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红 《地理教学》2007,(12):25-26
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电视已普及到家家户户,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而穿插在电视节目中的广告通过教师精心地观看和收集,并把它们应用于我们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地理课堂教学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进人21世纪,地理科学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逐步加快.地理科学的发展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何在一个地理知识和信息非常丰富的时代,快速、高效地吸收人类社会地理科学进步的成果,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话题,而重视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则是其中提得较多的应对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情境创设的素材源于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地理。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  相似文献   

9.
10.
区域地理内容结构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朱浩 《地理教学》1998,(2):24-25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剖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利用灵感。”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或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之为顿悟。灵感具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5.
董建勋 《地理教学》2012,(16):33-35
地理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在地理学中,一切地理要素,例如气温的高低、雨量的多少、人口的增减、区域的规模、城市的位置等,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在古代地理学中,已运用数学方法描写地理事件、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则是侧重对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则是通过数学定量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本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高中地理中的经济地理内容,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经济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当地纳入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地理教学中有关深度学习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排序及分析、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地理教学中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效评价、课堂教学策略与组织构架、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论证三个领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教师地理教学与学生地理学习之间桥梁的有效搭建、课堂学习的成效评价等是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现代化、信息化,这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进人中学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把地理教材内容通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多方位传授给学生。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地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所谓重点就是章、节中最主要的关键性的内容,是教材中的中心内容和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讲解、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其方法有四:①根据教材的主次——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必然是重点;②根据教材的从属关系——主体教材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