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许跃明 《地震》1997,17(4):357-363
1996年11月9日在南黄海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该地震前自1993年直震中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小震群活跃,出现孕震空区及一些地震活动指标的中期异常。1995年8月后该区地震活动的出现明显平静。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赵平顺 《华南地震》2002,22(4):89-93
通过对1987年寻乌5.5级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针对在此次地震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破坏性地震事件处理中改进有关工作的初步设想。以便提高各级政府及地震部门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兹米特7.4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夺前的地震活动性表现出一定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26日托来6.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1前言1993年10月26日在甘青交界托来附近(N38°36',E98°42')发生了一次Ms6.0级地震。地震发生之前,在河西祁连山地区(N36°-40°,E97°-103°)多项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张北6.2级地震震兆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前兆观测异常现象,并从实际观测资料出发,综合分析了前兆异常的总体特征,以及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表现出来的各各前兆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追踪方式探讨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变化,通过对所掌握的河北省各种前兆资料进行剖析,可知张北地震前前兆资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些有意义的震兆信息,但以此给出准确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6.
王文旭  谢智 《华南地震》1997,17(3):34-39
采用“八五”地震预报攻关研究成果--地震算法复杂性C(n)值及地震强度因子Mf值时间扫描,对河南及邻区12次中等以上地震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应率达80%,显示出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敏  周建峰 《高原地震》2009,21(3):17-21
选取苏南地区(30°-35°N,115°~125°E)为研究区,采用中国地震局提供的1970年以来ML≥2.0级地震活动的资料,经过完整性和一致性处理,对研究区进行全时空扫描确定中短期预备空区,以分析该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图像的时间、空间及强度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寻乌5.5级地震的灰色拓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拓扑方法对1987年8月2日的寻乌5.5级地震进行分析。按地震地质背景选取两组不同的源数据。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函数即灰色预测模型。两组计算结果均预测1982年2月25日龙南地震后5.765-5.785年将再次发生中强地震,实际上间隔了5.430年发生了寻乌地震,相差小于0.36年。通过误差效验和外推检验,证实该方法对地震预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灰色拓扑方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文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
薛艳  刘杰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2009,31(6):606-619
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38a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形成5级地震背景空区,震前6.5a形成ML4.0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a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缩小;②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2001年以来处于大震活跃时段,而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出现非常显著的7级、6级和5级地震平静;③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准周期特征,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汶川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④1998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中段为7级地震空段,汶川地震就发生该空段内;⑤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且在中、南段形成4.6级以上地震环形分布,四川及其附近表现为异常平静,同时震群活动显著,且在4.6级地震平静区内形成震群空区,汶川地震就发生震群空区的边缘,震前8个月,震群频度出现高值异常;⑥汶川地震前7个月,青藏块体大范围ML≥4.0地震平静103d,2008年1月13日以后平静区逐渐解体,至汶川地震前4级地震平静区缩小到巴颜喀拉地块,汶川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东边界带上,汶川地震前3 个多月,孕震空区内部出现NW走向的3级地震条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斜交.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24日江西省寻乌县发生ML4.5级地震,本文从震例的角度,对该次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与震害,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地震活动背景情况作了初步探讨,并对震源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
华卫 《华南地震》2002,22(3):58-64
应用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化的地震形资料,研究阳江地震前,地震波波形时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和地震波波形空间线性度等地震波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半年时间内,上述地震波参数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异常。利用线性偏振度自动检测的P、S波初至具有可靠的精度,为广泛利用地震波参数预报地震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强震前地电阻率短期异常特征与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信息“场”的概念出发,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强震近震源区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得到描述孕震过程中震源区附近新的前兆特征量——空间线性度。本文分析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7次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的空间线性度α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缅甸小板块中部,纬度范围为2°N~15°N.根据USGS地震目录,研究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前地震频次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余震区域范围内,地震频次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反映了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地震频次有一定幅度的回落;2)通过地震频次空间扫描,发现震前在震中附近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3)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数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与加速时段之比值rda在震前出现明显的上升过程:1998年~2002年rda缓慢上升,2002年底rda快速上升达最高值,之后,rda呈现下降趋势,直至苏门答腊MW9.0地震发生;4)2000年1月~2004年11月间,在纬度1°N~7°N的空间范围内的震中附近地区, 5.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内;5)地震活动累积年频次相对于其长期平均值的变化量ΔN与地球自转"十年起伏"变化关系表现为地球自转减速时ΔN上升,地震活动增强,加速时ΔN下降,地震活动减弱.这些现象并非偶然,可能预示着地球自转减速与苏门答腊MW9.0地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些结果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疆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筱荣 《华南地震》2005,25(1):17-23
系统研究了1970~2002年新疆天山30次中强震前地震增强现象,发现较大地震发生前中等地震的增强现象较为普遍;南北天山地震带增强区与后续主震震中相关性较好;除北天山地震带外,仅以地震增强现象作为地震中短期预测指标准确率太低;以增强发生后是否有平静现象发生作为确定短临异常的标准,预报效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了6.2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特征, 结合大陆和台湾岛GPS测量资料的分析, 探讨岛陆两地相对运动对区域应力场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地震前5年起上述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由弱转强, 中小地震及震群活动由海域逐步向粤闽赣湘交界广泛扩散, 表明地震活动增强可能是较大范围应力场增强所致; (2)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分析表明, 区域应力场呈现拉张(震前15年)-挤压(震前5年)-拉张(震前半年)的演化特征; 地震视应力计算结果同样显示震前5年开始区域应力水平快速大幅上升并持续至临震前半年转为下降; (3) GPS基线长期观测表明台湾岛相对大陆存在年度"分离-相聚"交替运动, 6.2级地震前两岸经历了"分离-相聚-分离"2次明显的倒转运动, 运动方式倒转时间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变化存在准同步性.分析认为台湾海峡及粤闽赣湘交界等区域应力状态及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制于两岸相对运动方式, 台湾岛震前持续近5年朝大陆挤压造成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可能是导致6.2级地震以剪切破裂方式发生的直接因素.菲律宾海板块位于台湾岛东部的动力触角作用可能是造成台湾岛相对大陆往返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The algorithm CN makes use of normalized functions. Therefore the original algorithm, developed for the California-Nevada region,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without adjustment of the parameter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ime of Increased Probability (TIP)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Central Italy. The prediction is applied to the events with magnitudeMM 0=5.6, which in Central Italy have a return period of about six years. The routinely available digital earthquake bulletins of the Istituto Nazionale di Geofisica (ING), Rome, permits continuous monitoring. Here we extend to November 1994 the first study made by Keilis-Boroket al. (1990b).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seismicity and seismotectonic, we formulate a new regionalization, which reduces the total alarm time and the failures to predict, and narrows the spatial uncertainty of the predi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esults ofKeilis-Borok et al. (1990b).The premonitory pattern is stable when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CN algorithm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learning period are changed, and when different earthquake catalogues are used.The anlysis of the period 1904–1940, for whichM 0=6, allows us to identify self-similar properties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in spite of the considerably higher seismicity level of the earlier time interval compared with the recent on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与a/b值,复发间隔T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L≥3.5地震的视应力.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S≥5.0余震分布的关系. 主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的分布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绵竹—茂县段与江油—平武段具有远低于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a值、相对较高a/b值以及较小复发间隔Tr值的参数值组合,反映这两个断裂段在汶川主震之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段落. 这两个段落成为汶川主震破裂的中心段落和破坏严重的地段; ②汶川地震前,位于前述两断裂段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北川段具有较高的b值与a值、较低a/b值的参数值组合,显示出应力积累水平不高的状态. 汶川主震后,北川断裂段的余震强度与频度均偏低,缺少MS≥5.0的余震; ③地震活动性参数与视应力显示汶川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的应力积累水平明显低于中-北段,这种差异可能与汶川主震破裂沿断裂带中-北段呈北东向单侧扩展有关. 另外,地震活动性参数值组合也反映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前的中源地震活动特征,与唐山地震前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3次大地震前曾发生6或7次h≥60 km的中源地震,且"大震前中源地震活跃的时间跨度T"约5年或5年多。这是大震前中源地震活动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包含了孕育大地震的一些重要信息。其他特征还有:中源地震的活动—平静交替、临近大地震前的地震平静、呈条带分布和(或)地震空区等特征,这与大震前壳内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