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隐蔽油气藏老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要求,胜利油田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和方法,来提高野外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在胜利探区,针对复杂岩性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实际需求,对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高密集空间采样观测系统设计、近地表结构探测与建模方法、新型炸药震源研制与激发技术、数字检波器接收及低噪声施工等地震采集技术环节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高精度、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YX、B12和LJ等多个地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型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的情况;还较详细地介绍了该仪器系统的各种装置的规格和性能,并指出这些仪器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野外接收—野外基地监视回放—实验室回放处理的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呼盟地区地震活动的研究,认为呼盟地区震中分布较稳定;存在20年左右地震活动周期;震源机制两节面分布相对比较稳定,P、T轴近水平向;地震破裂是以水平滑动为主。将来呼盟地区的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为博克图、满洲里一带,震级为5级左右。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震古/老滑坡原始地形恢复是开展黄土地震古/老滑坡研究的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平峰乡三合村潘沟组1号滑坡为例,利用卫星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技术和方法采集滑坡现今地形资料数据;并基于滑坡滑动前后滑坡体体积相等的原则,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利用三维曲面插值技术恢复滑坡的原始地形,恢复后的滑坡原始地形斜坡坡面形态整体呈外凸型,坡度分布范围在12°~15°间;最后,利用黄土地貌单元的坡度分布范围和滑坡稳定性计算论证恢复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研究成果可为缺乏滑动前地形资料的黄土地震古/老滑坡原始地形的恢复提供新方法,对黄土地震古/老滑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总结1980—2010年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下流体有关震例,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震异常以原始曲线方法提取出的高值、化学量、中期异常为主;流体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关系,即异常最先出现在与地震较近的台站。  相似文献   

6.
针对汶川地震PALSAR观测的方位向形变场存在严重电离层影响,导致准确提取断层地表破裂线困难的问题,本文使用一种基于频率域的电离层影响校正方法,从方位向形变场频域数据中提取电离层信号对应的频域信息,通过建模获得空间域电离层信号,并与原始形变场进行差分运算完成电离层影响的校正,还原了汶川地震断层近场沿SAR方位向的真实地表形变场.以校正后的方位向形变场作为数据源,采用非极大值抑制二维梯度算法,准确提取汶川地震北川—映秀断层和灌县—江油断层的地表破裂线.为验证提取结果的可靠性,引入野外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计算两条破裂线间的距离差异,结果表明基于SAR形变场自动提取的断层破裂线与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SAR观测形变场可作为调查地震断层地表破裂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7年鲁甸M_S4.9地震等震线特征、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序列特征,从地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两方面,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特征;结合野外活动断裂考察成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初步认为,鲁甸M_S4.9地震可能不是鲁甸M_S6.5地震的强余震。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受区域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有利的孕震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蕾  卢川  郝天珧  张妍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1):3690-3698
由于自动控制、信号叠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可控震源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是地震勘探中用于浅层地震勘探的一种高精度的激振设备,其组合安装模式适合于特殊复杂的野外环境,可以实现流动野外地震观测,能够产生高重复性,高精度的叠加信号,弥补了炸药震源在地表条件差及城市环保区无法施工的缺陷,在中浅层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适用于中浅层地震勘测的高精度轻便小型可控震源应用于地震野外勘探,也适应了当前技术及市场的需求.本文从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和结构特点等角度对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针对野外的数据验证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三江口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构造类比法分析表明:蓄水后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概率预测法分析表明:库首段(新滩子—狮狸弯)发震概率较小,仅为0.02;库中段(狮狸弯—牛鼻子)岩溶不太发育,诱震可能性较小,不发震的概率为0.96;库尾段(牛鼻子—峡马口)有可能诱发微震,发震(M3.0)概率为0.10。  相似文献   

10.
2013年2月19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MS4.7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断裂绵阳—三台—大足断裂与蒲江—三台—巴中断裂的交会区域.基于地震目录、震相报告和波形等资料,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采用近远震联合波形反演求解主震震源机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该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分析.余震序列重定位的空间展布方向为NW-S...  相似文献   

11.
孔然  孔璞 《地球》2016,(4):110-111
为了实现资源的接替,我国的资源勘探逐步进入西部领域。由于激发和接受的条件较差,给野外采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导致采集到的原始野外资料信噪比较低,针对工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反射信号较弱,声波面波干扰严重等特点。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适合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流程,优选二维的F-K滤波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处理前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适应性,得出一个适合于研究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野外地貌填图资料为基础,结合鲜水河断裂带的历史地震资料(1725—1983),探讨了该带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水平错动速率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由地貌资料反映的断层长期滑动速率最大值的平均值,基本上与由历史地震资料所得结果相一致;断裂带的中、弱震位错与断层蠕变量相当。用文献[10]的方法估算的该带强震复发间隔与历史地震记载(1725—1983)的平均复发间隔相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野外地震勘探施工环境复杂,对无线地震仪数据传输与监控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在介绍Wi-Fi AdHoc无线通信模式的技术特点和组网原理以及4G通信网络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Wi-Fi AdHoc技术的组网方便灵活、低成本、数据传输率高和4G网络设施强大、通信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设计出Wi-Fi模块与4G通信模块相结合的低功耗无线监测传输方案,通过4G网络定位监测技术,提高了无线地震仪野外施工效率,使无线地震仪野外施工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会议并于13—15日组织了部分代表到延庆—怀来—涿鹿盆地进行活动断裂野外考察。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主持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丁国瑜研究员代表中国地震学会致贺词并作了题为《中国活断层的习性特征》学术报  相似文献   

15.
CSAMT在某重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某城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是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检测防御城市,因此该城市的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任务非常紧迫.为了对该城市的活动断层进行探测和评价,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覆盖层厚度.采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区内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野外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采用CSAMT全资料反演程序对野外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反演结果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描述了3个背斜形态,识别出了多条断层.  相似文献   

16.
朱振宇 《华南地震》1989,9(1):100-101
我局自从1975年开始应用人工地震以及天然地震测深于深部构造探测和研究,至1988年,共进行22期次的野外现场观测工作(原始资料的采集)。其中:由我局牵头和主持的工作有14期次(含天然地震测深下同),共完成测线5172.1公里(含非纵测线602公里),获得有力的原始地震纪录7503张。主要测区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雷—琼、汕一福、下扬子等地);由我局派人员和仪器协助有关单位进行的野外现场观测的工作有8期次,主要测区分布在我国内陆的西北、西南、华北、华中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高原冻土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对地震波能量尤其是高频信号吸收作用强,一直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难点.为探测哈拉湖冻土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进行了高精度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通过对原始单炮定性分析以及针对能量分析、频段相对能量比估算、道集间频率分析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来确定振动台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幅度以及覆盖次数等优选参数.文章总结了可控震源在高原冻土区的野外施工方法,对以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进行了黑山峡河段坝址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工程任务后,就中卫—同心断裂带的中段:香山—天景山断裂带1709年中卫南7 1/2级地震形变带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地震地质野外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岳阳地震地质环境,湘江断裂带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岳阳地区在新构造差异运动部位、湘江断裂带构成的广兴洲—城陵矶地堑等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云南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张性,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N5°—10°E。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总体方向为N55°W左右,断层运动的滑移角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