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对海洋倾废科学有效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东海作为我国海洋生产力最大的海区,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和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向海上倾倒废弃物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在实际海洋倾倒过程中存在着倾倒区选划利用不合理、违法违规倾倒和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东海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1999-2010年东海区海洋倾废活动现状进行全面客观梳理的基础上,就倾倒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东海区沿岸省市海洋发展的情况与对海洋倾倒的实际需求,为实现对海洋倾废合理有效的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它在藏着丰富的动力、化学、生物和矿产等资源,拥有最广阔的空间,又是人类至今认识尚浅、开发利用不多的一个十分主要领域.特别是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人们纷纷把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希望在那里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另外,行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个海洋世纪,开发海洋的时代,海洋经济将成为临海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在这种形势下,临海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制定、调整自己的产业政策和机构,使开发海洋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冲击着世界沿海各国,包括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海权论与和谐海洋大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当今和平的时代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能源等资源的竞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用和平的手段去获取国家海洋的控制权益.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兵不血刃而达到目的,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战略。论文结合马汉的海权论,海洋新世纪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构建当代我国和谐海洋大战略观及对海洋的控制权益。  相似文献   

4.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刘桓  刘桂春  彭飞  王泽宇  高源  高鹏 《地理科学》2016,36(11):1614-1621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 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何营造良好的海洋地缘环境和应对海洋地缘关系中的不断演变的冲突和争端,直接关系到一国在海洋地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面走向海洋并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海洋地缘关系相关理论,分别从黄海、东海、南海和日本海出发,侧重从时空层面探讨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地缘关系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空间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战略,为我国的海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正迎来第四次浪潮。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21世纪,“海洋革命”将开启人类“蓝色经济”时代。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主题是: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倡导通过创新型科学与技术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馆以“人海相依”为展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海洋和海岸开发与保护、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三个角度,介绍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成就和发展目标,传达中国人民关爱海洋、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的海洋事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7,(6):43-43
最新数据表明,随着海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0958亿元,同比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01%。全国涉海就业人员已达2960.3万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8.
中国周边海洋地缘关系发展态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何营造良好的海洋地缘环境和应对海洋地缘关系中不断演变的冲突和争端,直接关系到一国在海洋地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是海陆兼备、邻国众多、海洋地缘关系复杂的海洋大国。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面走向海洋并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分别从黄海、东海、南海和日本海出发,侧重从时空层面探讨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地缘关系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分析其发展态势,最后提出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战略,为我国的海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提出海洋和“新海洋”广度、深度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作为新的海洋权益的控制权,及其在未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由于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论文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视角分析了开发利用海洋深度空间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对解决我国海洋争端,开发海洋新能源及综合践行海洋深度空间权战略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海洋测绘有了更高要求。海洋测绘在我国军事、经济等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诸多先进设备和技术应用到海洋测绘中,而GPS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海洋深度、定位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海洋测绘基本概况,然后系统探讨GPS技术在现代海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03,23(2):149-153
追溯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历史渊源,对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进行定位,认为传承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是该区域海洋经济成功的关键.为此宜采取以下对策:重塑"南珠故乡"形象,发展海水养殖及加工业;重塑"海上丝路始发港 "形象,发展港口运输贸易业;树"大陆最南端,椰风海韵文化游"形象,发展滨海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任美锷  吴传均 《地理学报》1999,54(3):284-286
变化中的海洋作用在迈向21世纪之际,人们面临着一个矛盾:海洋覆盖着大于2/3的地球表面,在提供着世界人口所需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方面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它却远不如我们地球陆地部分那样被人们所了解。必须解决三方面的重要需求:第一:由于缺乏了解海洋在不断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南非政府提出了名为"费吉萨"(Phakisa)的发展计划,将海洋经济视作未来南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两国在海洋经济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合作机遇。对南非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港口运输与临港工业、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领域,南非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基础较好,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南非在上述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优势和合作的现实需求。结合两国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情况和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同南非开展海洋经济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海洋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学属于经济地理学范畴,其研究对象为海洋产业布局,以及海洋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海洋产业可分为传统的、新兴的和未来的三种,作者探讨了它们的内容及其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我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80年代以海岸带、90年代以海岛为主,以后将以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为主。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方法为主,文章结合作者住长山群岛的实践,阐述了海洋开发的若干问题,提出开展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同时,要开展更广泛的海洋人文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的海洋经济大国。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海洋GDP"概念。论文采用了2014年由NOEP数据库中的ENOW来源数据(2005年~20l2年),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规模、经济贡献、海洋产业结构以及海洋三次产业构成。美国海洋经济GDP(增加值)从2005年的2356.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06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85%。论文应用了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定量方法,对美国海洋经济的现状特征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美国沿海8个地区中,墨西哥湾地区、西部沿海地区、沿大西洋中部地区是最主要的海洋产业聚集区。文中把8个海洋经济地区,根据地理分区的理论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三大海洋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南非政府提出了名为"费吉萨"(Phakisa)的发展计划,将海洋经济视作未来南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两国在海洋经济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合作机遇。对南非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港口运输与临港工业、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领域,南非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基础较好,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南非在上述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优势和合作的现实需求。结合两国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情况和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同南非开展海洋经济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时空差异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我国陆域三大经济区为空间尺度划分海洋经济区域,在采用变差系数和泰尔指数定量分析海洋经济省际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对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总体差异进行区际结构分解.比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内部海洋经济差异及区际差异,探究海洋经济差异的内部机理。并运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区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最后,总结我国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差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