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南海重磁数据的重新处理,得到南海西北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图和化极磁异常图,并对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分析。根据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厚度在10~38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逐渐减薄,对应于地壳类型从陆壳、过渡壳到洋壳的分布特征。根据磁力资料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其埋深变化于11~27km之间,在陆区居里面是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另一个物性界面,而在海区则接近于莫霍面埋深。 相似文献
3.
4.
福建沿海地区地震与深部构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福建沿海地区区域活动构造、深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区域活动构造是深部构造的表部体现,而活动构造的活动方式与强度的体现形式之一就是产生地震,它们三者之间具有内在伴生的关系。了解一个区域的深部构造特点只有借助于地质及一些地球物理方法来综合确定。经分析,本区域地有生的真正原因具有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重磁场及其向上延拓计算资料,分析研究重磁场的空间变化特征。文中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着重探讨了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的关系,然后解释推断出上海及邻近地区的20条断裂带。 相似文献
6.
天山地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并增厚,它们与所在地区震源深度的分相相吻合。这种不稳定的地壳结构有长期受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而引发地震。 相似文献
7.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威德尔海是南极洲最大的边缘海。通过搜集威德尔海的重磁资料、历史文献以及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威德尔海的重磁场基本特征以及指示的构造意义。威德尔海最显著的重力特征是在威德尔海的中北部分布着以鲱骨式结构展布的一系列NW-SE向重力异常,其上可见一系列弧形、上凹的以E-W为主要方向的磁力异常。沿南极半岛陆架边缘的重力高一直可延伸到南侧海域,高值区与陆架平行,但是在磁异常上反映不明显。威德尔海原始海盆的形成约在150 Ma,并伴随南北向张裂,随后在140 Ma发生东西向扩张,到约120 Ma异常形成现代南极洲、非洲和南美洲板块的分布格局,鲱骨式结构异常脊也形成于该时期。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重磁场特征及藏东构造格局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编制的1∶100万西藏地区重磁图发现,在西藏东部雁石坪—昌都地区存在一组北西向构造,它与西藏中西部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呈相交而不是相接关系,这与地质上通常认为的西藏地区主体呈北西—东西—北西西向的平卧"S"型构造格局观点相异,从而对西藏地区东部的地质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文中清晰地展示了这组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构造的重磁场面貌,并推测认为这组北西向构造可能是从祁连山—东昆仑山北西向构造中沿东昆仑断裂分裂出来的,而先前认为的北西向构造与近东西向构造相接的观点反映的应是侏罗纪之后受印度地块向北推挤,上覆浅层构造特征,这个新发现对认识西藏地区地质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造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3,(1)
近几年来,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将东北地区丰富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获得了主要反映该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深部重、磁力场分布特征及地壳深部结构模型。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在重力资料探讨深部构造的基础上,应用工程爆破接收及海城大震后155个余震的资料对东北南部的深部地壳结构作了进一步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证实了深部构造背景与重力资料求解结果大体一致,而且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在河北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及成矿预测中,对重力场、磁场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规模较大的航磁正异常主要是出露或隐伏侵入岩基的反映;大面积分布的低缓正磁异常区则主要反映了太古宙变质岩系或基底隆起的边缘,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密集分布在此区域;负磁场区主要出现在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酸性火山—沉积岩系;强度高、梯度大、或有明显负值伴生的局部磁异常则可能是磁性铁矿的反映。从重力场特征看,磁性铁矿主要分布在布格重力异常的梯级带或异常扭曲处,以及正、负异常的交界处,这些地方多与地质构造强烈变形密切相关。只有对重磁场进行深入地质剖析,结合典型矿床上建立的识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3.
福建仙游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其周边地区历史地震活动较平静,属于弱震区。但自从该地区的金钟水库于2010年5月下闸蓄水后,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随之增强。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寻找隐伏断层,利用中国地震局提供的地震初至震相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仙游地区近10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更为精确的震源位置,并根据重定位结果模拟深部断裂,寻找隐伏断层。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更加集中,按照发震时间可分为4个活动区,主要沿沙县—南日岛的次级断裂石苍断裂两侧北西向线性分布。(2)重定位后仙游震群的震源深度主要为8~11 km。石苍断裂左侧地震条带震源深度为6~12 km;右侧地震条带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西北侧地震较为分散,东南侧地震分布较紧凑,震源深度同左侧一样为6~12 km,而下层地震较少,震源深度为14~23 km。(3)根据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利用奇异值分解法拟合得到三个深部断层面,其倾向均为南西向,走向为北西向,与石苍断裂和潼关断裂的倾向和走向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结果,推测石苍断裂并不是主发震断层,而是其两侧存在的深部断裂(高倾角隐... 相似文献
14.
帝汶海槽位于东南亚班达海与澳大利亚西北帝汶海之间的外班达岛弧,新近纪以来特别是晚中新世—晚上新世期间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的碰撞引发了帝汶岛的隆升和帝汶海槽的变形,影响了区域内的构造活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边缘正断层主要控制了台地、地垒和地堑构造,帝汶海槽北部在弧—陆碰撞引发的帝汶岛隆升与海槽沉降双重作用下形成一系列逆冲和褶皱,海槽底部NE-SW向逆冲断层为海槽变形前锋,控制了海槽形态。构造特征与天然地震特征表明,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之间的班达俯冲带位于帝汶岛与内班达岛弧之间的翁拜海峡,以平均约62°的高角度俯冲,俯冲深度超过600 km,深部震源与上部震源之间存在明显的地震带间断,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板块下方的俯冲已逐渐减缓趋于停止,但由弧—陆碰撞引发的帝汶海槽与帝汶岛变形仍在持续,内班达岛弧正在沿班达海发生变形。在俯冲作用相对平衡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板块下方的俯冲可能会转变为造山作用,未来内班达岛弧可能会隆升形成内、外班达岛弧双重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昌图锡力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西坡,成矿条件优越。前期研究发现,区内的银铅锌多金属矿产与中生代火山机构和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有关,由于覆盖较厚,勘查程度不高,只依靠地表地质工作难以确定火山机构分布和侵入岩体的空间位置,不利于区内实现深部找矿突破。通过对磁测数据进行构造分析,揭示其可能为火山机构的放射状构造特征,推测构造18条,通过开展1:20000重力测量,并对重力场进行剩余异常提取、功率谱分析等处理,发现1处可能为隐伏侵入岩体引起的局部低重力异常,经计算其场源近似深度约1002.5 m。研究结果指示了区内可能的隐伏火山机构分布和侵入岩体空间位置,为该地区下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和钻探验证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山西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及成矿环境的有利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重、磁场以北东、北北东向为特点,中太古界为主要磁源层。根据磁场特征.用统计方法可将前寒武纪构造分为若干隆起和断陷,它们对金矿成矿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另外,利用区域重力资料计算了山西省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莫霍面由东南向北西逐渐变深,莫霍面和岩石圈的结构控制了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展布,为选择金矿成矿有利地区提供了依据。并提出叠加型异常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地球和月球很可能是通过大撞击形成的。在行星地质学中,研究月球的地质-构造现象,对了解月球、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都有很大帮助。月球的构造分为深部构造与月表构造,寻找它们在分布或成因上的关系,可以为月球甚至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利用LROC的宽视角影像数据以及LOLA数据提取解译月表构造,结合深大断裂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月球的撞击盆地进行统计,最后以静海地区为例分析构造分布特征,发现月球的质量瘤盆地中具有环状分布的月岭,外侧具有近环状分布的深大断裂,自前酒海纪至酒海纪,具备上述特征的质量瘤盆地占总撞击盆地的比例突然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且静海地区西部具有该构造分布特征。推测该特征与撞击、月海沉降等有关,且在酒海纪与雨海纪期间月球有较多的月海玄武岩分布,由此判断静海西部存在质量瘤,发生过撞击与月海沉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由重磁资料计算上海地区居里面、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及地幔流应力场的方法和成果,并在对成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居里面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