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梅 《地理教学》2013,(9):31-33
正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继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后,教材安排学习的第六个国家案例,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及拉丁美洲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体现了以下几条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旅游业”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初中地理教材“中国的旅游业”一节,包含了资源、环境、化、民族、风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3.
陈玲 《地理教学》2011,(23):24-2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34个省级行政区”,是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最后一课。这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不仅知识点太多,而且教材上所占的篇幅较少,教材呈现的方式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学习会觉得比较乏味。所以本课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4,(3):31-33,24
正在旧版教材中,地质灾害在"地形和地势"一节中作了简单介绍,气象灾害在"气候"一节的活动内容中出现,而新版教材把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合并在一起,用一节的内容专门研究。这是因为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危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已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要想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多渠道了解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为此,作为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讲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天气和气候”一节教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会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我先让学生听“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时闻短),兰州(甘肃省兰州市)多云转晴天.偏北风三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9℃(大气现象),后天……这则天气预报包含了。天气”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是明艳 《地理教学》2011,(19):19-20
一、了解学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要成功的进行探究活动,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到学生探究的动力,找到学生知识结构的生长点。以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本节教学内容新教材在呈现上有以下特点:正文内容非常少、呈现方式多、探究难度大,  相似文献   

7.
正一、基本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在以往的地理教材中,高新技术产业总是附加在工业中讲述。现在把它作为单独一节列出,足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项“朝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是其他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教材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两方面讲述,从深层的角度去指导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色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业概连”一节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精炼.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其次,率节无任何图象资料,对于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差的高一学生来讲.要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有一定难度。教学中,笔适当补充一定数量的景观图、投影片和录像资料.引用大量实例.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窦爱华 《地理教学》2010,(15):23-24
一、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一节静态分析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其重点应该放在两个学说上。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地理模型、图表、简易学具,并让学生亲自参加演示.效果要比教师反复在讲台上讲好得多。例如:九年义务教材三年制人教版第一册“地形的变化”一节中的断层和褶皱概念,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讲只靠教师的语言反复讲解是很难建立起空间概念的,我就采用指导学生自制断层和褶皱的模型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目的。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确定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人教版教材内容选用的案例是东北地区,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区域进行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如下图)。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然后教材从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用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者郭全其)【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国策。【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深化与延续,教材选取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土地资源入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现状、面临的形势,对我国土地资源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世文 《地理教学》2010,(12):13-14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以及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的特点、形成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教材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该节教材以陈述性内容为主,思维空间有限,教学中如果按课本顺序让学生一种类型一种类型地学习、建构,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好,学生没有激情。  相似文献   

15.
赵东宇 《地理教学》2005,(12):38-39
有人认为:地理是小学科,受中考没有列入考试科目的影响,学生不重视,特别是高一起始年级的学生更是不愿意学。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只怪学生,更多是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和谐的、有趣的情境。在“陆地自然环境一土壤”一节教学时,本人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布置预习的题目:本节内容的理想上课场所在哪里?学生几乎都想到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6.
当讲完教材的一段或一节,进行相应的及时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总结方法很多,其中“数字总结法”则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地理教学》2012,(4):47-4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新疆”是初中学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开头炮”,学生的收获如何、情感体验如何,不仅影响本节知识的掌握,无形之中还影响学生继续学习区域地理的情怀。故既要扣住抓住显著特点学习区域地理,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19.
王阳 《地理教学》2012,(22):9-1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活动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发展,思维创新。教材编写注重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达成目标,培养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栗宁 《地理教学》2008,(5):16-1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商品谷物农业”是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单元在前两节讲述人类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又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案例论证基本理论,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