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是将历史遗留的废弃的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进行复垦,恢复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赤峰市宁城县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涉及宁城县15个乡镇43个行政村59个地块,总面积194.49公顷。通过复垦,宁城县可新增耕地面积为121.98公顷,新增林地面积72.51公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宁城县土地有效供给,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管理,采取深度挖潜存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限时审批等措施,破解用地难题,推进用地方式转变,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以赴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内蒙古厅积极开展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露天采矿用地按临时用地管理试点等工作,制  相似文献   

3.
<正>城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土地供需矛盾。乌兰察布市对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这些"土地皮肤病"精心手术,强化治理,收到可喜的效果。自治区督察组对该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  相似文献   

4.
在一片长得半人多高,长势良好的油菜地边,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中心主任白俊向记者介绍,这是今年该局对当地废弃居民点、废弃工矿地经复垦后腾出的耕地.今年年初,该局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废弃居民点、废弃工矿地复垦腾地的精神,通过实地踏勘和入户调查,截至目前已实施12个废弃居民点的拆迁复垦,复垦106.65公顷.白俊主任介绍,经实地踏勘,全旗两年内可复垦废弃居民点297.81公顷,复垦废弃工矿地206.84公顷.计划2013年度完成复垦废弃居民点160.67公顷,涉及16个自然村,受益农户530户;复垦废弃工矿地206.84公顷.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2014,(4):35-35
<正>近日,通辽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中平、韩杰带领相关科室人员以及由农牧、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霍林郭勒市2014年工矿废弃地复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专家组一行在经过对外业的踏查和对内业材料、图件等相关资料的细致检查后,认为霍林郭勒市2014年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区植被选择适宜,恢复良好,对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给予充分肯  相似文献   

6.
全盟12个旗县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挖掘潜力新增建设用地13787.608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总面积10600公顷,节省和新增经费近10亿元;被自治区和国土部确定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先后投入近6亿元,露天矿排土场护坡绿化面积近9500公顷,矿区地面绿化面积1900公顷。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4,(2):12-14
强化矿山和土地复垦执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无证开采、私挖盗采、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加强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执法监察。■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从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把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卫片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法违规、被媒体曝光等重大、典型案件,从严查处,从重问责。■继续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厅执法监察局(总队)直接调查处理反映强烈、违法征占土地规模较大的违法线索;继续落实厅领导包重点案件和定期接访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共同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建立起政府为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重点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擅自出让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等行为。■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一张网"建设,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强化矿山和土地复垦执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无证开采、私挖盗采、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加强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执法监察。■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从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把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卫片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法违规、被媒体曝光等重大、典型案件,从严查处,从重问责。■继续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厅执法监察局(总队)直接调查处理反映强烈、违法征占土地规模较大的违法线索;继续落实厅领导包重点案件和定期接访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共同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建立起政府为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重点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擅自出让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等行为。■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一张网"建设,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4,(度(一)
正近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对根河市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项目2014年度(一期)内业资料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针对该市2014年度复垦内外业工作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业资料,二是继续做好复垦后期的管护工作。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该局会同项目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对根河市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项目2014年度(一期)内业资料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针对该市2014年度复垦内外业工作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业资料,二是继续做好复垦后期的管护工作。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该局会同项目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  相似文献   

11.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何书金  苏光全 《地理研究》2000,19(2):165-171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专家评分,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预测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时空变化,可以为该类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基于SD模型和CLUE-S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以工矿用地逐步消亡为背景,模拟多情景下研究区2018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工矿用地变化过程,并基于PSR框架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工矿用地变化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低速发展、均衡发展和高速发展3种情景模式下,2013-2018年工矿用地分别减少234.64 hm2、270.48 hm2及311.13 hm2,2018-2023年工矿用地分别减少223.66 hm2、187.82 hm2及147.17 hm2,两个阶段不同模式下工矿用地变化趋势一致;(2)2003-2018年工矿用地变化生态风险呈现加剧的趋势,3种发展模式下,2018年工矿用地变化的生态风险依次提高,2023年则依次减小,这与研究区工矿废弃地的增加速度,转型发展不同时期工矿废弃地的治理能力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平有关;(3)设定3种情景模式,基于SD模型和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可为当地政府设置工矿废弃地治理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316-1323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②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③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助推农村发展经历了深刻转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及功能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由此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辨析、演变规律及驱动力探讨等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围绕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结构及功能,农村居民点用地空心化以及用地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与经济发展及农户生计变化息息相关。都市郊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就地非农就业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多样化以及功能和景观的非农化,传统农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废弃和景观的空心化。当前,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研究内容看,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仍以现象描述和解释为主,未来应逐渐向实践应用拓展和深化,并加强微观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创新。在微观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演变模式提炼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提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方向,将凸显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政策出口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汕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汕头市六区一县为研究区域,采用1996-2007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分析汕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陆地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及草地依次减少,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依次增加;潮阳和潮南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南澳县以林地为主,潮阳区和澄海区主要为其他农用地,澄海区未利用地最多。汕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使得其内江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使得近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蓄水层和海岸带水质污染,海岸湿地功能退化,物种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记者从兴安盟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土地复垦工作,完善土地复垦监管和检查制度,兴安盟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采取了以下措施强化全盟土地复垦工作。一是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权限,全面加强全盟各级土地复垦方案的专家论证和审查工作;二是由兴安盟国土资源局对全盟范围内的土地复垦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三是由盟、旗两级国  相似文献   

18.
这次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是自治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分析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做好我区国土资源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指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期间以2004年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衡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陇川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规模空间差异。选取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数量、规模及形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县农村居民点整体分布为聚集模式,空间数量分布呈现由护国乡至城子镇的"带状"和户撒阿昌族乡、勐约镇的"点状"聚集,且农村居民点规模热点与核密度呈现明显负相关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方面,耕地、道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较大,高程、坡度、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影响较大,形状特征受坡度影响最大,而交通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