

20.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