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验潮站观测的海面高度数据是监测海平面变化以及确定平均海面的重要基础观测信息,利用滑动时段法和时段累积法对验潮站不同观测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时段选择效应对计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美国东海岸验潮站观测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补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差异最大可达27...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测高与验潮站数据监测越南近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测高和验潮站资料计算分析了越南近海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得到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其中,由测高数据计算得到的1993-2015年越南近海整体上升速率为3.18 mm/a,沿岸验潮站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1 mm/a。在整个验潮站观测时段,越南沿海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02 mm/a。越南近海海平面表现为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在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沿岸地区,极易受到风暴潮和洪水等季节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验潮公开数据因时间范围及潮位沉降修正等影响,难以真实反映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问题,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与验潮并置观测,设计了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993—2018年期间,塘沽验潮站点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13.45±0.45 mm/a;联合4个虚拟并置观测站,得到天津沿海不同区域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在11.15~19.17 mm/a,平均上升速率15.09±0.45 mm/a。沿海地面沉降是天津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偏高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大于70%),受地面沉降非均匀空间分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区域差异,塘沽验潮站难以代表整个天津沿海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沿海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业务化观测系统2009~2013年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在统一基准下分析了中国沿海22个长期验潮站的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结果表明,各验潮站高程时间序列的周期变化与潮汐变化具有较高的关联性;22个验潮站的地壳垂直形变趋势既具有小区域一致性,又存在显著的海区差异;研究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可以有效消除验潮站地壳形变对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实现海平面变化量的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5.
针对卫星测高数据确定平均海平面变化速度中可能存在的线性漂移问题,利用全球快速验潮站观测数据,在进行精细数据预处理中,为保证两种数据观测含相同时变海平面信号,改进了同步校正方法,解决了每个验潮站参考基准不同导致验潮站上两种数据海平面变化差值无法进行全球平均的问题,并以T/P卫星观测数据为例,确定了其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为获取真实海平面变化速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建立我国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国 《测绘学报》1999,28(4):285-289
海平面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监内容之一,但验潮站资料同的仅是海平面对于验潮站所在地块的相对变化。本文提出利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建立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监测海平面绝对变化的方法和原理,并对监测基准物稳定性及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陆海频繁垂直运动监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建成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以监测海平面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动态依据。该验潮站主要由一套海底自动验潮仪系统构成,包括海底水位计、陆地数据记录处理设备和连接陆海设备的数据传输电缆等。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研究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的需要,而且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298个验潮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高斯-马尔科夫模型(GGM)、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以及分形自回归聚合滑动平均模型(ARFIMA)三种模型,对验潮站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特性及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估计分析,并探讨了时间跨度对验潮站速度估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验潮站坐标时间序列主要呈现为ARFIMA(1,...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精度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离海平面与验潮站所在陆地的垂直运动并获得海平面变化的绝对信息 ,对由沿海 5个验潮站组成的高精度 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 1998年一期观测数据 ,采用 GAMIT和 GL OBK软件进行了处理 ,并顾及了影响高程因素中由于方位不对称引起的大气延迟及改进的 Niell模型。最终 GPS监测网达到了毫米级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厦门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厦门验潮站的验潮数据,计算了厦门海域的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并就高程变化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表明点位高程变化呈周期性,几期GPS连续观测受其影响不能得出实际的高程线性变化速率,指出了要监测验潮站的地壳垂直运动,最好采用多年连续的GPS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精度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将验潮站得到的海平面变化信息与难潮站所在陆地垂直运动分离开来,获得海平面变化的绝对信息,在我国沿海5个难潮站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采用GAMIT和Glook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顾及影响高程因素中由于方位不对称引起的大气延迟改进的Niell模型,我们最终得到GPS监测网毫米级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联合利用卫星高度计、验潮站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夏威夷海平面研究中心提供的南极6个验潮站多年逐时潮位数据,本文首先利用迭代调和分析对初步观测数据进行补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月平均海平面,最后利用功率谱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奇异谱分析等方法确定海平面的相对变化速率和振动周期。研究表明,南极海平面相对上升速率与全球其他区域基本一致(3mm/a-7mm/a),但是在个别测站(例如:Esperanza)的上升速度非常明显,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14.
水位改正中"虚拟验潮站"的快速内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分带法水位改正就是在现有验潮站的基础上内插出若干“虚拟验潮站”,每个“虚拟验潮站”应有自己的编号,控制范围和水位数据,文中对分带法的新解释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5.
船载GPS水位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借鉴传统验潮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GPS进行水位、姿态测量,并用姿态参数修正水位观测值的GPS水位测量方法,它克服了传统验潮方法在远离海岸或偏僻水域不能进行验潮的缺陷,也克服了传统GPS水位测量只能使用在水库、湖泊等水面相对平静的水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GNSS多径反射探测海平面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NSS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GNSS多径反射技术用于地表环境监测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手段。针对目前国内对GNSS多径反射技术开展海平面变化探测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通过分析信噪比值的变化特性,详细给出了基于信噪比观测值的GNSS多径反射技术探测海平面变化的基本原理。利用布设在美国华盛顿州Friday Harbor岸边的GPS连续运行跟踪站SC02观测数据反演了海平面变化,并与该站相距359m的Friday Harbor验潮站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误差均值为0.091m,相关系数为0.99。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大地测量型GPS接收机用于海平面变化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验潮测深技术高程基准转换的精度和复杂性问题,该文提出基于EGM 2008模型的无验潮测深技术,从而解决无验潮测深经GNSS测得的瞬时WGS-84的参考椭球高向正常高转换难题。经测试,EGM 2008仅利用少量控制点修正系统偏差后,就可以满足长距离低等级的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将EGM 2008模型应用于无验潮测深,坐标转换误差和无验潮测深精度均达到cm级,突破无验潮测深高程基准转换的瓶颈,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无验潮测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岸主要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沿岸有代表性的15个验潮站的多年潮位观测资料,以年序列进行调和分析并据调和常数计算验潮站的海图深度基准面,分析了由年观测序列求得的调和常数和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研究和更新了理论上可能最低潮面计算中的浅水分潮和长周期分潮订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沿岸不同验潮站的海图深度基准面定义和算法存在差异,新的订正算法计算的可能最低潮面和最低天文潮面具有意义一致性,研究成果能够用来精化和重新构建中国沿岸海图深度基准面。  相似文献   

19.
将CORS技术应用于潮位观测,设计出基于CORS的潮位观测系统,实现长、短期验潮站验潮的同步化和自动化,在此基础上,推演出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将CORS技术应用于潮位观测,设计出基于CORS的潮位观测系统,实现长、短期验潮站验潮的同步化和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