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耐干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幼贝及成体作为材料,在8~10℃和20~22℃干、湿环境下通过干露不同时间对所取样品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成体、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及幼贝在低温湿润的条件下干露时间长,而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的时间短,其耐干能力为成贝>眼点幼虫>D形幼虫>稚贝>幼贝。本实验为海湾扇贝幼虫的异地采苗、稚贝和幼贝的长途运输以及成贝低温干露保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盐度的耐受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壳高15~21mm的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稚贝作为实验材料,控制水温在16和24℃条件下进行对盐度的耐受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4℃时,稚贝存活的盐度范围为18.5~44.4,低盐度对稚贝的存活影响明显.稚贝可生长的盐度范围是21.2~41.0(日增长率r>4.0),适宜的生长盐度为24.0~32.0(日增长率r>8.0),其中26.0~28.0的盐度为最佳生长盐度.在16℃条件下,最初8h内,其生存盐度范围为17.4~46.4,但是48h后稚贝的存活盐度范围与24℃温度条件时无明显差别,显示出低温条件会使稚贝对极限盐度的反应速率减缓.当盐度处于接近极限范围时,盐度变化幅度过大易导致稚贝死亡.墨西哥湾扇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境盐度有关,稚贝预先在盐度为19.5和44.9中适应9d后,再过度到14.3和48.5中,48h后,存活率为78.3%和100%,而若是从盐度为32中直接移到3和48.5中,48h后存活率分别为0和27.3%.显然,通过中间驯化或适应过程,稚贝会提高耐盐能力.此结果表明,在高温多雨的南方海域,应避免在易受淡水中冲击的河口、海湾区域开展墨西哥湾扇贝养殖.  相似文献   

3.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海湾扇(Argopecten irradians)贝养殖群体为亲本分别构建了5个配对混交的海湾扇贝混交系,通过5对微卫星分子标记为手段对海湾扇贝卵子在同一个体和不同个体精子间的优先受精问题和不同生命阶段的海湾扇贝混交系杂合子比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受精后6 h的担轮幼虫期3个混交系中有2个混交系杂合子显著过剩。5个混交系的1d D形幼虫、20d稚贝、40d稚贝、3个月稚贝以及成贝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杂合子比例逐渐上升,以壳长计算的杂交优势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各个阶段的杂合子比例同杂交优势率的变化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海上中间培育阶段提高保苗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的人工育苗研究,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室内培育阶段已有一套较为完整可行的培育方法。但至今,对如何提高稚贝出池后海上中间培育阶段的保苗率,众家纷纭,尚无成熟经验,保苗率很低,以致影响栉孔扇贝的苗种生产。为了探索提高扇贝稚贝出池后在海上中间培育阶段的保苗率的措施,我们于1983年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海上中间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锌对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为材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锌对虾夷扇贝稚贝及幼贝和刺参幼虫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锌对虾夷扇贝稚贝的24hLC50 6.40mg/L,48hLC50为3.31mg/L,72hLC50为1.39mg/L,96hLC50为0.61mg/L;而对幼贝的24hLC50为3.32mg/L,48hLC50为2.64mg/L。72hLC50为1.76mg/L,96h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盐度与海湾扇贝稚贝迁移、生长及存活的关系。其适合生长的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6~28℃和19~34,最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2℃,31.2;适合存活的盐度范围为19~39,盐度低于11或高于43,稚贝死亡严重;适合存活的温度为10~28℃。本文同时对温、盐度与稚贝附着后的迁移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熊本牡蛎为材料,在高温季节,通过强化亲贝营养和26℃以上高温促熟培育,使熊本牡蛎亲贝快速成熟,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方法诱导产卵,并进行了不同盐度下受精卵孵化实验;通过合理控制幼虫密度、投喂新鲜无污染的单胞藻、及时分级筛选等系列技术措施,克服了熊本牡蛎育苗成功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栉孔扇贝壳、长牡蛎壳和栉江珧壳三种附着基的采苗试验,结果显示牡蛎壳是理想的附着基,可使稚贝的附着变态率达到60%以上,促进稚贝的生长和成活,提高稚贝产量,壳长2mm以上的稚贝单位水体出苗量超过10×10~4粒/m~3。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生态、高效的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诱导技术,采用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开展了附着和变态诱导的现场实验。实验围绕底栖硅藻在扇贝幼虫培育池内的数量变动、存活状态、在栉孔扇贝食谱组成中的贡献以及其对两种扇贝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开展。结果表明,底栖硅藻附着基能极显著提高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幼虫的附苗量和变态率(P<0.01)。在海湾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220.19%(P<0.01),变态率和壳长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栉孔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43.02%(P<0.01),变态率提高87.31%(P<0.01),底栖硅藻处理组壳长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附着基比对照组早3d检查到变态的稚贝。底栖硅藻附着基在进入幼虫培育池的黑暗环境后光合作用受限,对于扇贝幼虫的日常管理导致底栖硅藻脱落,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丰度最终能保持为56.0-183.9个/mm2。使用基于混合模型对栉孔扇贝稚贝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对稚贝的食物贡献较高,底栖硅藻的贡献较低,其0.95水平的置信区间的贡献率为0%-44%,表明底栖硅藻也是扇贝物来源之一。本研究为底栖硅藻生物膜在贝类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生态、高效的商业化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紫色无硫细菌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石崖水产养殖公司扇贝育苗场,用16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紫色无硫细菌Rhodopseudomonas sp.作为海湾扇贝苗期饵料添加剂的生产性试验.取得显着效果,成活率和变态率分别提高21.7%和12.8%,1个16m3水体育苗池增产稚贝6.61×107个.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Argopeclen irradians Lamarck)育苗保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中间暂养一般在海上进行,由于海区海况复杂,使保苗率偏低,一般在8~15%。 为了提高扇贝的保苗率,1987年作者在文登市小观乡养虾场,利用170亩(1亩=666.6m~2,下同)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了海湾扇贝稚贝的保苗试验。6月1日出池稚贝2.995×10~7只,到6月26日达到商品苗为  相似文献   

12.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孵化率及幼虫、稚贝和养成阶段的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幼虫和稚贝等早期发育阶段 ,3类壳色的不同家系在生长速率和存活率等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 ,但是在养成阶段 ,在高温的7、8月 ,白壳色家系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 2种壳色的家系。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呼吸与异常呼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对栉孔扇贝呼吸与异常呼吸研究的初步结果。栉孔扇贝成贝(平均壳高6.4cm)的呼吸表面为9.75cm~2/g湿肉,鳃纤毛在12ppm的呋喃西林海水溶液和50ppm的青霉素海水溶液中剧烈收缩。在密闭容器中,用温克勒法测出成贝软体的平均耗氧量为0.044ml/(g·h),幼贝(壳高1.9—4.2cm)软体的平均耗氧量为0.058ml/(g·h),面盘幼虫(壳长145.5μm)平均日耗氧量为0.0134μl/个,其窒息点为4.0ml/L。 成贝离水12h后死亡率为5.6%,体重减少16.2%;幼贝离水6h以内无死亡个体,贝苗(壳高1cm)离水4h后死亡率为15%;稚贝(壳高400—600μm)离水后1h的脱落率为33.3%。  相似文献   

15.
魏振禄  陈敏 《海洋通报》1996,15(1):61-66
以湛叉鞭金藻为主,盐藻为辅投喂虾夷扇贝的结果,使虾夷扇贝幼早浮期缩短了5-6d,日生长平均为10.6μm,最快时达到14.6μm,附着率达51.2%,育出壳高590μm稚贝,平均单位水位体育苗441万个/m^3,成倍提高了虾夷扇贝单位水体出苗量。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利用涌流装置和浓缩扁藻进行了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稚贝的中间培育实验。实验所采用的涌流流量为500 mL/min,扁藻密度分别为8 870个/mL±512个/mL和3 368个/mL±557个/mL,稚贝的培育密度分别为20 000,35 000,50 000粒/m2。结果表明,过高的扁藻密度不利于大獭蛤稚贝的摄食,并会造成稚贝的死亡。只有在适当的扁藻密度和涌流流量条件下,大獭蛤稚贝才能正常生长。不同的稚贝培育密度对稚贝的生长存在影响,密度越高,生长越慢;水温低于15℃时,稚贝摄食停止,生长缓慢;稚贝在游离状态下与铺沙条件下的生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大型藻酶解单细胞用于贝类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海藻工具酶将紫菜和裙带菜解离成单细胞作为饵料对海湾扇贝亲贝和幼体、魁蚶亲贝和皱纹盘鲍稚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湾扇贝亲贝全喂紫菜细胞其效果与喂全微藻的效果相近,亲贝都能成熟,排放精卵和正常胚胎发育。微藻与紫菜细胞混合投喂可加速性腺发育,性腺指数较高。全喂紫菜细胞能够满足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但变态率、生长率较全喂微藻和混合投喂的低。(2)紫菜细胞和微藻分别或混合投喂魁蚶亲贝,都能满足亲贝的性腺发育,进行正常受精、孵化和变为D形幼体。(3)用裙带菜细胞投喂稚鲍与人工配合饵料比较,能显著提高稚鲍的存活率。研究表明。由大型藻生产单细胞饵料,在海产动物育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墨西哥湾扇贝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毒甲藻,它所引发的赤潮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生,对海水养殖业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3]。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起一种媒介的作用,可将有毒藻产生的毒素累积在体内,沿食物链转移给高营养级生物和人,使之中毒[4]。已有研究表明有毒藻对贝类本身的生命活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但这些工作多数是围绕着贝类成体展开的,对幼体发育阶段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concentricus)的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和仔贝为对象,研究了塔…  相似文献   

19.
盐度对文蛤孵化及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内外学者就盐度对文蛤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过一些报道,但仅局限于浮游幼虫期,而对受精卵孵化和稚贝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分别以人工获得的文蛤受精卵、人工培育的浮游幼体和变态稚贝为试验材料,探索盐度对文蛤不同发育阶段生存、生长的影响规律,为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育成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亲贝取自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双台子河口中潮区砂岗,为3~4龄蛤。经阴干和流水刺激排放精卵,取适量受精卵为孵化期试验材料,其余受精卵在25℃水温下经人工孵化、选育后,在40m~3水泥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