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对某输气管道线上一个正在活动滑坡变形和管道应变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活动特征及其对管道安全的影响。滑坡监测采用地表位移监测,从而判断滑坡边界、掌握滑坡滑动状态对管道的影响;管道监测采用弦式应变计测其应变,利用强度理论评判管道的安全性。利用监测数据分析管道的轴向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在该滑坡区域范围内管道尚属安全,但滑坡仍处于滑动阶段,对管道安全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预警和安全防治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以GNSS、智能全站仪、滑动式倾角仪和多源传感器自动化监测技术为核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展示4个子系统。结合某项目边坡监测应用实例,实现了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和实时预警功能,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电站边坡安全监测方法,目前以北斗监测、全站仪监测、人工监测等方法为主。本次上海华测公司运用地基InSAR系统,对水电站边坡进行了监测和实验,拓宽了该技术在水电站库区边坡监测中的应用,同时对类似形变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地基InSAR系统由雷达主机、数据处理单元、能量供应单元和线性滑轨等组成,是一套主动采集、自动化处理的系统。其监测精度能够达到0.1 mm,作业距离4 km,在水库和大坝监测上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GIS的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切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及基坑的实际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实现地铁信息化施工,需进行地铁施工变形测量,并对施工监测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分析地铁施工特点、地铁施工监测的内容与监测精度,介绍了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及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及该系统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的监测-作业-管理3方信息互联互动模式。系统具有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可视化管理、统计分析、安全预警和网上信息发布等功能,已应用于某城市地铁施工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施工期间其上方既有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控。该监测系统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监测与运营的相互影响。传感器子系统包括静力水准仪、梁式倾斜仪、位移计和测缝计,分别监测隧道沉降、道床沉降、两走行轨横向高差和水平间距以及结构变形缝的变化;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以有线方式传输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数据管理子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公共网络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该系统在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下穿环线地铁隧道施工期间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实施了有效监控,有关单位根据监测系统反映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了施工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保证了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基于GNSS监测站的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实际作用,本文以重庆巴南至綦江高速公路YQTJ5标青年互通K69+080段为依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LZMR02-GNSS接收机和FS-YL雨量计自主开发北斗+安全监测云平台,能够实时管理和分析现场布置的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和深层位移监测孔,监测结果表明该坡体已出现局部垮塌及开裂等不稳定现象并且迅速发出预警到相关部门单位;随后,基于传递系数法计算该边坡的剩余下滑力并且采用Geo5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均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因此,建立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仅能解决常规人工监测边坡的不足,也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未来智能化监测边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公路边坡安全管理自动化,针对安徽省某高速公路边坡安全管理具体要求,研发安全管理和应急决策系统.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边坡综合地学信息数据库.该系统包括边坡信息管理、边坡安全监测、稳定性趋势判断和预警预报,可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信息查询、实时监测、可视化和预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黄贝岭断层是活动断层,在该断层附近高层建筑密集,人口稠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现用智能化系统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该系统由监测巷道系统、监测仪器系统、信息采集传输和数据分析系统组成。经过一年的监测得知:黄贝岭断层明显存在位移活动,且一直沿着一个方向滑动,应当引起重视。建议断层监测要继续坚持下去,以防范断层活动可能引发地面沉陷、开裂等地质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9.
香炉山钨矿残采区地压灾害微震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香炉山钨矿东区形成了形状复杂、体积巨大的采空区,地压灾害问题突出。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该矿成功地建立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48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分析了微震监测系统对微震事件的定位误差和效果;论文进一步对采区内微震定位事件、非定位事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论文还对西区大爆破对东区地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监测。最后,论文对井下岩体破裂类型与释放的弹性波波形进行了辨识与频谱分析。初步的地压微震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微震监测技术能对香炉山钨矿残采区进行动态的地压监测,可以预见该技术将在今后的矿山安全管理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雄耀  李军  王强 《岩土力学》2016,37(Z2):788-794
地表沉降监测是盾构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盾构施工参数,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共享和反馈监测成果,提高监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的效率,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编程技术和MySQL数据库开发了沉降自动化监测及数据移动发布系统,实现了24 h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和移动端推送,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南宁火车站铁路股道及站房工程,获得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及火车轨道沉降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成果的及时反馈,优化了盾构机施工参数,有效保证了盾构掘进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耿俊鹏 《云南地质》2011,30(4):482-486
随着金属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等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显现,而我省尾矿库自动监测方面起步较晚。本文依据《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针对在建尾矿库溃坝原因、监测指标、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体系结构和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和探索。进一步说明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尾矿库安全监测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作为矿山生产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矿山的重大危险源和环境污染源。近年来,国内外尾矿库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但使企业经济蒙受损失,更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和谐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尾矿库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论述了尾矿库的安全现状及其危害性,列举了国内外重特大尾矿库溃坝灾害的案例并对典型案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了国内目前采用的几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的原理、成效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实时全天候监测技术的必要性、特点以及所要面临的技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传感器布置比较分散时电缆需求多和施工成本高、施工期主要采用读数仪人工读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WAN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云终端、网关和云平台.系统已应用于包括国家某大型建设工程在内的10多个工程的安全监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为...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的稳定性对于水电站坝工结构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该类滑坡稳定性及变形趋势进行大范围实时精确观测可为滑坡提供可靠的预警和治理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电站库区滑坡传统监测方法主要以GNSS监测,全站仪监测等为主,本研究将国产先进的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LKR-05-KU-S100,应用于澜沧江大华桥水电站沧江桥—营盘滑坡和大华滑坡的监测。现场监测试验表明,该系统精度较高,可进行远距离、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监测,对于大型及特大型滑坡的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岩溶水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在网络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等基础上,通过MIS、GIS和数据库的集成,突出了远程控制管理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理念,构建了充分发挥岩溶水监测信息功能的重要载体与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凯  盛谦  张勇慧  李志勇  李红旭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83-3687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边坡点状分布、数量较多、规模相对较小且易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确立了以位移和降雨量为主的监测原则,基于GPRS技术,集成触发式位移计、容栅式雨量计、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太阳能供电装置,形成了经济、节能、高效的单体边坡远程监测硬件系统。采用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开发了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软件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实时接收和可视化分析管理。由于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多样,系统还集成了多种时间预测模型,建立了边坡变形预报模型库。通过在常吉高速公路的安装运行,系统成功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保障了极端天气下公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7.
李焕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67-1175
随着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不断进步,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可视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使WEBGIS系统的可操作性能越来越好。本文以新疆渭库绿洲盐渍地为背景,提出了基于GIS、网络技术与安全监测相结合的WEBGIS与"三库一体模式"技术的平台。首先根据大量野外实测数据、文献资料、人文经济数据、基础地理地质等数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之后以集成适用于盐渍地特点的21种监测模型的模型库为主导,调用盐渍化分析方法,提取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对模型求解并辅助专家进行决策。本系统采用B/S模式,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设计并建立盐渍化监测预警模型,分析评价盐渍化程度、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开发出盐渍化监测与预警智能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应用网络。系统实现了数据库的储存、分析和管理;盐渍化监测模型分析;信息结果发布等功能。提高了地理空间信息的表现力,促进了干旱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共享平台扩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张书丰  姜志强  孙树林 《岩土力学》2008,29(7):1843-1847
介绍了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位实时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以灰色模型为例,建立了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位的安全监控模型。归纳了对地层变位异常值检查的评判准则,并进行异常值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安全度的概念作为综合评价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该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将监测数据、监控模型、系统评判可视化,实现了对地层变位的综合评判,有助于盾构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和反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天然边坡人工扰动诱发的滑坡灾害逐渐增多,已经严重威胁到人员和工程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滑坡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后的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该装置基于北斗卫星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双路通讯平台,采用zigbee技术构建多跳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恒阻大变形锚索替换原来的常规锚索作为传力装置,保证边坡岩体变形2 m锚索不被拉断,实现了对大变形滑坡灾害的全过程监测预警目标。另外,按照红、橙、黄、蓝4个颜色等级,建立了临滑、近滑、次稳定和稳定4级预警准则,并开发出3D自动搜索和处理软件系统,嵌入监测区地形地貌遥感图、地质断面图、监测点分布图等矢量地图,具有自动搜索、监测数据智能处理、监测曲线自动显示和监测信息快速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已在南芬露天铁矿推广应用,根据预警准则成功对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滑坡灾害提前5 d发出预警信息,并结合降雨量和累计采矿量监测数据,耦合对比分析滑坡前、后各参数的演变特征,证明滑动力监测参数是滑坡超前预警的惟一有效参数。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类似边坡的超前监测预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