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西藏玉龙铜矿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文阐述了西藏玉龙铜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沉积初步富集期”和“西藏玉龙铜矿床次生氧化成矿作用模式”,这不仅对指导当前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在玉龙铜矿带进一步找矿共作劈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具有普遍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矿物组合的共生分异特征,是了解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的热力学Eh—pH相图可以有效的诠释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迁移、沉淀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以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为例,对滇东北热液型铅锌矿床的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空间分带特征进行热力学相图分析,选取373K、423K、473K、523K四个温度截面对金属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Eh—pH范围进行计算,相图显示成矿流体中矿物迁移、沉淀机制主要是由于成矿流体的Eh、p H值双重制约:Eh值的变化控制着硫化物沉淀的时间分带,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Eh值将会逐渐增大,主要矿物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开始析出;p H值控制硫化物的空间分带,随着p H值的增大,成矿元素从离子的形式转变为硫酸盐矿物进行迁移。研究表明,控制成矿流体中硫化物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除了温度、压力、金属离子浓度及流体的氧硫逸度之外,流体的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同样是控制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研究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藏东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矿物标型特征,稀土元素以及硫,铅稳定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其中一部分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与斑岩具有相同的母源,一部分来自围岩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6.
7.
8.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物质加入。但在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不同来源的物质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成矿溶液配合物体系Eh—pH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Eh-pH图是研究成矿溶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元素-水体系的Eh-pH图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和研究了成矿溶液中配合物体系的Eh-pH图的建立方式,为成矿溶液的理论模拟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西南"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地区西范坪铜矿床、玉龙铜矿床和北衙金矿床为例说明了该地区斑岩型铜或金矿床的次生分带特征,概述了青藏高原、滇川西部高原的隆升,以及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的影响;指出西范坪铜矿床、玉龙铜矿床和北衙金矿床等明显经历过表生成矿作用的典型斑岩型矿床均位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区的边部或边缘地带,新生代构造抬升对这些地段气候、地形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地表的化学风化作用;认为新生代强烈隆升可能是导致这些矿床发生强烈次生富集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滇中地区的中生代砂岩型铜矿具有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分带顺序,经典理论认为这种分带顺序主要是由Eh值控制的。对大姚铜矿床的矿物分带的研究证实此分带是成立的,然该矿S同位素推演成矿温度(323.8 K),计算发现在还原条件下(Eh0.314),这个分带主要受pH值控制,以辉铜矿作为主要矿石矿物的富集带是在碱性(pH6.23)环境中形成的。此理论分析与实际矿物分带中的胶结物组分分析相吻合,即碱性胶结物(碳酸盐胶结)处可出现富矿,此规律对大姚铜矿的找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铅的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及矿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ao Huaizhong 《地球科学》1989,(5)
本文根据矿体的产状和分布、矿石的特征及同位素分析等资料认为矿区出现的块状方铅矿是铅次生富集的产物。指出矿体的分布与岩溶有关,并分析了铅次生硫化物形成的作用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城门山铜矿床主要成矿元素的因子分析,认为与花岗岩成矿作用有关的矿体具有cu-Ag关联结构模式,与石英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矿体除有Cu-Ag关联结构,尚存在有Zn-Ag关联结构模式,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铜、银浓度场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AN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FOR THE ORIGIN OF YULO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EAST TIBET 相似文献
17.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金属迁移,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和大量文献资料,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为例,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化学热力计算,结合前人有关实验资料阐述了玉龙矿床铜、钼金属迁移、沉淀的机制。主要内容为铜、钼在凝聚相、熔体相和流体相之间的分配;在流体中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条件、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