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佛冈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分析,运用SPSS软件的分析功能,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DPS软件的矩阵计算功能,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无量纲化值,运用二次综合函数,确定目标的集约利用度。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提高佛冈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和意见。评价结果:经过探讨和评价,佛冈县各镇的集约利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水头镇、迳头镇、龙山镇、高岗镇和汤塘镇。其中,水头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但属于文中划分标准的第Ⅱ等级,归于较集约利用的范畴;汤塘镇、迳头镇、高岗镇和汤塘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度属于基本节约的范畴,属于文中划分标准的第Ⅲ等级。总体来说,佛冈县的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在评价佛冈县各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针对佛冈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倪斌 《现代测绘》2012,35(1):17-20
农村居民点形成和发展与区域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交通、河流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的影响比较明显。②农村居民点呈数量多、质量低、大散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居民点分布在不适宜人们居住的区域,有待调整。因此本研究能为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村、保留村及拆迁村);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潜力测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获取农村闲置土地信息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宾阳县2020年可释放总潜力面积为486.07 hm2,所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未考虑规划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集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规划影响的方法。首先参照城镇发展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将孟河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中心村、基层村、拆并村4种类型。在对农村居民点类型微调后,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方案,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意义及整体思路。在对政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测算了到2020年政和县农村居民点潜力与整治目标,提出了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模式以及促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目标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是为了有效划分用地整理潜力而进行的,通过确定分级方法,合理划分出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潜力级,有助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相关规划的编制。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因素,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评价分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5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域提出了相关整理模式和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渭河流域的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系及其与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对乡村规划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利用2000年TM图像判读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提取全国农村居民点信息,分析了中国农村规模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农村居民点密度呈现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西部较低。农村居民点规模区域差异明显。北方大于南方,平原地区大于丘陵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国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平均规模越小的地区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居民点较多。全国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指数与农村居民点密度相关程度较高,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的地区,孔隙度指数较小,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均匀,距离较低,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小的地区,孔隙度指数较大,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量数倍于城市居民点用地,大有整治挖潜的空间。从当前的现状看,城镇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两条途径;政府主导、市场为辅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筹资的主要模式。但是,本应该随着国家城市化加速而逐步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现却呈现出与城镇用地同步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逐步走低,城市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却增加2.3平方米。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村庄科学规划的引导、城市化配套政策滞后,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使用权流转不畅等。今后应结合各种投资能力,确定集约化的潜力,制定相应的集约化计划,加快村庄整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的微观状况,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据此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中心村、保留村及零星居民点(搬迁村)3类。引入城市地理学空间分割方法,利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中心村的综合影响力范围,确定各搬迁居民点的安置去向,以维持原有的社交范围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刘旭 《东北测绘》2012,(1):186-190
农村宅基地调查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相对于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分布范围广、地域分散、适用农村宅基地确权政策的特点,探索适合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技术和方法是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和信息管理方面论述了农村宅基地调查中的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宅基地调查工作和增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审核审批系统是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增减挂钩项目从材料申报到竣工验收涉及到的材料、审核意见等数据信息量巨大,为使审核审批过程中的工作更具有层次性与条理性,根据项目需求分析开发了本增减挂钩项目审批审核系统。本文主要对系统的开发环境、系统设计及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云南漾弓江流域城乡聚落形态信息提取与分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雪中  杨山  沈婕  赵锐 《遥感学报》2002,6(4):294-298
利用 1996年 2月和 1999年 11月的TM影像 ,通过对漾弓江流域的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分析 ,建立地物光谱模型 ,提取区域城乡聚落的时空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 ,根据分形几何理论计算漾弓江流域城乡聚落不同时段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 ,从其变化分析流域内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征。结果表明 ,欠发达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现象 ,并且城市与农村集镇的分形维数变化不一致 ,1996年丽江地震和 1998年大丽线的开通加速了丽江城和鹤庆城的发展 ,使其形态趋于复杂、不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泸县试点为例,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管理平台建设思路和建设应用进行论述.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泸县农村宅基地改革成果,制定了相关数据标准,建立了宅基地改革数据成果入库、日常审批、管理应用、数据更新维护和信息共享等一体化的宅基地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国土资源"一张图"有序的衔接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运用RS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方法,以辽东山区桓仁县典型的6个乡镇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选取乡村聚落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等5个景观指数,从乡村聚落用地、规模、形态、分离度4个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乡村聚落的景观格局具有用地比重偏少,聚落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小,聚落规模在0.743~1.292hm2之间,形态分布稀疏零散,分形指数小、斑块稳定,分离度大等特点.说明在这种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作用下,必然导致自然景观缺乏高度连接,聚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侵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湘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规模、空间形态、空间分布等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2004年和2009年2个时段不同海拔高度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在地形低缓处集聚;从2004年到2009年,北湖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168.7hm2;5年来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平均规模增长了5.57%;在空间形态上,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2009年比2004年分别增加了0.031、0.189,农村居民点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13.29%,呈现出集中、连片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陆地卫星MSS、TM或ETM+影像,"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提取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结合DEM数据对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及区位意义进行分析,将北京市重新分区.分3个时间段(1978年9月~1995年4月、1995年5月~2000年3月、2000年4月~2005年11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动态监测.引人多项指标对北京全市及各区、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与景观特征分析.选取14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对于农村的合理规划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麻城市2009年和2015年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指数和核密度测算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分析,运用传统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模型从全域和局部角度分析自然地貌、社会经济、生态限制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研究得出:麻城市2009—201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率达6.92%,斑块主要以分散式外延扩张为主,空间结构演变总体上呈现沿沪汉蓉快速铁路和武麻公路向四周扩散的连续分布特征。从全域上看,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与坡度、公路、建制镇、风景名胜区、河流呈空间负相关关系;从局部影响程度来看,最大正向影响因子为人均收入和高程,负向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和河流,其他影响因子随地理位置变化正负向影响均存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基于MapInfo的GIS技术在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提出了适用于物业管理的数据库设计和软硬件配置 ,并对系统的功能实现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