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震后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是我国各级政府在汶川地震后给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西安地区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设计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依据抗震鉴定的结论及现场实地勘察,综合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复杂程度、工期等因素,选用相应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工程建议,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廊坊三河镇某多层钢结构商住楼拟改为幼儿园,其使用功能发生改变,且抗震规范修订后该区域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均有所提高,为满足工程需要,对该商住楼进行检测鉴定评估,依据鉴定评估结果,在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性及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对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加固,加固效果良好,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抗震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发挥积极效用,需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的抗震施工方法,该方法介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的组成及其抗震施工布置要求、施工依据和施工工序,并阐述BIM技术在钢结构支吊架结构抗震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施工流程和施工原则。通过模拟工程实例分析证明,采用BIM技术进行抗震施工后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试件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均有明显提升,在地震发生初期承担了建筑结构的大部分地震内力,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中国西藏地区民房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民房破坏.本文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基础上,对灾区民房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民房的震害特点、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提出了西藏民居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民居抗震中的概念设计.根据相应的抗震措施和原则,在不增加太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7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造成大量村镇建筑物损坏和倒塌。对灾区村镇各类建筑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将村镇私人建房纳入审批管理程序,建立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培训与证件发放制度,进行村镇建筑抗震能力调研工作,政府给于适量补助,编制系列化的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重视概念设计等一系列防震减灾对策,为灾区重建和未来该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框架填充墙的施工过程进行调研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施工。为研究该类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抗震要求,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基于Ansys计算程序,分析了存在施工缺陷的框架填充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裂缝发展及破坏情况,并提出了加固措施;同时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加固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施工缺陷的框架填充墙结构不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加固后,框架填充墙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满足了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尚未制定海洋平台的抗震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RP2A-WSD规范的内容,并与我国相关规范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目前采用的海洋平台强度设计和变形设计水准过于保守.从海洋平台的结构特征出发,探讨了海洋平台的工程地震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海域地震活动特征、海洋平台的设计基准期和设防目标等因素,参照相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经验,提出我国海洋平台用于强度设计的正常使用极限地震重现期取200年、用于延性设计的变形极限地震重现期取1000年.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海底泥面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抗震标准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差别,认为本文提出的平台抗震设防水准是安全合理的,同时又兼顾到我国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与现行标准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我省位于历史强震活动带上,从长远角度看,大震复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为了避免和减少强烈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就必须同时搞好监测预报和建设工程的防震抗震工作,二者不可偏废.防震抗震就是震害预防工作.就是使每项新开的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都把抗震设防措施加进去,对已建的工程,进行事后加固处理.这样就可使我们的建筑物能够经受大震的考验,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有条件运用地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每个局部区域的工程项目提供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对场地稳定性做出评价.从而,为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