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目的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文化平等与文化多元主义理念之上,其实质是文化公平和文化多元,是文化上充分个性化的教育。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学者针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模式,将多元文化教育概括为四种理论范型:温和同化论、激进同化论、温和多元文化论和激进多元文化论。但每种理论又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即如何在保持异质文化彼此间文化独立性的同时,又要兼顾各文化发展的文化共性和价值追求,因此,科学处理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才能使多元文化教育克服目前困境,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以传统文化为例,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价值,深度挖掘了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小丽 《地理教学》2005,(7):11-12,8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年制定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地理对教育的贡献”一部分提到:“对地理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目的之一是:了解和尊重所有民族,他们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包括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和其它国家的文化。”这充分表明在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获得多元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地理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香港历史地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1997,17(2):203-211
本文在复原香港古代文明和地方建置基础上,阐明香港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空间扩张过程、市镇发展、经济崛起、特殊政治舞台和特殊文化风格等历史地理变迁;指出香港成为世界性经济大都会,主要因素在于香港区位、华人资本、人力、技术流入、机遇,以及中国人民刻苦经营和辛勤劳动结果,而不是英国殖民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理》2008,(1):94-94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主持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该图说明书——《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及其电子版DVD已于2007年底出版.该图件的电子数据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数据库及植被信息系统》亦同时建成发行.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乡土地名文化教育,通过地名文化中传说和故事反映生活面貌的本真。这样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情绪,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相似文献   

8.
对外文化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点关注问题。虽有研究从地理学视角探究孔子学院等思想文化载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但定量研究不同国家对思想文化的关注度差异方面仍有待探索。本研究以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及其思想《道德经》为例,以除中国以外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老子”及“道德经”为关键词查询的谷歌趋势数据度量各国民众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运用地理探测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2010—2021年世界各国对老子思想的关注度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重大外交事件能够短期提升某个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而传统发达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具有较高且持续的关注度;入境旅游人数、出口贸易额、人口总数和译本总数极大影响着各国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表明文化交流及双边贸易能显著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文化贸易、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均不独立,且呈现交互影响增强效应。本文为老子及其思想的全球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测度、格局、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三个面向”教育的战略思想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现在,举国上下已经掀起了学习“邓选”的热潮。本刊在今年第一期发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陈尔寿先生寄来的关于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专稿,作为献给广大读者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新年礼物。我们相信,改革,能使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改革,也能使中学地理教育走出低谷,在人材培养和经济建设中占据它应该占有的地位。让我们共同为振兴中学地理教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丁尧清  周笑竹 《地理教学》2021,(20):13-15,38
陈独秀早年将传播和普及地理知识作为思想启蒙的武器,将地理课本和报纸作为开启民智、塑造国民世界观的一个工具.他视野开阔,长于政论.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民族和国家为重,身先士卒,奔走呼号.他胸中有丘壑,舍小家顾国家,劳动人民利益至上.学习陈独秀的地理教育思想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能充实地理课程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提炼出古诗词与地理课程融合的新模式——古诗词地理研讨课。“古诗词地理研讨课”指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对古诗词中的地理要素展开自主研究和讨论的地理课堂,主要包括精读古诗词、提取地理信息、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等环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能实现古诗词与地理课堂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晓玲  朱良 《地理教学》2012,(15):44-46
本文以2008年美国MCGRAW-Hill(麦格劳一希尔公司)出版的World Geography and Cultures(《世界地理与文化》)中学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的特点。对该教材的深入分析,将透视出美国中学地理教育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教材编写思路,从而对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以及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之不断完善人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古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21,(13):51-53
本文针对当前学习更多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次,导致学业负担过重而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主题式学习主张,并以地理尺度思想为例,提出实施策略,包括把握学科思想方法内涵、精选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的案例、从认知冲突感悟学科思想方法、开展实践活动深度体验学科思想方法、全方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湖北文化和湖南文化都源于荆楚文化,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模式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如湖北文化比较开放和兼容;湖南文化比较务实和进取;湖北人智慧灵秀,但行为过于谨慎;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湖北人机会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创新常会变成流星;湖南人容易走极端,有时过分倔强和激进。通过对两湖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比较及其文化地理原因分析,得出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认为湖北文化和湖南文化可以互补发展,以引领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约8%,居住面积却约占全国面积的50%到60%,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地形、气候、植物、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孙继虎  沈涛 《地理教学》2012,(14):58-59
地理的趣味点之一是地理思维,如何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让地理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课堂中常常会出现短思维的现象,即学生新授课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不是完整地思考、或者被动接受没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黄雷 《地理教学》2022,(18):54-56
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站在学科立场,从四个维度选取四个典型案例,以美食为资源、载体,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核心要义,运用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整合心理过程,从而构建一种有滋有味“吃中学”的课堂范式。  相似文献   

19.
卢彦凝 《地理教学》2014,(16):20-22
地理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思想为依据,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和体现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地理过程思想、空间观念、因地制宜观、人地关系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国家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1952年3月,颁布《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都含"教学计划";1953年始,均以《教学计划》为文件规定课程的开设及要求1。同时,各学科也相应地编制计划,称"教学大纲",地理学科亦然(除1950年有《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