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查益阳市各气象站1959-2009年的高温天气过程,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高温期间干旱日数等设置高温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排序,揭示了益阳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对益阳高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益阳市强高温热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1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966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酷暑天气为50年一遇,1979-1991年、1996-2008年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高温热害,2009年的高温热害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石河子垦区莫索湾气象站1961~2009年高温资料,运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对莫索湾的高温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高温异常指数,对其高温天气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估排序与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莫索湾高温日数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2个时段的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期间呈上升趋势;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为"单峰型"特征;6~8月为高温的多发时段,其中7月出现高温的天数最多;高温天气过程造成的灾害影响评价,应着重考虑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和强度3个方面。根据月高温异常指数定义,通过排序分级,得出莫索湾高温评估情况为:排在第1位的1974年7月高温天气过程为"50 a一遇",第10位的1987年8月高温天气过程为"5 a一遇"。运用排序分级进行的莫索湾高温灾害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反映其高温灾害天气的分布特征,且可操作性强,为今后高温灾害评估业务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8年吉林省50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累积、灰色关联度、正态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吉林省高温过程综合指数、高温过程评估等级指标和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近68 a来,吉林省年平均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4 d/10 a。吉林省高温次数阶段性变化明显,1959—1996年为偏少时段;1951—1958年、1997—2018年为偏多阶段。吉林省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中7月下旬最多,8月上旬次多。西部为高温的高发区,吉林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呈自西向东减少特征。对高温过程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给出等级及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对于高温过程,可采用综合指数评估指标和各分项评估指标进行评估,便于在决策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区域性高温天气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1年的高温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区域性高温的时空、地理分布和连续性高温天气特征及成因,确定了区域性高温的两种天气类型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桂东盛夏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飞燕  欧坚莲 《广西气象》2004,25(B12):46-48,70
2003年桂东出现了历年少有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稳定控制等因素有关,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高压带停滞不动是一个直接影响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因素,做好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测是做好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5~2001年的高温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区域性高温的时空、地理分布和连续性高温天气特征及成因,确定了区域性高温的两种天气类型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任珂  李雪亮 《山东气象》2007,27(2):61-62
统计了莱州1971-2005年异常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并用1994-2003年相关环流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莱州异常高温过程期间,副热带高压西伸指数大,极涡指数偏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莱州夏季异常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沙漠测站最新观测资料,以及克拉玛依较长年代的气象记录,从统计的角度揭示克拉玛依油田高温天气的特征。普查高温个例高空环流形势,给出高空控制系统分类以及有益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9.
主要利用四川1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逐日最高温度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达州地区的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2003年前后高温天气的差异以及达州地区高温天气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53年间,达县站的高温日数明显偏多,为该区域之首;区域内各站点的年高温日数的多年序列均为两峰一谷,但呈现出前后持平和前低后高两种型态;1960~2003年与2004~2012年的年高温日序列存在显著性差异,2003年后达州地区站点年高温日数有显著增加并达到历史最高峰;年高温日数的频率分布在该区域有四种形式:准正态型、偏态型、L型和双峰型。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年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良淼  李菁 《广西气象》2006,27(A01):68-70
通过对广西1961~2004年高温天气的普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并通过典型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揭示出对相关预报具有实用价值的指标,为进一步建立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预报系统提供了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思廷  杨晔  高祺  曹春莉 《气象科技》2023,51(2):302-308
利用典型樱桃园区2018—2020年物候观测数据及相近区域气象观测站气温数据、2006—2020年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数据,确定了低温冻害研究时段,并按照积温(Growing Degree Days, GDD)模型划分了樱桃生育期气象指标,参照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中樱桃不同生育期低温冻害指标,构建了以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持续时间构成的低温冻害指数模型,进而建立了低温冻害指数与减产率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泊松分布、信息扩散方法、正态分布、韦伯分布4种概率分布模型在樱桃低温冻害指数分布中的适用检验,选取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且差值标准差最小的信息扩散方法模型,厘定了石家庄露天樱桃低温冻害天气指数在不同触发条件下的保险纯费率,最高为2.045%,最低为0.173%。研究表明: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信息扩散方法模型的分布形态更加符合真实的概率分布形态,为尚未开展长序列观测的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阿勒泰地区寒潮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年9月—2006年5月的地面观测资料,筛选出该地区寒潮天气过程,运用统计法,概括了该地区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重点分析了该地区1991年9月—2006年5月111个寒潮个例的历史天气图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欧洲中心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并对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地面气压场的季节特征及地面积雪深度和云天状况在形成寒潮天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确立了阿勒泰地区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运用欧洲中心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预报员的经验建立了寒潮天气的预报模式,并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在预报业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CINRAD/CC雷达资料对2009~2012年34个冰雹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统计归纳出南疆阿克苏冰雹天气发生前的环境条件和雹云雷达回波判识指标。结果表明:冰雹发生前期,当850 hPa与500 hPa温差≥30℃,地面露点温度≥10.2℃时,预示冰雹天气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对流有效位能在冰雹尺寸相对较大(≥10 mm)时指示效果较好,但对小范围局地冰雹的预报具有一定局限性;0~6 km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也能形成冰雹天气;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雹云雷达回波具有的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达到50 dBZ以上;径向速度场往往伴有逆风区出现,部分还出现风暴顶辐散特征;45 dBZ强回波核高度≥9 km,垂直剖面出现前悬回波、穹窿等冰雹特征回波;回波顶高6~8月超过12 km,5月和9月超过11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阈值5月为18 kg·m-2,其它月份为30 kg·m-2;冰雹指数产品至少持续5个体扫出现实心大三角标识。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雷达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制作出精细化的临近短时预报,应用2005-2006年63次冰雹云回波资料对雷达回波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5—8月强对流天气的回波特征。阿克苏强对流回波强度强,96.8%集中在40~60dBz,其负温区厚度很厚,正负温度区的厚度比平均为1:2.0。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定西地区68a(1937—2004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分析了甘肃中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月降水量明显减少和气温明显上升并存在突变;降水量、气温与海温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线性趋势由不明显到明显,相应的准4a周期由明显变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61-1999年大风资料的分析,统计出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和冷高压及大风移动路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宿州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变G ANN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宿州市5个气象站1957-2008年雷暴日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宿州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雷暴与降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宿州属于多雷区,南部多于北部,南北相差3.21-4.65天;年际变化大,年累计雷暴日最多相差37天,初终雷及无雷期年际间振荡的幅度较为剧烈,52年来累计雷暴日线性减少的趋势明显,减少幅度为1.61-2.89天/10a;季分布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月分布呈单峰型,雷暴多集中在4-9月,以7月最多,12月最少;日分布呈单峰型,以16:00-18:00频率最大;多年平均月雷暴日数序列与相应的气温、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预测雷暴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埇桥为例建立了雷暴多发年份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下一个雷暴多发年将发生在2025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若芸 《气象科技》2007,35(1):92-95
利用全国673个站每日8个时次的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和T213模式产品,分析了2004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特点,并初步揭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5次明显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相对偏多,4月却明显偏少;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大多偏弱。原因在于2~4月上中旬我国北方主要沙尘源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地表疏松,沙尘天气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充足;同时,3月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相对较多,但由于大部分冷空气势力不强,影响时间短,所引发的沙尘天气过程较弱。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激发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不足,因而沙尘天气显著偏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RF的SD方法预测月降水和极端降水日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 (OSR) 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 (DERF) 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2006年交叉检验结果表明:OSR方法能显著提高降水预测技巧,其中11~40 d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应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极端降水日数,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优于随机预测,冬季两步法预测技巧略高于一步法,夏季一步法略优于两步法。综合认为OSR,OSR结合随机天气发生器 (WG) 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月尺度降水或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技巧,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是由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数据层)、气象数据应用中间件子系统(服务层)和个例库综合分析业务子系统(应用层)3部分组成,综合运用HTML5 Canvas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高效可视化渲染技术等实现了气象灾害性天气个例的交互式录入、关键词查询与检索以及相关气象资料智能再分析等功能。文章针对系统的组成架构、个例库设计、功能特点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探讨,并详细介绍个例库录入与查询、WebGIS组件、可视化渲染以及气象资料再分析等功能的设计和实现。系统投入业务运行结果表明,页面响应速度快、兼容浏览器性能佳、人机交互体验好,能够满足高效、智能、灵活的业务需求,在为预报员建立正确的预报思路、提升天气过程分析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