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矿床实际特点,提出了现阶段该区含金石英脉找矿评价模式,并从控矿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找矿评价的指标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然铁产于含金石英脉中,其外壳为磁铁矿。多数自然铁外壳被闪锌矿包裹,个别闪锌矿又被包裹在自然铁外壳中.按表面形态自然铁可分为两种类型:园滑状;不规则的港湾状.锯齿状。据穆斯堡尔谱峰面积法,外壳磁铁矿Fe~(+++)/Fe~(++)比值为1.4~1.7.电镜成分面扫描表明,随外壳厚度增加,氧浓度增高而硫浓度降低。不规则状自然铁外壳磁铁矿可能由黄铁矿氧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和认识成矿元素在成矿成晕过程的演化与富集规律,该研究方法在查明化探异常源性质,化探异常评价与预测,多建造晕等方面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产出的主要类型是人所共知的,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们特别注意石英脉,一般的野外工作常常见到石英脉,但是,含金石英脉有什么特点?它与不含金石英脉有何不同? 从物理性状上看,含金石英脉常有铁染现象,外观上往往呈褐黄色或浅褐色。在脉的裂隙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褐色显得更深,有时呈褐红色。其次较常见的还有烟灰色,乳白色。含金石英脉往往多裂隙,有时在裂隙或节理上有细脉状或薄层状、浸染状的黄铁矿。有些含金石英脉,因风化石英呈多孔的不规则块状,有时被粘土质矿物包裹,不连续地出现在褐红色的粘土质风化、氧化带中。不含金石英脉大多数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石英较纯净,无黄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区内505和530等主要矿脉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咣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无矿、贫矿及矿体石英脉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表现为:①无矿石英起爆温度为210-330℃,热爆裂曲线无明显峰型;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大于20000cps,峰值强度大于500cps;②贫金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大于1.1;起爆温度为210-280℃,石英热爆裂曲线为明显单峰形态,主爆峰对应温度值为420-44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介于10000-20000cps之间,峰值强度介于150-300cps之间;③矿体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小于1.0;起爆温度100-160℃,热爆曲线为单峰型,主爆峰对应温度为140-18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值小于10000cps,峰值强度小于150cps。根据本区含金矿脉矿化分带模式及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及热发光参数系统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西凤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q_6含金石英脉进行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和异常建模评价工作。对该含金石英脉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表Au原生晕强度大于钻孔和坑道Au原生晕强度;q_6主矿脉地表原生晕Au2极度清晰,且达到矿体原生晕规模;q_6矿脉地表原生晕横向分带总体呈对称分布,并指示了矿体具有向北陡倾的趋势,横向分带序列显示出主成矿元素具异常高强度与较大线规模等特点。该主矿脉中元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对该矿区进一步的矿体追索与工程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等手段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晶体微形貌进行了研究。石英晶体{101^-1}、{011^-1}、{101^-0}单形晶面上不同特征的微形貌对了解石英晶体的生长机理、生长速率、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成矿溶液的过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提供成矿阶段划分及晶体生长时热力学条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信息分析是一种单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当前在地质领域里已应用此法进行成矿预测。本文所论述的是应用此法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以后文中简称标志)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找出主要控矿因素和选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找矿标志,从而达到定量评价各标志对指导找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位于河南省灵宝县和陕西省潼关县境。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的小秦岭复背斜中。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混合杂岩及侵入其中的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区内主要构造为老鸦岔脑背斜、五里村—安家瑶背斜、西阴—雷家坡向斜。断裂构造发育,控制了一系列脉岩。其中尤以展布在复背斜主轴附近,走向近东西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最发育,是控制含金石英脉的构造(图1)。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原生分带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矿床原生分带的研究对于矿田内的找矿和成矿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在对小秦岭地区9个典型金矿床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内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原生分带模式,探讨了原生分带的形成机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总结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共性,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地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是石英脉型,本区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截然不同的石英脉。本文作者阐述了含金石英脉的特征,尤其是含金石英脉标型特征;同时得出结论:本区含金石英脉,分布于奥陶纪中酸性岩浆岩带附近,走向为近东西向,且地表表现为呈浅灰—灰白色、透明度低、网格状破裂、裂隙中有大量黄色、褐色次生矿物的石英脉可作为本区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湘西金矿外围(东部)层间石英脉的主要载金矿物——石英进行了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研究,除了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包裹体评价之外,还着重进行了谱学评价,包括红外光谱(IR)、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热发光光谱(TL)、X射线粉晶衍射谱(XRPD)以及阴极发光光谱(CL)等近代测试新方法,其中运用阴极发光光谱对石英脉含金性进行评价尚属首次,并据总结出的石英脉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标志,预测了外围四个工作小区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中包裹体的热爆曲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自制的高性能爆裂仪能探测到小秦岭地区脉型金矿微小包裹体的热爆温度,探测到金矿成矿热流体的存在及其活动强度;根据包裹体热爆曲线特征判别岩石的含金性及区分富金矿石和贫金矿石,为金矿找矿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是个生产老矿区,为了扩大矿区远景,保证持续生产,近年来在本区及其外围投入了不少地质工作。现据历年地质工作资料加以归纳,就其地质特征及对今后找矿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东北台块吉林标准褶皱带,其南侧与华北台块辽东台背斜毗邻。石炭二迭纪时期  相似文献   

16.
金在金矿床中与多种元素伴生,多数原生金矿床所含的相关元素在种类上很近似,只是在含量上有很大差别。譬如:Au 与 Ag、Cu、Pb、Zn 的关系十分密切,S、As 和 Sb 在各类型、各时代原生金矿床中多见,Al、Ca、Mg、Fe、Mn、Na、K、B 等元素则都赋存于石英、碳酸盐、硫化物等含金脉石矿物中。研究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金的多元复杂关联系统的结构,以及研究岩矿石中造岩、造矿元素之间的联系,对认识金矿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金矿田含碲金石英脉的发现及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秦岭含碲金石英脉发现于矿田的南部——洛南驾鹿地区。脉体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次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斑铜矿。已发现的碲金矿物有自然金,自然碲、铜碲金矿、针碲金矿、针碲金银矿、六方碲银矿、碲铅矿、碲锑黝铜矿等。据三个样品原岩分析,Au 含量分别为9.8g/t、7.4g/t、9.1g/t。Ag 含量分别为8.6g/t、8.5g/t、6.4g/t。Te 含量分别为79g/t、51g/t、61g/t。本文对该含碲金石英脉的地质概况、主要碲金矿物的产出特征、物理光学性质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测试数据,供金矿普查勘探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蛤蟆石金矿石英脉期次、形成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流体盐度等方面阐述了石英脉的特征。同时结合电导率,石英包裹体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比值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含金石英脉与无矿石英脉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发育自由生长层,表明{210}面是F面,其生长机理受二维成核层生长所制约。除简单的五角十二面体外,其他形态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也发育有自由生长层。{210}面上的正条纹有些是由{100}面上生长层的边缘台阶在{210}面上叠堆形成,另一些正条纹则是{210}面上生长层边缘台阶堆叠的产物。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花样研究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由30~50nm大小的核团经自动定向附生作用形成,每个核团不是单晶体,而是由许多早先在溶液中形成的小微晶聚合而成。这些特征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在溶液过饱和度极高和温度梯度小的理想环境中形成,它的形成与杂质无关。PBC理论和唐纳-哈克定律能较好地解释自然界中黄铁矿晶体{100}面上普遍发育自由生长层、而{210}面上自由生长层极为罕见的原因。除日本释迦内矿区黑矿之上的浮岩凝灰岩中产生出负条纹黄铁矿晶体外,在石英脉型金矿床中也有负条纹黄铁矿晶体产出。  相似文献   

20.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小秦岭地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的后碰撞阶段,在由深部过程引发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沿伸展构造系统向上运移,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与围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