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水》2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泵站的集控已成为趋势,在地广人稀且经济欠发达、吸引人才相对困难的南疆地区,泵站集控建设已变得极为迫切。根据博斯腾湖东、西泵站调度管理的需要,对泵站集控一体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思路、建设在线监测、采集分析、系统调控为一体的多泵站集控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多泵站远程管理可视化。将会使运行管理和领导在决策中随时全面了解各站点情况、掌握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2.
朱满林  杨晓东 《地下水》1999,21(1):41-42
本文根据1998年洪水排水泵站工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对排水泵站的机组造型、泵站技术改造及泵站运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3)
泵站作为将水由低处抽提至高处的主要机电设备,其能耗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传统泵站人工控制模式中存在的无法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耗费能源大的问题,对泵站自动化控制中先进的低压节能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结果可知:基于低压节能技术搭建泵站自动化平台,设计泵站自动化远程控制流程,实现了泵站自动化低压调速节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泵站控制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可使泵站工作效率提高33. 07%,千吨水电耗降低37. 9 KW·h,最终实现泵站低压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4.
庄伟栋  沈春林 《地下水》2022,(2):284-286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资源调配工程数量的增多,泵站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趋突出,在保障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提高其运行效率,对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泵站的设备运行数据以及影响泵站运行效率的诸多因素,并结合泵站管护目标提出有效控制负载率、运行水位、减少能耗等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对泵站节能改造及其高效运行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梁新平  张丽霞 《地下水》2022,(5):264-265+286
开展建设工程方案比选,是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投资、改善工程运行条件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博斯腾湖东泵站输水工程为例,首先对输水工程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重点论证分析了输水工程线路方案与渠道衬砌方案的优劣,选择了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投资,改善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条件,对优化工程设计与投资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维 《地下水》2018,(6):93-95
以陕西省内的港口灌区为例,进行各级泵站之间乃至整个站群的联调联控,研究在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及需要长距离输水时候的水量调度问题。通过对港口抽黄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梯级泵站联合调度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发现,该系统的实施将加强灌区管理处、调度管理分中心与各泵站之间信息的互通,加强管理调度中心对各泵站的直接管理,特别是对泵站合理化调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产生的巨大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亚飞 《地下水》2020,(1):141-142,203
黄土高原区地质情况复杂,增加了高扬程抽水泵站建设难度,分析泵站四级扬程基本概况,采用现场地质钻探揭露、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四级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进行详细探讨,提出其不良地质问题主要是地形起伏大、有崩塌、场地排洪和地基隐患等四个方面,供泵站建设进行参考和决策。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2)
本文以浮船式泵站在徐家河水库引水工程中应用为实例,根据徐家河水库水位变幅大,取水位置离岸坡距离远,饮用性质取水,库区施工条件受限等特点,从取水水质、适用性、工程造价、施工周期、运行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详细对浮船式泵站与竖井式泵站取水方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后选择取水水质优良、适应水位变幅能力强、造价低、施工简单,周期快,施工期对原有环境影响小等有利因素影响的浮船式取水泵站。本工程可以为同类工程取水泵站型式选择及取水泵站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军  王怀国  袁捍卫 《地下水》2006,28(5):106-108
谭庄水库入库泵站在设计时,结合工程的多功能要求,在工程总体布置、新型设备选用、自控系统、节能降耗、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改进优化了传统泵站型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对该泵站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东雷抽黄工程所用水源为黄河水,河水为高含沙水源,工程为多级泵站提水灌溉,黄河水对水泵过流部件磨蚀严重,导致水泵流量衰减,直接影响泵站灌溉效益发挥。通过引进A3钢板焊接叶轮技术,在各泵站进行试点应用,实践证明可达到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费用,减小劳动强度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研制的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桩体质量好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分别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对试验段的观测成果分析,论证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优越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2.
小湾水电站坝基卸荷岩体抗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政  沈蓉  李伟  廖建军  苏智光 《岩土力学》2008,29(Z1):485-490
通过对小湾水电站松弛岩体抗剪特性以及更深入的现场和室内多种试验研究,以更细致深入的评价松弛岩体结构面的变形破坏机理及抗剪强度参数,为后续评价坝基固结灌浆效果以及复核拱坝坝基开挖和地基处理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喜河水电站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重力坝对地基岩体的抗剪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前期勘查成果表明喜河水电站坝址区存在较多的缓倾角结构面,缓倾角结构面的存在是影响坝基抗滑稳定的关键,因此要对坝基作出抗滑稳定性评价。首先要研究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及连通情况,通过对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坝基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4.
坝基深厚覆盖层密度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坝基深厚覆盖层密度辨识的基本方法,对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河床覆盖层进行了8孔、106点的现场旁压试验,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威布尔分布模型,依据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并对威布尔分布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依据现场勘查所得的级配曲线,通过20组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旁压模量与模型密度和上覆压力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旁压模量与模型密度间服从对数关系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深厚覆盖层的密度进行随机模拟,得到了覆盖层各亚层密度的模拟值,通过与勘探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小湾水电站坝基典型片麻岩实际,通过磨片试验分析了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印证了岩石强度与矿物含量以及矿物强度有关.对该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了该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破裂失稳的声发射过程,分析了岩石内部裂纹随时间、应力、应变变化,对应声发射发展形态,这对于分析岩石破裂失稳机制十分...  相似文献   

16.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是抗震勘察设计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推荐判别方法与美国Seed判别法,推导出新的判别方法,该法具有判别准确、理论合理、计算简便、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基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吴波  刘维宁  索晓明  史玉新 《岩土力学》2007,28(9):1904-1908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1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制,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基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并为该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依据,也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荣年  滕延京 《岩土力学》2014,35(11):3214-3220
通过10个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冲剪破坏特征和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基础宽度大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将发生冲切破坏;当基础宽度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若基础底板只配置抗弯钢筋时,基础将发生剪切破坏;当基础板按梁式配筋时,基础将发生弯曲破坏,在基础尺寸、底面纵筋相同时,柱下条形基础按基础梁配筋与按板式配筋相比,基础的延性性能和承载力都将有较大提高。建议在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时按基础梁的形式进行配筋,以避免基础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该电厂软弱地基测试、试验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及计算,系统地阐明了地基的变形及强度特性、剪切波速、振动周期、剪切模量及刚度系数等工程特性。笔者认为,在东南亚沿海地区的电力工程承包项目中,受地基条件复杂性和当地勘察技术局限性的制约,地基测试、试验数据存在系统性及收敛性等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工作方法应是,首先通过相应的数理统计分析,谨慎考察地基测试及试验数据可靠度的置信水平。据此进一步分析地基的工程特性,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完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