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能源部科技司委托华中电管局主持召开的“黄龙滩水电厂水情测报和水库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鉴定会,于1988年12月1~2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王光杰 《地下水》2014,(2):144-145
柴河水库工程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实现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创造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计算分两部分,即实际年平均效益和期望年平均效益,从实际和预期2个角度,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和长系列调节法,计算了柴河水库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经过分析计算,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的实际发生值为2982万元,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的期望发生值为820万元。从“实际发生”和“预期”两个方面分别计算柴河水库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效益,可以更全面地衡量系统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3.
水库防洪优化设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鹰  宋德敦 《水科学进展》1994,5(3):167-173
针对水库防洪设计常用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法所存在的问题,应用概率论原理,建立了考虑水库泄流和下游区间洪水洪峰流量的各种可能遭遇情况,提出了水库防洪优化设计概率约束规划模型,并应用求解有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可变容差法进行模型求解.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求解技术可行且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4.
欧阳海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于1992年11月27~28日通过鉴定验收。本系统由北京市水利自动化研究所和欧阳海灌区水电管理局共同研制、建设,并于1992年5月中旬完成安装调试任务,经过汛期4个多  相似文献   

5.
6.
钟平安  孙莉 《水文》2008,28(3):26-29
在假定水库放水河道洪水演进误差和区间来水洪峰预报误差符合正态分布N(0,α)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库防洪实时补偿调度的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峰现时间误差对防洪补偿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峰现时间误差组合的防洪控制断面洪峰流量变化区间分析方法;通过算例,阐释了所提出方法对实时防洪决策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水库的防洪效用,减轻其下游可道的洪水压力,本文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开发了在AST系列微机上运行的淮南史灌河水系梅山、鲇鱼山两 座大型水库的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系统,并应用淮河流域“91.6”洪水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8.
宁迈进  顾庆福 《水文》1998,(3):39-43
根据双牌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要求,结合该水库的流域和工程特性,应用新安江模型、API模型及动态规划等,对该水库洪水预报及调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郝福华 《地下水》2009,31(3):72-73,76
漳泽水库下游河道范围内有长治市郊区、潞城、襄垣等县市以及长治钢铁厂、太焦铁路等重点企业和基础设施,河道行洪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文章从分析了不同阶段洪水情况以及相应的河道行洪能力,对河道防洪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防洪知识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鹰  金管生 《水科学进展》1996,7(4):326-330
防洪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决策性思维活动,它不仅需要大量数据型信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大量文档型信息的支持.在分析防洪决策全过程对各种文档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种有关文档资料,经过整理分类,确立了防洪知识库的信息组织体系,然后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它的联机帮助系统,通过创建帮助文件的方式建立了长江防洪知识库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便,可为防洪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文档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防洪补偿调节是水库防洪规划和实时调度的基本原理,构模方法及后效性是制约水库洪水优化补偿调节数学模型求解的关键问题。对于一个水库和一个防洪控制点所组成的基本防洪系统,基于水库调度阶段划分及出流上界分析引入水库出流上下界约束,将水库防洪库容最小目标转换为累计蓄水量最小的等价目标,建立了水库防洪补偿调节线性规划模型(RFCR-LP),实现了水库调度决策和下游河道水流演进的完全耦合,避免了常规多阶段决策优化方法的后效性。该模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求解等显著特点,而且实现了水库防洪规划与实时调度优化数学模型的统一,基本形成了覆盖水库全周期的多功能洪水优化补偿调节模型,为构建水库群防洪优化补偿调节模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实例验证了RFCR-LP的适用性、灵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河道型水库的防洪动库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庚唐 《水文》1994,(4):11-13
本文以珠江流域的大藤峡水库为例,提出如实表达河道型水库防洪库容的两个概念:防洪动库容和调洪库容。  相似文献   

13.
洋河水库防洪实时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东国 《水科学进展》1999,10(2):135-139
针对河北省洋河水库特点,建立了有模糊约束条件的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含变动罚函数的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给出了模糊防洪库容计算公式。由成果分析表明,所提模型与方法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杨埕水库围堤安全实时监测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水库坝体、坝基及围堤建筑物的长期准确监测和原始数据采集,及时掌握和评价水库大坝的动态工况,有力保障了水库的稳定、安全运行,为解决沧州东部地区饮水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软硬件平台及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①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②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③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库防洪实时调度决策模糊推理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本德  许海军 《水文》2003,23(6):8-11
水库防洪实时调度决策方法是研究水库调度问题的主要内容。针对传统方法研究不系统、不全面、不能综合利用面临时刻所有信息、不具有学习功能等缺点,提出了水库防洪实时调度决策模糊推理神经网络模型,它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大伙房水库75704次、85804次洪水调度作为计算实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的洪水资源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调节利用洪水资源,探讨以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为途径的洪水资源化方法,在分析水库调洪过程和洪水过程特性的基础上,拟定了基于3 h预报信息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并以安康水库为例,采用模拟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绘制了安康水库以洪水资源化为目标的防洪预报调度图,通过对其应用并与常规洪水调度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预报调度的调洪结果在消减洪峰和抬高调洪末水位两个目标上明显优于常规调度。  相似文献   

18.
徐建平  薛仓生 《水文》2012,(1):84-87
介绍了水库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分析了安徽省12座大型水库泄洪对下游城镇防洪安全的影响,以及城市防洪能力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途径。该研究对城市水利规划和城镇防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等蓄量法是中国水库防洪规划与实时调度中常用的调度方式,其3个参数(等蓄流量、起蓄流量和等蓄历时)一直采用试算方法推求。以等蓄流量为输入参数,引入蓄放水0~1状态变量,定义了逐时段水库蓄水量之和最小的线性目标函数,并设置蓄水状态连续性约束解决等蓄历时的推求,建立了水库防洪等蓄量优化调度的0~1整数线性规划模型(RFEV-ILP)。通过亭子口水库应用表明,该模型算法稳定,与理想补偿调度方式计算的防洪库容相差不足1%。该优化模型不仅可以推求防洪库容、起蓄流量及等蓄历时与等蓄流量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能较好地揭示防洪风险与等蓄流量之间的关系、防洪控制点距离水库的远近对等蓄流量可选范围及相应采取防洪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卫帅  陈进 《水科学进展》2005,16(1):114-120
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是当前几个难点和关键问题之一.根据系统可靠度理论,定义了防洪体系的失事序列,基于失事序列建立了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以算法形式给出了主要失事序列的通用识别方法,建立防洪体系的主要失事树.并根据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采用有效的限界措施改进了识别算法,提高了识别过程的计算效率.通过算例研究表明,由于自然风险转移和人为风险转移的作用,重要工程对防洪体系系统风险的贡献远比单独评估工程自身得到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