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矿化作用常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在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检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法。该方法在秦岭南坡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上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本方法的预测是半定量或定性的,回归分析估值是近似定量的,同时也是有效的,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大文 《地球化学》2002,31(6):539-548
地球化学块体是地球上某种或某些元素高含量的巨大岩块,它们是地球从形成与演化至今不均匀性的总显示,为大型至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供应条件。应用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手段。从元素的角度能够将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勾绘出来,从中到这种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能够为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其所必需的足够的物质供应量的新认识,通过对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所覆盖的全国600多万km^2的国土面积上获得的高质量海量元素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发现了比传统意义的分散晕分散流更为宽广的地球化学模式;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这种更为宽广的所谓套合着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实际上是地球上富含各种金属的巨大岩块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地表的表现,而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则可揭示该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依此思路发展了一整套的矿产勘查新战略;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并应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项目中,尽管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尚在初期阶段,但这一概念改变了建立在点源分散模式上的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也为矿床学,成矿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开拓了眼界,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赵利青 《贵金属地质》1997,6(3):214-220
金矿化作用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了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拣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  相似文献   

4.
穿透性地球化学迁移模型的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通过研究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从隐伏矿向地表的迁移机理和分散模式,含矿信息在地表的存在形式和富集规律,发展含矿信息采集、提取与分析以及成果解释技术以寻找隐伏矿.  相似文献   

5.
赵利青 《地质与资源》1997,6(3):214-220
金矿化作用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在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拣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法.该方法在秦岭南坡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上的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本方法的预测是半定量或定性的,回归分析估值是近似定量的,同时也是有效的,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向农业延伸的新兴边缘学科,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了使农作物高产,必须为农作物提供数量足够、比例协调的各种营养元素。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不足、过剩或元素间比例失调,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利用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和资料开展区域农业地球  相似文献   

7.
新类型难识别矿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求 《物探与化探》2004,28(3):202-205
讨论了4种新类型难识别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研究进展,包括使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试验和在胜利油田伴生金的地表地球化学显示,从全国铂的地球化学分布看西南黑色岩系中寻找铂族元素的前景,地球化学填图增加到70余种元素分析对稀有、分散元素的研究和寻找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生晕找盲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泛收集和充分研究AQ铜矿三号矿体地表及钻孔岩石地球化学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对该矿体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作了详细描述。矿体周围原生晕发育,由Pb、Zn、Ba、Mn、Co、Mo、Cn组成,元素垂直分带明显,通过分带指数计算,元素自地表至深处排列顺序依次为:Pb-Zn-Ba-Mn-Co-Mo-Cu。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地球化学找矿指标,对在矿体边部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及邻区两矿化点异常作了解释和评价,均具有实际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楼宏学 《黄金地质》1995,1(2):41-47
根据已有的地质和科研工作成果,探讨了大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某些特征及某些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0.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王学求 《地质通报》2005,24(10):892-896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一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一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结斑岩铜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研究了多宝山斑岩铜矿在成岩、蚀变一矿化过程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重点研究了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控矿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地球化学异常的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在工作中得到黑龙江省地质局四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相似文献   

12.
近数年来,金屬的地球化学探矿工作,无論在理諭研究或方法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根据苏联最近的资料,將它分为下列三种方法: 1.岩石地球化学方法:也就是过去所說的“金屬量測量”。它是以元素在土壤(殘积一坡积层)及基岩中的分佈为基础,尋找某元素的高含量分佈帶(分散暈,分散流)。这个方法在国外及国內用的比較多,而且方法也比較成熱。 2.水化学方法:是分析水中某些元素的高含量带或某种酸根的高含量帶,这种晕分散的广是它的优点。这一方法目前尚在試驗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3.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地球化学模式是元素在地球表面(或地下)分布或分散的一种模式。今天的地球化学方法对于发现各种地球化学模式是容易的,但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却是困难的。针对这一难题,王学求提出了地球化学模式的三种分类方案,即规模分类、成因分类及成熟度分类。规模分类方案将不同规模的地球化学模式,按照面积大小进行分类(表1)。  相似文献   

15.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金矿指示元素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这些元素常形成典型的地球化学组合和地球化学分带性。计算并推广应用了元素迁移能力指标-熵与离子密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若干领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元素的丰度和起源;地球与太阳系的化学演化;资源的勘察、利用与成因研究;元素的循环与示踪;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分析与实验地球化学等在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作了简短回顾。并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全球变化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新的洁净能源与矿产资源、防灾减灾和保障人群健康、征服太阳系并使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乌努格吐山试验区钻孔岩芯中MgO、CaO、Na2O贫化现象为切入点,结合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分带明显和矿化特征,发现钻孔中CaO、MgO、Na2O等组分相对各自丰度明显贫化的信息可以反映到地表岩石上来。讨论了这种贫化信息与成矿元素Cu、Mo在钻孔岩芯和地表岩石中的关系,并对该试验区4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讨论了这些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与成矿元素和CaO、MgO、Na2O等组分构成的整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该矿床的富集与贫化两类元素所表现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此项成果对斑岩型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与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方法广泛而有效地应用在寻找和评价金属矿床。目前由于容易开采的矿床(地表出露的矿床)频于衰竭,因而特别提高了用地球化学方法深部找矿的意义,首先是根据原生地球化学晕寻找金属矿床。最近几年来,在研究和实际采用原生晕及与其伴生的次生指示元素的岩石化学晕方面也获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岩石化学晕寻找盲矿体的深度相当大,在很多情况下可达一公里。目前这种方法在寻  相似文献   

20.
胡兆鑫 《地质与勘探》2014,50(3):504-514
本文在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床中元素含量随主成矿元素Mo含量变化的基础上,对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富集和贫化元素,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富集和贫化元素的矿化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矿床中元素的富集和贫化在地表岩石中均有明显反映,综合利用富集元素的正异常和贫化元素的负异常能更有效指示出矿化带的产出位置,这无疑对此类隐伏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