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山市一口水井观测到多次同震水位振荡, 以及伴之的高精度测量到的深部层水温变化. 水温变化幅度与水位振荡幅度有关, 水位幅度变化数厘米到一米, 水温变化幅度为0.001℃~0.01℃,而且总是温度下降, 震后一到数小时内水温恢复正常. 我们进行了有限单元法模型计算, 认为井水垂直振荡时搅动井水引起的弥散效应, 是造成同震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后续的热传导作用可以解释水温的复原过程. 今后如果在不同深度同时进行高精度井水温度观测可以检验该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塔院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效应,注意到塔院井水温同震变化总是具有下降-上升-恢复的过程,不受地震方位和震源机制的影响;水温同震下降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三者之间有较好的关系;震后水温后效恢复上升幅值受水位动态影响. 最后,对塔院井水温同震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井孔中的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是导致水温先下降的主要原因:当井水受到地震波的作用时,对流加速,井内深部较热的水体上涌, 而浅部较冷的水体下沉,水温探头将先观测到温度下降现象; 震后水震波逐渐平息,探头附近井水温逐步恢复上升.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河北赤城井井下30 m、53 m、58 m处分别安装了3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水温微动态观测。通过对2004年12月以来全球发生的22次M_S≥8.0地震时赤城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数据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井下30 m处水温均无明显同震变化;而7次大震时53 m、58 m处水温有明显的同震变化,53 m处水温同震初始变化形态均为上升,58 m处均为下降。同时,对水温变化机理进行探讨发现,井下30 m处水温日变幅度偏大是记录不到地震的主要原因;水温同震初始变化是由井孔水体对流引起的,53 m处水温同震初始变化形态均为上升是由于该处位于负温度梯度带,井孔中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是导致58 m处水温同震初始下降的主要原因,赤城井水温同震初始变化的后效恢复过程为热传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福岛9.0级地震为例,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下降或不变),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热源的位置和分布、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大陆井水位与水温动态对汶川MS 8.0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MS8.5远震和汶川MS8.0近震在四川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以上升为主,同时水位上升与下降的井点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分区性;水位、水温同方向阶变的井点数比例高于两者反方向阶变井点数比例,当水位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时,水温以下降型为主;相对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井点数量增加,无变化井点数量减少;所有井水位和大多数井水温同震阶变的方向都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个别发生水温同震升降方向变化的井点是由于水的自流状态和水位同震阶变由振荡转为阶变的改变所引起;水位同震升降性质受控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而水温同震变化还与地震波引起的井孔中水的运动方式、水温探头放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其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降雨对汤坑群井水位动态影响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调查汤坑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6口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年、月、日动态及其与相应时段的雨特征的关系,提出了该区深井承压水的水动力系统与水动态类型的多样性、井区降雨对不同频带的井水位动态影响的差异性与对不同井的水位动态影响的复杂性及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影响是以水压力传导为主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17.
对张北6.2级和5.6级两次地震前安头屯井水位异常变化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为该井对捕捉地震异常信息,特别是首都圈地区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