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利用新乡所辖8个县站建站-199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成灾冰雹主要在5-8月(占整个降雹日数的74%),集中在5月下旬-7月中旬(占整个降雹日数的64%),降雹主要发生在14-21时(占93.4%),其中16-17时1个小时内为最多(占42.1%)。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降雹频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17个气象观测站1960 ̄1999年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全区冰雹的年、季、月、日分布特征,得到了全区历年来降雹的气候规律,以期能在中、长期预报本区降雹重(轻)趋势方面提供一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1999年河南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南侧,豫西、豫中的部分丘陵区和永城一带;各地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集中于春季,春季大风出现频率占全年的40%以上,秋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只占全年的22%以下;各地大风日数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更少,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4.
5.
新疆降雹云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查1998-2001年4-8月的资料,得到全疆438个降雹云团。2000年降雹云团出现最多,按尺度大小将降雹云团分为雷暴云、对流云、中尺度对流系统、冷云核、系统云系云区有云团边缘6类。强以流云团是冰雹云的主体。新疆降雹云团尺度小、形状不规则、云顶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1999年河南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南侧,豫西、豫中的部分丘陵区和永城一带;各地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雨季,集中于春季,春季大风出现频率占全年的40%以上,秋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只占全年的22%以下;各地大风日数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更少,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邸瑞琦,邓莉(内蒙古气候中心,010O51,呼和浩特)引言寒潮是冷空气爆发时造成的剧烈降温,或同时伴有大风、降雪等灾害性天气。寒潮是内蒙古地区冬半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农牧林业生产,并且对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甚...  相似文献   

8.
新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洪武  马禹  王旭  杨新林 《气象》2003,29(11):25-28
根据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新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分钟为单位给出冰雹的日变化和持续时间。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和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进一步普查39年冰雹天气资料,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一次强冰雹过程降雹单体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遵义CINRAD-CD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及其生成产品,结合灾情实况对2005年贵州中西部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这次过程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降雹特征,其中持续15min以上的弱回波区、长丁状回波、>50dBz的回波主体形成钩状回波、主体回波具有前侧或后侧V形槽口中1个以上特征就可以发布降大雹的预警。2个体扫以上连续出现深厚的中气旋特征,即可判定对流风暴是超级单体风暴,因此利用风暴相对速度图能快速分析风暴单体是否是超级单体;HI产品对冰雹的预警具有指示作用,但算法参数值的本地化还需要做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沂源县1959~1998年的降雹特征及主要天气系统,根据雹云移动路径。对人工增雨防雹炮位进行科学布设,制定了相应的防雹作业流程,作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气象》1996,(3):9-11
通过对1985-1994年5-9月全省大范围降雹过程的统计分析及天气学分型,找出黑龙江省降雹过程的气候统计规律,提出各种天气系统类型的降雹预报指标,为预报5-9月冰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阿克苏地区降雹特征及成雹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克苏地区30多年600多个冰雹日资料分析,得出地区冰雹的主要特点是:次数多、灾情重、范围广、离散性强、强度大、出现早、结束迟、全天降雹。并且分析了地区的特殊地形、下垫面以及地理位置和冷空气活动路径等有利冰雹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4~6月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86 ~1998 年4 ~6 月份山东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每年4 ~6 月平均有135 个雹日;降雹范围一般较小,多于10 县的大范围降雹机率很小,平均每年仅11天。冰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与地形有密切关系,鲁西北和鲁中山区是冰雹的多发区,而鲁西南和鲁南地区降雹极少,几乎十年一遇。降雹时段集中在下午至夜间。连续两天以上的降雹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丽江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结合Micaps 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 年6 月14 日下午出现在滇西北高原丽江市一区三县的区域性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区域性冰雹过程发生在青海附近“Ω”环流及前部有切变东移、丽江高层为西北气流控制、低层受辐合区影响、地面配合回流冷空气及丽江东部独特地形影响等环境条件下;冰雹云回波在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点状、线状排列,发展到强盛时出现钩状回波,在VCS(Vertical Cross Section)图上强回波核高度为6~10 km,并出现回波墙结构特征;冰雹云发展阶段在基本径向速度图上可见逆风区和中尺度辐合;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 在降雹前均有不同程度跃增,跃增达到阈值35 kg ·m-2后,地面降雹;高空偏北气流是丽江出现冰雹时垂直风廓线产品图(VAD Wind Profile ,VWP)中的主要特征,偏北气流越强,持续时间越长,受其影响出现区域性冰雹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冰雹气候分析李云川张杏敏(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050021)引言冰雹是河北省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一般发生于春末夏初及夏末初秋季节。冰雹虽然影响范围小、时间短,但强度很大,常伴有狂风暴雨,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更为严重,几乎年年都能造成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一维积云模式计算降雹最大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保民  盛裴轩  王雨曾 《气象》1997,23(10):3-7
采用一维积云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和冰雹的增长,根据当天07时的探空资料,用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给出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底高度,云中0℃层高度,云内、外温度分布,以及云内上升气流速度和含水量的分布;再由设定计算冰雹的增长,求出雹云中生成的最大冰雹尺度,考虑0℃层以下冰雹的融化,计算出降到地面上的最大冰雹尺度。与实际观测的最大降雹尺度比较,发现计算结果较好,由此得出结论,用此模式预报最在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降雹与不降雹冷涡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兴池  朱官忠 《气象》1997,23(4):31-35
该文通过对1996年6月13日山东大范围冷涡降雹过程与同年6月20日不降雹冷涡的对比分析指出:降雹与不降雹冷涡,除了冷涡北侧的高空形势有明显差异外,主要表现在低层的风场、温度场和层结稳定度有显著区别。当高空冷涡进入华北上空时,若北侧有高压脊向东北方向伸展,沿脊前有东北气流侵入冷涡后部。同时,低层在40°N附近有明显的东西向锋区配合锋生变形场逼近鲁西北一带的潜在不稳定区,该冷涡会造成山东大范围降雹。而当高空冷涡发展为较对称的深厚气旋时,处于冷涡南侧的山东地区则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1981—2017年北京地区1010个高精度冰雹灾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年代际变化看,1981—1990年平均降雹日数为10 d,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年平均降雹日数均有所减少(5.67 d和4.33 d),而从2011年起,年平均降雹日数急剧增加到21 d。1981—1995年年平均最大冰雹直径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开始总体较小。从年变化看,冰雹日数的年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即初夏峰型,4月起降雹日数逐渐增加并在6月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地区的降雹分布十分广泛,但高频次降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部延庆区,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降雹,此外降雹高值区还出现在城区的海淀区。2010年后,降雹范围明显增大,同时降雹分布也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20.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古冷涡后部强冷空气与前部暖湿气流交绥,地面强冷锋造成的对流天气;另一类是主冷锋后,蒙古冷涡后部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与增温、增湿的地面低涡或切变线系统而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造成的对流天气。同时该两类天气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对流层低层的能量锋,大气的斜压性和层结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激发了能量锋前蕴酿已久的湿有效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导致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尽管这两类冰雹的各项特征的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冰雹天气强弱也有差别,但都表现了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热力特点。与其它个例比较,可以综合提出蒙古冷涡影响下冰雹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