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液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萤石是许多热液矿床中重要的脉石矿物,其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如∑REE、LREE/HREE、Eu/Eu*、Ce/Ce*、Y/La、Tb/Ca-Tb/La图解等),能为揭示成矿流体性质、来源与演化,建立成矿模式,评价区域成矿潜力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原位实测数据显示,萤石中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配在显微尺度上可能具有不均一性,致使依据萤石溶液法获得的稀土元素含量所反映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探讨相关地质问题前,有必要加强萤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配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相关同位素组成分析。本文在综述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萤石稀土元素不均一分配的主要机制,以期为萤石稀土元素在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微量元素在矿区各地质体中的分布特征,垂向、水平分带特征,元素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元素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合地质特征,提出刁泉银矿外围找矿的水系沉积物指示元素组合和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划分了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的垂向和水平分带序列,并以矿床的成因、物质来源有所指示。  相似文献   

3.
萤石是许多热液矿床中重要的脉石矿物,其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如∑REE、LREE/HREE、Eu/Eu*、Ce/Ce*、Y/La、Tb/Ca-Tb/La图解等),能为揭示成矿流体性质、来源与演化,建立成矿模式,评价区域成矿潜力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原位实测数据显示,萤石中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配在显微尺度上可能具有不均一性,致使依据萤石溶液法获得的稀土元素含量所反映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探讨相关地质问题前,有必要加强萤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配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相关同位素组成分析。本文在综述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萤石稀土元素不均一分配的主要机制,以期为萤石稀土元素在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室基金项目“扬子地块西南部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矿床时控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本书由于炳松、裘愉卓著,1998年3月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本项研究以地球发展演化的系统观为指导,以扬子地块西南部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地球化学演化为主线,以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本地区地质历史中元素地球化学体系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将其纳入到地球演化尤其是上地壳演化的大系统中,研究了扬子地块西南部自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讨论了  相似文献   

5.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术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匀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及其在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烃源岩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在确定源岩演化、沉积环境、有机母质类型、成熟度、油气运移充填期次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前沿方向:①在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技术中,单个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油气地质定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有机包裹体自然剖面与模拟实验对比研究烃类流体运移分馏,为建立油气成藏过程地球化学示踪指标提供基础参数;③通过储层中不同期次有机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圈闭中已经聚集成藏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圈闭中油气的成因、来源和充填过程;④有机包裹体成烃作用研究为碳酸盐岩生烃和深层油气成因理论提供依据;这些方向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油气理论、提高勘探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个旧含锡花岗岩浆杂岩体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旧含锡花岗岩岩体分布于个旧大断裂之东西两侧。西区主要由龙岔河和神仙水岩体组成,东区主要由马拉格岩体、松树脚岩体、白沙冲岩体、卡房岩体和老厂岩体等组成。它们为多期多阶段同源岩浆杂岩体。 前人曾从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O、H稳定同位素地质的不同角度分别讨论过个旧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历年来对该地区花岗岩进行了较系统的Bb—Sr年代学,Sr同位素地质学和Rb、Sr、REE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並结合Pb、O、H同位素和成矿实验究究、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以及野外地质证据讨论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近几年来,国际上不仅有许多关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专门论述发表,而且在许多研究岩石成因、前寒武纪地质、地壳演化、天体化学、海洋化学、年代学方面的论述也多引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因正,Haskin(1984)在评价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时写道:“目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已成为地球化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对岩浆岩进行构造环境、成因及岩源示踪时 ,首先必须在宏观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 ,结合当时所形成的各类地质体岩石类型组合来恢复 ,它是宏观构造环境判别的基础 .其次 ,由于构造环境时空复杂性 ,需采用“两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是多元地球化学信息示踪 ;二是不同岩类的时空配套 .第三 ,在选择判别图解时 ,需弄清前人图解的应用前提、适用范围和条件 ,以正确投点 .在此思想指导下 ,侧重对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各磨茸中酸性岩体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的多元地球化学示踪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往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在原岩恢复、时空演化、矿床成因等基础地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类矿床地层(矿体)中微量元素、卤族元素、汞元素、硫同位素及容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其对清原地区寻找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海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沉积环境和生物发育之间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对重要地质事件具有指示意义。为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在古环境重建及在关键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应用研究进展。以我国华南地区震旦系-下寒武统为例,阐述了关键地质事件时期古海洋中微量元素变化、沉积环境演变和生物演化之间的协同机制。指出今后值得进一步从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不同盆地乃至全球尺度上对比探讨震旦系-早寒武世沉积地层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晋北后所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所金矿是产在五台群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本文论述了后所金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物馀本学特征,探讨了金矿的物质来源和金矿成因,指出了金矿的演化和最后定位于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3.
经详细研究九毛锡矿各类地质体的含锡量,确定了锡在火山-沉积变质岩及变超镁铁岩中的初始富集。根据不同变质程度岩石含锡量变化趋势、微量元素含量的继承性关系、成因矿物等方面的研究,确定锡矿床与超镁铁岩及火山-沉积岩间有成因联系。本文强调了锡的多重性及锡在超镁铁岩中的初始富集,指出变质作用是古陆区锡成矿的重要地质营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吉林刺猬沟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探讨了金矿与火山岩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有机地球化学以自然界(主要是地质体)中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它是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近20年来在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领域迅速扩大。油气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已成为油气勘探中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目前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近年来丰富的勘探实践及大量模拟实验对70年代初提出的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说作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低成熟油的发现、非干酪根成油的可能性、深层(9000米)油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地质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及其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石油地质体中有机氮化合物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分布与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成因机制,浅析了此类化合物的研究意义,旨在介绍有机氮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鄂西东岳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大理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来时  朱明  吴立  杨世忠 《矿床地质》1999,18(3):235-243
通过对东岳大理石矿的地质特征、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矿矿必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成矿温度140 ̄220℃,成矿溶液来源于大气降水。这类矿床是甸大理石矿新类型,对鄂西、河南、广西等地同类矿床成因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机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地球化学是近20多年来由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互相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杂交学科。它是研究地质体内碳质物体(不包括碳酸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金刚石、石墨等无机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地质体中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在地质体中的分布、转化、富集规律和参与地质营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在地球内所表现的性能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有机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指标及其相关的同位素指标已成为追溯古全球变化与古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演化的有力工具。从古环境替代指标的示踪原理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有孔虫碳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整体指标、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有机分子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的研究动态与进展。指出古海洋研究正从以恢复古海洋的物理参数(温度、盐度、古洋流等)为主,向着揭示古水团演化、古生产力、古营养状况、碳贮库及碳循环等古生物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方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可以从分子级水平研究地质体中有机分子化合物的演化规律。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探讨古气候和古环境,例如探讨古生物(含古植物)的输入,淡水、半咸水和高盐度水古环境的判识以及大气飘尘的来源和成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